绥芬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绥芬河 157399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阿托伐他汀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52例,对其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39例。在所致不良反应结果统计中,原发疾病涉及最多的为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4例,占46.15%;其次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12例,占23.08%;最少是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5.77%。
结论:临床上应加强阿托伐他汀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Adverse Reactions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torvastatin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orvastatin adverse reaction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torvastatin. Methods:Fifty - two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course of hospital treatment. Results:Atorvastatin-induced adverse reactions totaled 39 patients. In the results of adverse reactions,the primary disease involved in the merger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24 cases,accounting for 46.15%;followed b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ndocrine diseases in 12 cases,accounting for 23.08%;at least combined breathing System disease in 3 cases,accounting for 5.77%. Conclusions:The use of atorvastatin should be monitored clinicall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Ato Vatatin;adverse reaction;rational application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他汀类药物,于1997年先后在英国、美国上市,2001年在中国上市,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500多项随机对照试验验证,目前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药物使用量很少,同时又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目前,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临床治疗中收集到的口服阿托伐他汀52 例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统计相关因素,以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药物提供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阿托伐他汀 ADR 报告共计52例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用药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不良反应症状等进行分析。52例 ADR 患者中,男性占26例(占 50.00%),女性占26例(占 50.00%),年龄最小45岁,最大88岁,平均(67.24±13.56)岁。
1.2方法
本研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着重对52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病程、性别、药物治疗情况和侵入性治疗等情况。同时本研究的相关人员对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病例进行具体分析,为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52例ADR患者中,原发疾病涉及最多的为合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4例,占 46.15%;其次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12例,占23.08%;最少是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5.77%。
3.讨论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一项危险因素,血浆胆固醇尤其是 LDL-C 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阿托伐他汀钙作为一新型降脂药,为HMG-Co A 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 HMG-Co A还原酶,从而降低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高胆固醇症,逐渐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阿托伐他汀钙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常见的是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血液系统异常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和便秘,偶见免疫系统异常,一般不需停药。在ADR 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上,26例为男性患者,26例为女性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由于所收集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有限,仅根据现有资料尚不能明确患者性别、年龄与ADR关系。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大部分发生在大于60岁患者(78.85%),可能由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与年龄有明确相关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发生不良反应也都集中在这些人群。在ADR 与原患疾病上,阿托伐他汀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ADR病例中,患者多数患有冠心病,这是由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该类患者用药频次较高,发生 ADR 的概率也大。因此,在临床上使用阿托伐他汀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禁止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目前阿托伐他汀导致肝损害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证明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即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产生毒性产物,如亲电子基、自由基、氧自由基等,使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导致肝细胞死亡。在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分析上,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处方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为此,笔者收集了国内报道的相关案例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他汀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肌痛、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梦魇、认知障碍、鼻咽炎、荨麻疹、视物模糊、耳鸣、尿白细胞阳性等,严重的患者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早期表现为肌肉酸痛、肌病、肌酸激酶升高等,严重时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停药后症状均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在ADR 临床表现及转归方面,ADR的临床表现主要涉及肝胆系统、胃肠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多个器官。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在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治疗中疗效和耐受性较好,但也可引起多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病率虽低,但后果严重。临床上在应用阿托伐他汀时,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应重视详细的病史采集,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使用剂量前提下,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指标同时,并严密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临床反应,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出迅速有效的干预处理。
参考文献:
[1]徐健强,赵国军,王燕等.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4):419-423.
[2]郑炜平,陈海峰,林开阳等.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1):56-60.
[3]刘善淘,郭军,莫健姣等.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预防效果的 Meta 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5,31(11):1186-1191.
论文作者:徐照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固醇论文; 冠心病论文; 脂蛋白论文; 横纹肌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