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一国两制”原则(1997年6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长期坚持“一国两制”原则(1997年6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1997年6月18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国论文,方针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这里举行“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座谈会”,回顾、讨论、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思想,这对做好当前香港回归的工作,特别是对香港回归后,维护长期繁荣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中英谈判,圆满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在长达13年的香港过渡期内,我们高举“一国两制”的旗帜,逐步开展了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小平同志“一国两制”这个独创性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充分显示了它的科学性和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香港回归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这是我们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想,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中已明确规定我们对香港的方针政策“五十年不变”,这里所说的“五十年不变”,它的含义是长期不变。

为什么“一国两制”要长期不变呢?有什么根据呢?

首先,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是从中国长期发展战略抉择出发作出的判断。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五十年不变”的根据和理由,他说:“这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中国现在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在两个十年内,即在本世纪末翻两番。”这就是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至1000美元, 那时人口是12亿至12.5亿,国民生产总值就是1万亿至1.2万亿美元。去年3 月全国人大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到2000年,按1995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5.75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8.5万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 那时候邓小平同志的预计目标将基本上实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繁荣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香港作为通向国际市场的桥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邓小平同志说过“‘五十年’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道理,就是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上的。

其次,我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香港问题的解决,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香港回归后,还要解决澳门问题,最后还要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因此,我们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也是着眼于国家统一的长远考虑。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时说过,实现国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又说:“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江泽民主席不久前曾讲过,香港回归后要纳入法制化的管理,成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在香港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根本的一点是要依法办事。现在我们已有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来保证“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也为“一国两制”方针政策长期不变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第三,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不变,不是一个方面不变,而是两方面不变,即不改变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改变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保留原来的两种制度在一国之内的并存。实际上我们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中国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一国两制”。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国两制”是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的,这就叫做中国特色”。他又说:“讲不变,应该考虑整个政策的总体、各个方面都不变,其中一个方面变了,都要影响其他方面”。“试想,中国要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会是怎样?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也会吹的。五十年以后也不变,就要大陆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第四,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必须实行“港人治港”。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港人并没有当家作主的权利。香港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原有法律基本不变,港人是完全能够治理好香港的。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管好香港,这是老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心态。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当然,“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既然是主体,还会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爱国者的标准时,提出要“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又说“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第五,“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需要实行高度自治。国家主权的统一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主体、10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概念中的“一国”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和防务;“两制”体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央政府直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司法权、终审权。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区自行管理的事务。用形象的话来说,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实行资本主义,是“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中央的政策是不损害香港利益的,我们也希望香港不会出现损害香港利益、国家利益的事。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央确实是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也不需要干预。难道香港就不会出现损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够设想香港就没有干扰,没有破坏力量吗?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

最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如果提高到理论高度来分析,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一国两制”的构想来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曾经说过,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克服“左”的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制订各方面的工作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就是说,“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考虑到历史和现状,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面都能够接受。我们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一国两制”。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思想,是前人未曾说过的,它是来源于中国的革命实践,来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用“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是用和平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新方法。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列宁最早提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论点。毛泽东同志把这个原则扩展到处理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可以用在国际上,也可以用在一个国家之内。邓小平同志在提到国家和平统一时说,并不是我吞掉你,你吞掉我。谁也不好吞掉谁。这是用和平共处的方法化解矛盾的新方法、新观点。“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践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国际问题的处理上。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可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成为现实。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整个中华民族为之欢欣鼓舞的大事。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能否成功,国际上也非常关注。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长期不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一场新的挑战。让我们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工作,来迎接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到来。(本文为钱其琛同志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标签:;  ;  ;  ;  ;  

长期坚持“一国两制”原则(1997年6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