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90后护生刚从学校出来,虽然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不能够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结合90后的时代特点及精神科的特殊性,分析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引导,使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关键词】90后护生;临床实习;问题;对策
近年来大量的“90后”护生开始进行临床实习,“90后”护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优越感强,很少遇到挫折,缺乏耐心及与他人沟通协作的精神[1]。自我意识强,勤奋、耐劳、无私等精神相对较少,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因精神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精神科的病人特点不了解,对病人的症状表现害怕、恐惧,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加之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对精神科护士的偏见,她们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从而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就“90后”护生在精神科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护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
1.1 心理素质脆弱 90后实习生年龄小,心智不够成熟,她们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家庭的过度保护使他们胆怯,娇弱,经不起挫折,面对挫折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 ,护生们面对精神病患者突发的冲动伤人,追求异性,污言秽语等行为极易发生情绪低落和抵触反叛的心理,再加上自身理论、技术操作和语言沟通能力的不足受到老师、护士长的批评,病人及家属的投诉等。从而对实习感到厌恶,表现得心不在焉、对老师安排的工作不愿去执行;甚至面对病人时也产生恶劣的态度。
1.2 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 90后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一切唯我。90后从出生后一直身处优越的生活环境,自小养成了一切围着他们转的习惯,到了社会也自以为一切以他们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 [2]。由于“90后”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亲友的溺爱中长大,从小缺乏兄弟姐妹间的情谊,加上他们的成长环境很少遭受挫折,使他们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不知道怎么去关心、礼让他人。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利己主义严重。
1.3 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 精神科患者大多数自知力缺乏,生活懒散,自理能力下降,生活护理繁重。而90后护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不用为生活发愁,长辈,父母都宠着,她们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普遍存在只愿学习输液、注射等技术操作,对于病人的生活护理不屑、害怕甚至躲避。认为这些工作很脏、很苦,并且有会低人一等的感觉。
1.4 人际沟通能力弱 “90后”护生有个特点就是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即“90后”的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得比较沉默,不善言辞[3]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和认知能力较低,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患者不知如何与其交流,不善于用简单通俗语言向病人做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精神病人是有攻击行为的高危人群,一方面由于病人在发病的急性期无自知力,认识不到自己有病,对治疗护理不合作,易被激惹;另一方面病人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对周围的人特别是与其有密切接触的护士持有敌对态度,认为护士对自己进行治疗和护理是在害自己,不但不配合,反而对护士产生攻击行为,还有如果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或保护性约束时,护士态度不冷静,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另外,与病人交流或接待家属时显得拘谨,语言生硬,而易引起护患之间、护士与家属之间的冲突。
1.5 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 90后的护生个性张扬,往往说话不顾后果,做事情不注意细节,安全意识薄,缺乏警惕性。如发生在开门时未察看周边情况,被患者冲门;轻易允诺患者一些事情而不兑现;随便给患者危险物品;对患者进行约束保护时遗留保护带;进行治疗时将注射器等物品遗留在病室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单独与兴奋、躁动的患者接触,过多与有色情、冲动倾向的患者作无谓交谈等。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极容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引起纠纷、投诉。
2对策
2.1 因材施教,树立信心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带教,对于内向、胆小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在带教过程中针对不同护生在劳动纪律、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带教计划。对护生存在的不足,不指责、不责骂,尤其不在病人面前批评学生,当护生受到病人及家属的表扬时批评时,及时帮助其找出原因,积极改正错误,对学生的能力体现出信任,多表扬,多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实习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重视实习带教工作,加强管理
2.2.1 重视护理实习生的管理,制定学习计划目标,实行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老师分级负责制,一对一的带教,安排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学历安排相应级别老师带教:中专学历护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老师进行带教,大专及本科学历护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老师进行带教。每个实习护生相对固定带教老师,让护生能尽快熟悉科内环境和工作制度。
2.2.2 入科后要详细向其介绍科室环境、布局及科室的专业特点、护理特点,治疗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科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情况等,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消除陌生感,增加信心,使其在科室实习期间能更好地适应和学习。大多数90后护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存在怕脏、怕累、怕苦的现象,带教老师要让她们明白护士的基本义务和做一名合格护士的基本条件,在临床实习中体会患者的痛苦,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培养她们对患者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带教老师应遵循讲解和操作相结合,边做边讲,强调重点。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指导学生,树立正面形象。
2.2.3 加强老师们的自身业务能力培训 定期组织科内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学习和考核,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带教水平。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修养,不要把实习生当帮手使用,让其做跑腿等事务性工作,带教老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能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关系体贴的态度爱护学生,向护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随时为护生讲解护理原则和方法,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有步骤、分阶段地让护生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吩咐护生做事的时候,要讲清楚如何做,为什么做,让护生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更好更积极更主动地参加实习工作和学习。
2.3培养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要求护生尊重病人人格,维护病人权利,关心体贴病人,要具有同情心,同情接纳精神病患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在为病人做治疗、护理或保护性约束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化要求,如不能满足的给予说明,培养和引导护生怎样自然地与病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与病人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正确健康指导,还可通过科室小讲课、护理查房、朝会提问等方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2.4 加强劳动纪律和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 护生入科后要对其反复强调医院及科室的相关劳动纪律。做到以身作则,各带教老师均提前15分钟上班。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和护生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讲座,如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等,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护人员及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用实例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让护生充分认识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责任,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知道患者的权利与义务,也要熟悉护士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才能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4]。学会如何规避风险,避免护理纠纷、意外和差错等发生。
2.5 护生写周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求护生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老师工作中教学的内容,并记录周记周一时上交以及时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结论
90后作为现代护理人员新生力量,他们任性、 自私、 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抗挫折能力差、表现欲过强、叛逆性格明显,给带教工作增加不少困难。但90后又显出不同以往的优势,他们的创新能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远超前辈[5]。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过多地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应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针对90后实习护生,更应该注重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多交流、多沟通,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学校及教学医院要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要求的不同,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满足各层次护生知识结构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心理特点,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实习护生往往以带教老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所以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努力用良好的修养和娴熟的技术去影响、 激励护生。
参考文献:
[1]刘占分,李洁.浅析手术室“90后”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106
[2]杨彩霞.90后护校实习生临床带教方法与体会[J].河北医学,2010,16(8):1006-1007.
[3]刘燕燕,朱大乔,周秀华.临床护理本科师资培训模式意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8):617-618.
[4] 张淑平,于占水,邹艳梅,等.浅谈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19):41-42.
[5] 张秀景,欧阳霞,徐岚.90后实习生的带教[J].中外医疗,2009,28(27):131.
论文作者:张尤,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病人论文; 老师论文; 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精神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