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分析论文_胡红棉

胡红棉

永州市中心血站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对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将我站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发生的58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对差错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8例差错以没有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和不完整及时记录为主,主要因为工作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和淡薄的质量意识,交接科室配合不顺利造成。结论:针对本次实验的58例差错采取预防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使工作人员的质量也是提高,差错发生的关键控制点及时了解,提前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成分血制备;差错;分析

成分血是将全血经过离心、滤白后分离出来的某一种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浓度高、保存和运输方便且输血反应发生率低,病毒感染风险小等优点。作为血站供血中重要的操作技术,成分血的应用随着临床成分输血水平的提高和增加的成分制备品种类需求而增多,如果在成分血比较多的制备环节过程中没有到位的监控会不断发生差错,为制备工作带来很多隐患。本文通过对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站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发生的58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所有实验样本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析红细胞中是否有添加剂、制备记录差错、产品码贴示错误、使用过期转移袋等均由工作人员未经检查、疏忽大意造成;分离成分错误因沟通不畅造成。

1.3观察指标

对我站成分血制备过程中58例差错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未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和没有完整及时记录是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P<0.05。

3讨论

3.1制备过程中差错出现的因素分析

3.1.1采供血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贴签差错原因

采血过程中贴签容易出现差错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工作人员为了使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减少而张冠李戴,有时会一次性采集两位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前采血护士没有对献血者的身份认真核对或是在采血过程中因献血者肘部血管原因进行位置调换时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将调换者的信息进行调换,从而使彼此间的献血贴码贴错。这导致献血时产生的献血码和送往检验科进行初次/复次检验留样管的检测结果无法对原本献血者的真实信息进行追溯;另一方面是采血袋和留样的献血码不同,采血时进行贴献血码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将标准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导致贴签过程出现间断,先贴留样管和献血登记表,采血后才在采血袋上贴签,如果同一时间对两个献血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很容易将彼此间采血袋的献血条码贴错。留样时如果没有进行再次核对,标签贴错的才血袋血液留在本人的流量管中会导致检验科检测时无法及时发现错误,两者的血型不同待血液发送至医院输血科配血时才会发现血型错误[1]。

3.1.2血液交接及冷链控制

血液的核对与交接,是血液成分制备输出、输入的关键环节,对外采血液运输到达血站后对其温度进行记录监测,对冷链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在空间进行了解,血站血液成分制备,如果对血液的来源、信息、微机录入计划的没有将核查记录制度实行,每袋血液及其相关子代产品都无法得到清查,实物和信息会产生遗漏[2]。

3.1.3制备方法和未遵守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对血液各种成分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规程遵循,在运行前应先将新方法确认,使血液成分的加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得以确保。通常见到的血液过滤不通畅大多由于滤器中存在的一定气压、滤器堵塞或半堵塞、没有充分混匀全血滤白、管路粘连、血液中有凝块等因素造成。制备工作人员在成分分离过程中没有对三联带献血单据序列号的一致性进行核对,新进工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工作细节。献血房车工作人员对转血时间没有严格控制,血液转交没有及时的通过待检库交成分科,导致制备工作结束时转入的血液已超过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限[3]。

3.2差错预防措施

3.2.1保持血液通畅

为了有效避免发生血液过滤不够通畅的情况,制备人员应当首先对管路的连接情况认真检查,查看管路连接是否完整、妥善,是否有折痕或粘连现象存在等。完全将全血混合均匀之后再悬挂过滤,观察滴壶内情况如果血液充满并且血液在滤器中没有均匀注满,说明滤器中的气压偏大,可通过轻轻拍打滤器并将其末端抬高,顺利排出残留空气。滴壶中如果没有血液如果可稍微偏离表明血液凝块堵塞了滤器与血袋的连接折通管,经旁路排气到竖立的原血袋,带凝块冲出后将原血袋斜挂,保持折通管口和凝块之间有一定距离直至过滤结束[4]。

3.2.2目视检查和处置不合格产品

在制备过程中每个环节每袋血液都应该经过严格目视检查,对于怀疑有细菌污染、出现其他异常血液、血袋损坏、渗漏和缺陷迹象必须进行标识、隔离和进一步处理。血液制备的整个流程中应贯穿目视检查,及时对不合格血液的发现极为重要,对包含血液外观的颜色、原袋和转移袋标签是否一致完整、血袋是否发生微渗漏、热合封口是否严密等进行检查记录。一旦在成分分离过程发现不合格的耗材和血液,应由岗位负责人按要求标识不合格血液标签,将隔离原因和空间隔离位置进行记录,提交评审后再进行处置[5]。

3.2.3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增强责任意识

采血后6-8小时内必须将血浆进行分离,为了对分离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相关科室之间的沟通必须加强,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统一协调,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采血结束后采血工作人员在3小时内通知待检库接血,接受血液的同时待检库工作人员及时通知成分科开始制备工作并在2小时内结束,让每个环节以文字形式写出交接单,形成上下联动、接口严密的工作流程。人为差错事故必须通过管理解决,通过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和血液质量使工作人员对差错事故发生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性有充分认识。对工作手册科室应每年培训两次并考核实践与理论操作,评估培训效果加强对关键控制点的检查,使工作的各个细节都能被员工熟练掌握,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严格完成各项工作。对于不熟练的项目个人需要提出申请,对岗位培训加强的同时反复强化练习[6]。

综上所述,成分科采取上述预防措施串联起整个制备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差错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进一步提高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芹,忻黎娜.成分血制备常见离心故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07):195.

[2]王麦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成分血的合理使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8):16-17.

[3]石连香.制备成分血离心时分析血袋破损的原因及总结有效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4):130+132.

[4]林松峰.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292.

[5]杨琼芳.2010-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05):462-464.

[6]田颖,田耘.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常见差错分析及预防策略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211.

论文作者:胡红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差错分析论文_胡红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