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小学 138000
康德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法国的爱尔维修也曾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指单一学校教育,它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体,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我们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起的纽带作用,所以把教师这个职业形容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事业”一点也不夸张。那么这三者怎样结合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呢?
一、牢固的学科教育可以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对老师的高度评价。尤其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经常与科任教师和学生联系。班级管理方法得当,班级秩序就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科及课堂教学来进行的。身为班主任,每天都面对一些思想和行为表现都存在缺点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作为好班主任就应该耐心地帮助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增强是非观念,提高道德行为,帮助他们分析缺点存在的原因及后果,为他们树立榜样, 帮他们明辨是非,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这类学生要以真心、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心悦诚服,教育者要真诚,避免对学生讲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否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越说越不服。因此,面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差异,班主任要善于指导,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信心,踏踏实实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孩子能否成才,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辛勤工作,还取决于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全力支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像一面洁净的镜子,凡事都历历在目,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一点一滴地浇灌孩子的思想、滋润孩子的心灵,孩子各方面的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和谐、和睦、充满欢乐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努力学习;反之,孩子就会情绪低落、消极、偏执、倔强、顽皮,不愿意接受教育。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品质。我们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究竟做得怎么样?所以“言教不如身教”,要注意修养,给孩子做出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早、从细抓起,在家中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刻苦钻研、喜欢提问、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接受教育的好品质。优秀的家长能做到了解、掌握、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并辅导、帮助、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管理、批评教育能够理解、支持与配合。这样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会理想,道德品质也就优秀。有些家长是在教师家访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座谈会后,才能引起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三分钟热血,事情一忙就把孩子的学习忘到九霄云外,置之不理,成绩不好时不是数落孩子就是埋怨老师。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怎样与我无关,一切顺其自然,学啥样算啥样,对学校、老师的要求不予理睬,不问过程,不计后果,视教师如保姆,看好孩子不出事为目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这样的家长怎能教育好孩子?青少年阶段是孩子一生的花季,心灵最单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犹如洁白的丝绢,是红是黑可以任意渲染。如果这时缺乏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就会接受不良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各种坏思想、坏行为、坏习惯。恶习一旦形成,不仅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前途,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五爱公德”虽然很抽象,但是可以从孩子熟悉的事实和情感出发,诱发孩子的爱心,给孩子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学会对人有礼貌,启发他爱劳动、爱公共财物、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还要教育孩子忠诚老实,鼓励孩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撒谎、不骗人;注意培养孩子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让孩子学会如何感恩、知道什么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孩子的终身都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三、深刻的社会教育可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而要改造社会,必须提高社会文化程度,所以普及教育势在必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树枝与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数枝很快就会枯死。社会赋予人的是多面性与复杂性,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面对现实、接受事实,勇于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却要离开社会而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共同体中生活,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品质,使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发展都能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学生就是在社会中生活,并且最终由学校步入社会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能否清醒地分辨真假、善恶、美丑才是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客观检验。所以德育教育能使学生真正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的前途畅通无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天赋仅仅是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即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所以家庭的启蒙教育、学校的学科教育和社会的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无论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人生的大厦就会倾斜。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宰,担当社会重任,给他们一片教育的天空,让他们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论文作者:张武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7
标签:孩子论文; 社会论文; 家长论文; 就会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