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水土流失的加剧,我国的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和探索了治理的方法,取得了很多成果。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恢复生态、保持水土的功效,也是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措施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济状况紧密相关。因此,水土保持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文章主要探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阶段。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阶段
一、黄土高原概述
世界上最广阔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处于中国的中北部,纬度
34°~45°,经度 103°~114°,占地面积大约64万km2,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蒿山一线,北界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居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海拔大约800m到3000m。黄土颗粒较细,土质十分松软,包含丰富的矿物质养分,便于人们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的气候干燥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耕地面积普遍达不到百分之十,多数耕地分布在10°~15°的斜坡。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十分严峻,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当前,黄土高原地区占地大约 64 万 k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 45. 4 万 km2,但是每年侵蚀模数大约5 000 t / km2,强度水蚀面积为 14. 65×104km2,占全国其他面积的 40%;年侵蚀模数大于 15 000 t/km2的剧烈水蚀面积为 3. 67 × 104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89%。这就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难度加大。由此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山秃岭的情况。每年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约有16 亿t,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导致下游河床年均增高10 cm,使下游的河床比地面高3 cm 到10 cm,情况严重的地方高达15 cm,因此有了著名的 “地上悬” 之称。由于黄土高原存在着水土流失区域幅员广阔的特点,由此造成了洪水威胁着 1亿的居民。
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阶段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近 40 年的治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 年—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主要特征是减少入黄泥沙,治理生态退化,大力实施包括淤地坝在内的基本农田建设,提高造林种草措施的保存率;第二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21 世纪初期),主要特征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水土保持进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小流域经济阶段;第三阶段(21 世纪初期以来),主要特征是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以下就第三阶段治理措施进行详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以来),贯彻国家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贯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黄新理念,考虑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维护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减少入黄泥沙为总体目标,贯彻“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基本思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治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突出重点,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减少入黄泥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这一指导思想,规划重视了林草措施,兼顾经济效益,在各项治理措施中,基本农田的比例减少到15%以下,各项林草措施的比例之和超过85%,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构筑绿色发展生态体系,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定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构建黄河生态长廊,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重大工程修复,着力优化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扎实开展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有序推进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促进精准脱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益,积极服务乡村兴战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协调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系生态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流域清洁、乡村美丽,海晏河清、时和岁丰。
总之,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进行黄土高原水土治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并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做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星,王博,晏敬.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水土保持研究——以董志塬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05)
[2]李文俊,丁亚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及效益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8(02)
[3]曹镓玺.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新思路[J].宁夏农林科技,2018,59(04)
[4]赵艳茹.黄土高原林草水土保持有效盖度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01)
论文作者:毛映辉,毛映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黄土高原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论文; 黄河论文; 黄河流域论文; 措施论文; 泥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