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柱[1]2015年在《践行“超越文化” 促进企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山店铁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历经50余年奋发图强,时至今日,一座现代化矿山已巍然矗立在曾经的荒山僻壤,其业绩至为辉煌。当前,该矿前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向着实现"矿山梦"的宏伟目标快速迈进。是什么力量支撑企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什么力量让企业拥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为了找到答案,该矿于2011年启动了一场职工广泛参与的企业文化理念表述语征集活动,历时三
饶莎莎[2]2008年在《余英时对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及其中西价值结合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余先生是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作为一位研究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华裔学者,却又有着深厚的美国学院教育背景,因此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则能更明显的感受到中西价值结合的观点在。对余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观点进行研究无疑是对中西文化价值结合观点当代意义论证之最佳显例。本文从余先生对于“民主”价值因素的挖掘这一方面切入,来研究他在中西价值结合观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中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过程。笔者力求通过本文梳理出余先生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中蕴涵的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脉络,对于整个脉络笔者采取了民主价值关键词的形式来展现,而在对于各个关键词的具体分析中也时时凸显了余先生的中西价值结合观的背景的存在。由关键词构成了如下的几个环节:“内向超越”文化之大前提、中国的“个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包括“个人”在人伦秩序中的关系和“修己治人”两个方面,以及“道统”与“治统”的关系,各个环节之间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承接的关系,对于如何从上一个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笔者均作了详细的说明。特别要指出的是,此脉络所关注的是对于各个环节中所蕴涵的民主价值因素的具体内容的呈现,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承接发展的必然性,亦可以看作是对于余先生“内在理路”研究方法的一种实践。在各个部分中,笔者都会以余英时的中西价值结合观为梳理此脉络的背景,也将自己在阅读和整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思考所得和发现融入其中,希望能对此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脉络的清晰呈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余英时先生知识渊博,论著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本文只能从余先生对于“民主”价值因素的挖掘这一方面入手,以求对学术研究价值和中西价值结合观的研究方法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笔者希望能通过从这个路向上的努力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注意到余英时先生学术研究的价值,进而来发掘和完善对于他的思想史和中西价值结合观的研究。
蔡宝玺[3]2008年在《超越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众文化超越文化这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文化批评领域被忽视或被粗暴地排斥在批评的视野之外。论文从文化的延伸迁移、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整合和大众文化转化经典艺术范型等三个方面探讨大众文化的超越文化特征;同时,对大众文化超越文化在批评中被排斥的现象作必要的分析。
高楠[4]2011年在《超越文化转向—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越文化转向是受文化转向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文化研究方向,强调文化的涵义,不是一味地追溯历史的因果,而是注重文化在历史中的作用。林亨特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完成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一书。书中呈现了以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为基调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家庭秩序的图像,林亨特以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为突破口,阐述了集体无意识的政治理念,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陈述了18世纪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理念,书中所体现的独特历史的景象,充分地体现了战后西方文化史学是如何解决西方文化史学所面临的问题,他们既超越了传统文化史学,又突破了只专注于研究精英文化的方法,更体现了超越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的趋势,无疑有助于文化哲学研究视野的开阔,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方法的突破。
王秋山[5]2017年在《深植超越文化 聚力一转两跨》文中研究表明中建二局始终坚持"品质驱动,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用最严苛的质量安全标准为中国建造品质代言,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列同级别建筑企业"北京第一,全国前三"。坚持文化先行,明确发展方向中建二局的超越文化注重与母文化的融合,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与总公司完全一致,做到一脉相承;注重自身特色的梳理和提炼,总结出"超越历史,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特质,建
王海平[6]2013年在《论游戏促进学生自主的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游戏作为中小学学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对促进学生自主有着极大的价值。本研究聚焦游戏促进学生自主的机制,从游戏对人发展意义的思想史考察入手,探寻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的思想渊源;从作为元视点的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范式出发,重新理解游戏、自主的含义,以建立游戏促进学生自主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调研的两所小学学校生活的观察笔记、访谈笔录、学生日记的深度分析,呈现并阐释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建构过程;最后,研究提出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的教育意义。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的思想渊源。在关于游戏及其对人的意义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多维视角进行了探究。哲学研究肯定了游戏使人真正实现自由的价值,文化学研究认定游戏是儿童早期文化适应的基本方式,心理学研究证实了游戏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都从某个方面揭示了游戏的本质及其对人的意义。但单一的视角很难全面地理解游戏及其与人的关系。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新的认识元视点上,重新审视游戏这一复杂的现象。在教育学研究中,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培尔、杜威、陈鹤琴等都对游戏与儿童发展进行了经典的讨论。但当我们越来越重视游戏及其教育价值时,我们也越来越把游戏工具化,而使其失去了本体价值。2.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的复杂性理论基础。在复杂性理论中,自组织是一个核心概念,在广义上它泛指一切自发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存在是自组织性的存在。自组织依次经历了自我组织(物理世界)、自为组织(生物世界)、自觉组织(文化世界)的演化过程。首先,游戏属于自为组织和自觉组织范畴,它能够自由地重组社会、文化系统对游戏组织内部要素的影响和印记,以维持游戏自身的组织性存在,并产生新的社会、文化系统。其次,自主跟随自组织的演化而发生发展,依次表现为自发(以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交换为基础)、自为(以生物界的信息交换为基础)和自觉(以人类世界的文化交流为基础)三个阶段。学生自主属于自觉组织范畴,它既包括学生借助文化实现对自身生物性的超越,也包括对文化本身的超越,而对文化本身的超越才是终极意义上的自主。学生自主表现为一个从自主状态到形成自主品质的动态发展过程。3.游戏促进学生自主“复杂性”机制的现实建构。按照教师参与游戏的程度划分,学校中的游戏可分为教师“积极在场”的游戏(教师组织的游戏)、教师“消极在场”的游戏(教师参与的游戏)、教师“缺席”的游戏(教师旁观或不旁观的游戏)。首先,在教师“缺席”的游戏中,当学生作为初我i进入游戏情境a后,经由游戏自组织性在游戏情境a的基础上形成无限多元的符号情境a,、a2、a3…,具有新意义的符号情境a1、a2、a3…与初我i的连结促使初我i形成无限我i1、i2、i3…。在这个意义上,学生超越了文化的规定性,进入了自主的状态。其次,在教师“消极在场”的游戏中,当学生作为初我i进入游戏情境a后,经由游戏自组织性在游戏情境a的基础上形成无限多元的符号情境a1、a2、a3…,具有新意义的符号情境al、a2、a3…与初我i的连结促使初我i形成无限我i1、i2、i3…。但教师会在游戏结束后对形成的无限我i1、i2、i3…加以导向和约束,并最终只能形成有限的新我i1、i2、i3。在这里,有限的新我i1、i2、i3是教师对i1、i2、i3…进行筛选后残留的一部分无限我。此时,学生部分地超越了文化的规定性,进入弱的自主状态。再次,在教师“积极在场”的游戏中,初我i进入游戏情境a后,经由游戏自组织性在游戏情境a的基础上形成无限多元的符号情境a1、a2、a3…,但教师会对这种情境直接加以约束,从而只能形成与符合教师要求的具有意义的单一符号情境al,并经由al与初我i的连结形成教师所要求的我i1。此时,学生没有超越文化的规定性,而只是在文化规定中超越了生物规定性,因此没有进入真正的自主状态。综上所述,三种游戏中,教师“缺席”游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教师“消极在场”游戏次之,而教师“积极在场”游戏几乎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自主。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学校中不同类型的游戏之所以在影响学生自主中存在差异,是因为教育与不同类型游戏的关系导致了游戏自组织运行状况的不同,进而导致了游戏影响学生自主发展的差异。4.游戏促进学生自主机制的教育意义。当前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理性自主,而没有培养学生超越文化规定性的自主。而游戏在培养学生超越文化规定性的自主方面有独特的价值。要将作为自组织的游戏引入学校生活,首先教育者要澄清对游戏与自主的认识;其次要争取独立的游戏时空;再次教师要作为参与者、而非组织者进入到游戏当中。游戏不是促进学生自主的唯一方式,也不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但本研究力图传递一个信念,即如果秩序化的学校生活需要一些无序的活力因素滋养的话,那么作为自组织的游戏必定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
王俊, 巩翠海[7]2011年在《“超越文化”引领“能源航母”——探秘山东能源集团企业文化》文中研究指明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近期利用一周时间到旗下的六家权属企业举办自公司挂牌成立以来的首次巡回报告活动——企业文化巡回报告会,报告会在山东能源集团万里矿区引起了强烈反响。"超越文化"成为报告会期间及最近山东能源集团干部职工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山东能源集团
西村幸夫, 张松[8]2003年在《“世界”遗产——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 0 1年 1 1月 2 1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 2 0 0 2年作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年 (UnitedNa tionsYearforCulturalHeritage)的决议 ,这是因为2 0 0 2年是《世界遗产条约》缔约 3 0周年的时候。在
赵辉兵[9]2016年在《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写作范式的两次转向——评林·亨特的《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文中提出当代美国著名的女性史学家林·亨特(Lynn Hunt,1945—),(1)对国内史学界来说并不陌生。李剑鸣、俞金尧、徐浩、李宏图、周兵等学者对林·亨特在当代西方史学的"文化转向"与新文化史中所做的贡献多有论述。(2)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史学的"文化转向"在其取得空前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隐忧。(3)这也促使亨特等文化史家提出"超越文化转向"这一命题。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对"文化转向"的超越呢?继《新文化史》和《超越文化转向》之后,2014年亨特推出了又
严志军[10]2004年在《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文中研究表明莱昂内尔·特里林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作为“纽约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成员,同时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资深文学教授,特里林结合了专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以独到的道德视角、优雅沉稳的批评风度以及大量富有说服力的批评著述在理论流派纷繁复杂的美国批评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出发,在第一章分析特里林思想溯源的基础上,试图在中国学术界率先对特里林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第二章横向归纳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主要内容,总结了特里林在“中产阶级与自由主义、新批评的批评、教授-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等四个方面的批评思想。第三章分析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方法论特点,将现有的特里林研究推向深入。特里林的方法论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对文化的超越;发掘批评元素在文化框架里的对话关系;确认文学作品的整体性价值。第四章揭示了特里林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尝试在形式的层面上研究批评主题。特里林文化批评的话语特征体现在批评风度、批评的情节以及批评话语的悖论性、零散性等三个方面。第五章揭示了特里林文化批评思想对后解构时代的启示,将特里林研究与当代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体现该课题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践行“超越文化” 促进企业发展[J]. 夏金柱. 钢铁文化. 2015
[2]. 余英时对民主价值因素的发掘及其中西价值结合观研究[D]. 饶莎莎.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超越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J]. 蔡宝玺. 南京社会科学. 2008
[4]. 超越文化转向—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研究[D]. 高楠. 黑龙江大学. 2011
[5]. 深植超越文化 聚力一转两跨[J]. 王秋山. 建筑. 2017
[6]. 论游戏促进学生自主的机制[D]. 王海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7]. “超越文化”引领“能源航母”——探秘山东能源集团企业文化[J]. 王俊, 巩翠海. 中国能源. 2011
[8]. “世界”遗产——超越文化民族主义[J]. 西村幸夫,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9]. 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写作范式的两次转向——评林·亨特的《全球时代的史学写作》[J]. 赵辉兵. 史学理论研究. 2016
[10]. 莱昂内尔·特里林的文化批评[D]. 严志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