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个体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行为表现,也是个体充满情感色彩的个性化呈现,因而美术课的课堂评价我们不能像数学课一样用明确的度量来衡量测试,也不能像体育课一样以先后快慢论名次。
关键词:小学美术 新课程标准 自主意识
一、评价的重要性
最新《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第二条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调节、导向、激励作用,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乃至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二、评价的原则
1.以人为本、激励为主的原则。学生是灵动的个体,每个个体都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学生的作品是学生已有的表现能力与其内心体验的综合反映,因而在评价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人性的方面。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渴望成功的愿望非常强烈。鼓励性的语言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推动力,使之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笔者认为,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首先建立在鼓励性的原则上,切忌挫伤、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就违背了教学目的,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2.民主平等的原则。新课标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以“对话”为主要状态进行教学,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源泉。教师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心态对待学生,启发学生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原则。无论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怎样的改变,立足美术学科的本位,正视美术教学的规则,修正美术教学的行为,回归美术教学的本真,这些思想是不变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科目的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从美术教学的目标、课堂评价的内容、课堂评价的语言等方面来体现美术学科本位的东西,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感受美术学科的特点,学习、积累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4.立足最新《美术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评价。《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评价的方法
1.从个体长远发展的眼光建立学生阶段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可作一个调查式的评价,作为每个学生相对性的定量评价基准。尽管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可以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相对定量的评价。针对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能力现状几方面对学生作出一个相对的定量评价,作出过程性和成就性的评价来作为阶段评价的一个基点。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中实际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作为学习习惯的评价点;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作的作品作能力的评价点;选择二到三次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状态作为其个体基本点。
2.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质性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及其个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尹少淳教授指出,现代基础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借助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们应关注该理论所包含的发展观,认识到关注人的统一性或差异性。小学美术课基本上都是欣赏与创作两大类学习活动的特征。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观察能力、对自我及他人作品的欣赏能力、自身美术语言的运用及表达能力,都是重要的评价方面。我们的评价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作品表现效果,更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关注他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各种能力体现。同一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几种不同方式,也可在不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的分层评价。
3.注重阶段性的综合评价。最新《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第二条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阶段性的评价是美术教学系统化评价的一部分,教师根据一个时段(可以是以时间为段,也可以以学习内容来分段),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能力表现及其作品效果综合起来作一评价,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更可以让学生纵向来评价自己的得与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尹少淳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高等教育出版,2005。
论文作者:何秋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评价论文; 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学科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