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林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林学基础研究的人力设施和研究现状做出阐释,并根据国家新时期的战略方针和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今后研究管理的重点,提出几条如何加强我国林业基础研究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我国林业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林学;基础研究;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植被面积逐年递减,因土地荒漠化而引起的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越来越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大量的树林被开垦成田地,引起水土流失的恶劣循环,造成植被面积越来越少。
随着荒漠化问题越来越严峻,逐渐的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我国科技力量的逐渐提升,关于林业领域的科研水平也取到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研究和培养体系,并且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再对国外先进技术加以借鉴,使我国的林业基础研究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前列。林业科学研究的进步直接的促进了林业生产的进步,使我国的林业生产率和生产量都得得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林业基础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
1 我国林业基础研究的特点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基础研究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主要表现在研究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国家每年对于林业基础研究拨出的经费也逐年提高。还有就是各个跟林业方面有关的大学和研究院所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在木材形成的调控机制,复合农林业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但是在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各个研究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高水平的论文一般都是由综合性大学和林业研究院发表,而我国林业基础研究的主题一院三校所发表的论文还是达不到要求。就整体而言,我国在林业基础研究这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国际最先进的林业研究方面所占的比重还很小,这就要求必须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研究队伍。
2 国际林业基础研究的特点和我国林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
国际上林业基础研究方向的重点在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方法是从整体出发对林业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把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与林业科学相结合。研究主题为森林生态和集约育林等方面,多学科,多层次探讨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在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林木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等课题是目前国际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因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森林资源比较匮乏,再加上不合理的利用和乱砍乱伐,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这种现状国家应及时的调整林业发展的方向,由原先的木材生产到现在的生态建设,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未来林业基础研究的重点,不断地进行科技的创新,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我国林学基础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
3.1恢复森林植被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
解决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在退耕还林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森林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等基础问题的认识存在不足。使得一些林业工程的目的和方法都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对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对于我国林业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重大林业工程的科学合理化,还能提高发展的效率。这项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及调控,森林多样性和群落的稳定性,森林群落和可持续经营和退化森林群落的恢复和保护等。
3.2森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我国在树木生长发育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因为起步比较晚,所以相对于国际方面还是较为落后,目前这方面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加大了对树木生产发育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扶持力度,所以就要求研究部门根据我国树木生长发育的特点加大对树木基础生物学的研究,尽早的研究出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这一方面的技术跟上国际的发展水平。在树木生长发育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这方面重点的研究问题包括解读杨树基因组序列的生物学功能和意义,树木休眠机制,树木开花机制,木材形成机制,林木抗逆生物学机制和林木优秀基因资源挖掘等。
3.3森林生产力的形成和调控机制的研究
我国近些年来在人造林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人造林的数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天然林的数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林业的生产效率低,树木的结构比较简单,低产量树林所占的比重比较高等。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研究上要侧重于一些高产量树种进行生物学基础研究,用科学手段提高人工种植林的产量,并且进行森林生长的模拟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3.4森林生物灾害的预防和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
目前影响我国林木生长的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和鼠等类型,这些灾害对我国的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减少了林业资源,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整个生态圈。再加上近些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再加上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了当地的生物链,使森林生物灾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在以后的生物基础研究中,要加大对生物灾害的研究,要以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和森林生物链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森林的防灾能力,保证森林树木的正常发育和生长。
3.5林木的遗传学机制和育种方法的创新
我国的林木遗传和育种工作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代表人物为袁隆平教授等优秀的科学家。使用人工杂交等技术培育出了大量性能优秀的人工林,比如杨树三倍体育种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树木性状改良从单一的性状已经转变成抗虫害和材性改良多性状等改良方式。但是由于老一辈的科学家比较注重育种的实践,对于育种的基础研究方面比较落后,所以制约了林木育种的进程。要求必须加大对遗传学机制和育种的研究力度,不断地进行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和整体质量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人民的居住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大对林学基础的研究力度就显得十分迫切,这不仅要求各个研究院校加强对林学基础的研究,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研究人员,吸取国际林业基础研究的经验,并根据我国林木的特点尽快的研究出科学有效的林木生物基础技术,为我国的林木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使我国关于林学基础研究的质量尽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先锋.浅谈林学森林和林业的发展变化与前景[J].大科技,2015,(31):236-236.
[2]毛胜凤,吴慧敏,林海萍等.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2):148-150.
论文作者:王晓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林业论文; 基础论文; 林学论文; 我国论文; 森林论文; 林木论文; 树木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