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论文_林琳,盛玲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论文_林琳,盛玲

牡丹江心血管医院眼科 黑龙江/牡丹江157100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选择我院30例患者(3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即早期CPACG组7例,进展期CPACG组11例,晚期CPACG组12例,同时选择11例(11眼)健康非眼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RTVue-100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中央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处内层和外层的视网膜厚度。结果: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和晚期CPACG组、对照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23.191±6.39)μm、(118.81±10.67)μm、(94.89±11.18)μm、(134.58±2.87)μm。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减薄,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当P<0.05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CPACG组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CPACG患者表现为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的特点。

关键词: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它的特征是视神经病变,表现为渐进性视力减退以及最终失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最主要的闭角型青光眼。在中国,CPACG患者数量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本研究中,通过RTVue频域OCT检测CPACG,观察黄斑区各部分内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我院眼科的30例(30眼)CPACG患者,年龄44至76岁,男14例,女16例。根据Hodapp等制定的CPACG严重程度分期标准,即按视野平均缺损值分3期:早期为MD<-6dB;中期为-6dB≤MD≤-12dB;晚期为MD>-12dB。本研究30例(30眼)CPACG中,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即早期CPACG组7例,进展期CPACG组11例,晚期CPACG组12例,同时选择11例(11眼)健康非眼病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8至74岁,男5例,女6例。这项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所有参与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都接受了视力、屈光度、视野、裂隙灯房角镜和眼底检查,同时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

1.2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查

使用RTVue-100SD检查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诊断青光眼中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主要检测视盘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视盘相比,黄斑区结构相对简单。近年来,关于青光眼的研究集中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上。黄斑区域内外的黄斑区域在所有选定的参与者上进行OCT以进行眼部区域的黄斑扫描。EMM5的使用扫描模式中,在黄斑中心处获得42个水平和垂直网格样本,扫描范围为6毫米×6毫米,数据分析用5mm×5mm的范围,并且在黄斑区域和外层中扫描视网膜的平均厚度。扫描部位是中央凹、近中心凹以及旁中心凹。每位受检者由有经验的医生扫描3次,并选择最高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的测量指标数据通过Shapiro-Wilk检验正态分布,组间平均数采用Levene检验。使用单向方差分析比较四组间的差异,使用SNK-q检验比较组间的多重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符合近中心凹>旁中心凹>中心凹的趋势。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和晚期CPACG组、对照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23.191±6.39)μm、(118.81±10.67)μm、(94.89±11.18)μm、(134.58±2.87)μm。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减薄,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当P<0.05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CPACG组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损伤,其特征在于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丧失。临床上,视盘周围的椎间盘形态、视野和RNFL厚度是青光眼的诊断标准。黄斑区域比视盘不易变化,且受大血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同时,视网膜中50%的神经节细胞位于黄斑区。研究表明黄斑结构和功能在青光眼早期受到影响,分析黄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青光眼疾病进展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CPACG黄斑区域的平均、上方、下方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明显薄于正常人,且随着病情进展趋势更加明显。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在CPACG组的每个阶段,近中心凹处内层处的视网膜厚度仅比对照组薄,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变薄;其余部位仅在CPACG晚期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明显更薄。CPACG早期组和CPACG进展组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在CPACG晚期黄斑区域的5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而在CPACG早期只有黄斑区近中心凹部位的黄斑区域明显变薄,表明近中心凹部位在CPACG早期首先受到损伤,在黄斑中心凹1mm内缺乏神经节细胞层,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在黄斑区最厚有关。

总之,晚期CPACG患者表现为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的特点。本研究仅限于观察CPACG患者,样本量较小,而在青光眼患者中,黄斑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条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和各类青光眼深入研究详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英慧,徐辉,石晶,付笑笑,董微丽,崔秀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5,35(10):971-974.

[2]庞燕华,赵桂玲,谭志,李瑞庄,朱敏怡,魏进芬.3DOCT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6):701-704.

[3]郭冉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8):723-726.

论文作者:林琳,盛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论文_林琳,盛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