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价值观》导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言论文,价值观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的价值观,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价值理论作出的新概括。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的新进展和新特点,反映了时代对哲学发展的要求与呼声,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的发展是逐步深化的过程,是由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历史观,然后再到价值观的过程。古代的哲学的特点,主要是研究本体论,着重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这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只能根据直观的观察思考来回答哲学问题有关。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人类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认识的方法走向科学化,哲学也随之转入以认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哲学的内容也大大丰富起来。
随着近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两极分化加剧,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阶级对立、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朗化。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已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并已对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作过论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分析,认识到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对立基础之上的斗争。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指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揭示了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确立了唯物史观,在历史观领域实现了革命,将唯心主义驱逐出历史观领域。近代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历史观的转变,因而近代哲学是以认识论和历史观为主要特点。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类开始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器时代,出现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人的本质力量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增大,创造的价值更高,人的价值也增大。这就要求人们重视价值问题。一些哲学家开始思考价值问题,新康德主义的弗莱堡学派甚至认为价值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认为哲学就是研究普遍的价值。价值问题开始超越经济学领域,进入哲学领域,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价值哲学或哲学价值论、价值学。从这以后,价值问题成为许多哲学学派所关注的问题,并进而扩展到文学、艺术、历史、法律等领域。对价值问题的关注,成为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本体论、发展观、实践论、认识论、历史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价值论,是现代哲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趋势。
价值问题十分复杂。虽然价值哲学、价值论或价值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已有100年的历史,但是至今未能建立起真正科学的价值哲学的理论体系,这也与西方学者世界观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哲学的发展,不仅要求重视价值问题,而且要求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建立科学的价值哲学,这是哲学现代化的深层次要求,是时代赋予现代哲学的历史使命。由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身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先进、最科学、最不带偏见的哲学。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实现了三大革命:第一,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神秘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第二,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忽视主体能动性的缺陷,使旧唯物主义转化为新唯物主义,确立了以实践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立了科学的真理观,在认识论上实现了革命变革;第三,创立了唯物史观,在历史观领域实现了一场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在哲学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也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但以往人们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一般都讲本体论、发展观、实践观、真理观或认识论、历史观,而不包括价值观。不仅如此,在很长时期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在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论著中,没有哲学价值范畴。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把西方的价值哲学、价值论或价值学视为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作为批判对象而加以排斥,不能借鉴西方价值哲学、价值论、价值学而建立自己的哲学价值理论。1960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哲学百科全书》(第一卷)一条“价值学”的词条中还说:“辩证唯物主义摒弃价值哲学”[①a]。苏联哲学界从60年代初开始研究哲学价值问题,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论著。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价值哲学或价值论、价值学,十几年来,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哲学教科书中也开始增加了有关价值的章节。这表明哲学界已开始注意价值问题,有的哲学教材还把价值观作为与发展观、认识论、历史观并列的一个基本方面。但是对哲学界的许多学者来说,并没有像重视发展观、实践观、认识论(真理观)、历史观那样重视价值观,对一些人来说,价值问题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并未给以应有的重视,并未把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基本方面来看待。在一些人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不包括价值观的。不能不感到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重视不够。出现这种情况,与人们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不够了解有关。
邓小平同志从60年代初开始,就高度重视哲学价值问题,并广泛运用价值观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他对价值本质、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人的价值、历史价值、价值目标、价值选择、价值评价、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观念以及价值观与真理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等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还把价值观作为方法论运用于各个领域,指导各项工作。实际上他全面地论述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的较完整的体系,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作出了的重大贡献。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价值观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较完整的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重视本体论、发展观、实践观、认识论、历史观,而且重视价值观。而且从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居于世界哲学发展的前列。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一般哲学发展的这一重大贡献,至今并未为人们所深刻认识。这也不奇怪,因为人们对价值观问题,从总的说来,还不够重视,自然不会去思考邓小平同志对价值观的贡献、建树问题。
其实,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观的一些论述,早已很熟悉。特别是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关于价值目标的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价值标准的理论;关于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为价值标准的理论;关于既重视个人物质利益、物质价值,又重视科学、教育、文化、理想、信念、信仰、道德、纪律、人格、国格等精神价值的理论;关于重视开拓进取、开放、信息、竞争、效益的价值观念和奉献的价值观念的理论等等,都为大家所熟知。人们早已在用邓小平的价值观批导自己的工作,但人们并未从价值观的意义上去理解邓小平同志的上述思想。
我们说,邓小平同志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较完整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能有同志会说这是夸大其词,是溢美之词。当人们对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观未作深入了解时,产生这个看法,是不难理解的。这正是我要写作此书的原因所在。我撰写此书,就是想让读者从邓小平同志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大量论述中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的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了解他的价值观的体系及其精髓,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当然,对邓小平同志的一些论述,存在着如何分析的问题。从不同思路去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避免偏见,我在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价值本质的理论时,是从大家公认的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或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的积极意义出发,按照邓小平同志原有的含义进行分析,竭力避免牵强附会的理解。
在价值哲学、价值论或价值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对邓小平同志的价值观的本质、精髓有不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价值观,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观,是发展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价值观,这是大家都同意的。说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的价值观的精髓,有的同志就不一定同意这个看法。而这一点正是理解邓小平的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就不难看出,这的确是邓小平的价值观的精髓。因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而邓小平的价值观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很自然,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的价值观的精髓。这一结论,不仅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决定的,而且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有关价值的重要论述的深入分析而作出的结论。例如,大家熟悉的邓小平同志在1962说的:“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①b]。“好”,就是有价值;“最好”,就是最有价值。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有价值,就看哪一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即哪一种形式的生产关系的实际效果好,它就最有价值。看一种事物的价值如何,归根到底看它对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效益、效果、影响,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根据实际效益、效果、影响来确定是否有价值。所以,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这是通过严肃的客观的分析所作出的结论。
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能取得共识,那么,对其他问题就不难取得共识,就会承认邓小平同志的确从多方面精辟地论述了价值问题,形成价值观的较完整的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曾称共产主义者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邓小平的价值观也是实践的价值观,是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在他的讲话、报告、谈话、指示中阐述的,语言平易,没有什么艰深之处。他谈的往往是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中的价值问题,但特殊中有一般,平易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不作深入分析,往往难于领会其要旨。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实践的价值观,是运用于实践成效卓著的价值观,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在价值观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论述中,实际上解决或回答了什么是价值这个价值观的关键问题。价值范畴是价值观的基本范畴,是价值观的出发点,这个问题不解决,价值观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就是欠完整的。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从真理观引入价值观,形成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观;把实践标准引入价值评价理论,建立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实际效益、效果、影响为价值标准的价值评价理论。这就解决了价值和价值标准的客观性问题,从而把价值理论置于客观的基础之上,为价值理论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为形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重大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哲学与文化思想史的重大贡献,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胜利,就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大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包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对于胜利了的人民,犹如布帛菽粟,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①c]今天,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他们懂得辩证法、实践观、科学的认识论、唯物史观,而且在于他们有科学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价值观,是我们党和人民的无价之宝。有了以邓小平的价值观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作指导,就可以既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又重视价值,重视效益,重视效果。就可以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既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又有策略的灵活性,机动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现我们伟大的战略目标。
* 王玉梁著:《邓小平价值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本文为该书的导言。
注释:
①a王克千:《苏联哲学界对价值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载《价值和价值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版,第124页。
①b《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3页。
①c《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四卷,第1468页。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认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