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 830049
摘 要: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注重过程,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心灵感悟,学会表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拓宽视野,获取写作素材,在参与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作文 积累 体验 自然
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难过的现象:当我说这节课上作文课时,原本是欢声笑语的学生一下子就变得愁眉苦脸。可见,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只有步入五彩缤纷的社会,才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科学的飞速进步,教育技术也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中小学作文教学同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必然影响到学生作文训练内容。
一、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体验
古语云“熟能生巧”,引申到工作中,假如让一个人每天重复地做一件事情,那么他会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摸索到更省力、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而写作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即反复地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这一方法被许多教师误解了,他们仅围绕教材布置写作任务,乃至使作业成为了学生的负累。事实上,写作任务要围绕学生来开展,要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有话可写,因此,要有效积累学生的写作经验,就必须让学生来命题。诚然,教师可以命题,但绝对不能为学生的作文赋予学术性内涵,一个字、一个词语、一段话、一个故事,乃至季节变换、气候变化等等,都可成为写作的命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让写日记为写作提供素材。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学校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形式写出来。
2.引导学生把握身边的资源。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当然,要及时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不放过细微之处,不放过情感变化之处,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好体验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感想,以求生活给自己留下深刻的体验,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的真实感受,提供丰富的素材。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表现生活、抒发情感。作文素材要源于作者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感染力。大部分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缺乏感悟,不懂得如何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之中,导致在写作中出现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如在学习《父母的爱》一课时,写作内容是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同时展现父母的爱。大多数学生给父母亲的话几乎都是让父母不要管这么严,写自己生病父母悉心照料、母亲每天给自己做早餐等事情展现父母对自己的爱,鲜有学生通过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展现父母的爱,如晚上父母给自己盖被子,每天早上不厌其烦地叮嘱自己路上注意安全、听老师话等。这固然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不足,但也反映了学生写作素材缺乏、文章缺乏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以实际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将文章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二、培养学生接触自然生活,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自然是学生观察的主要对象,也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山清水秀的江南春色,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高耸入云的三山五岳……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能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愿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我们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如何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呢?《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因此,我们应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张化万 生活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1)。
[2]周一贯 叶松伟 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M].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9。
论文作者:宿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父母论文; 这一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