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症医学科患者在医疗界属于重点监护病患,对这一类别病患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其病症的发展表现。对这类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和观察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抢救。本文所着重探讨的问题集中于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希望能够为相关医学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的参考。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观察;护理
在医学临床当中,危重症患者一般处于应激之中,需要在诸如ICU之类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24小时仪器监护,从而保障病患的人身安全不受到病痛威胁。重症类别经常囊括以下这些病症,如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病、颅内出血等等,出现重症后,病患经常表现出非常异常的血压数值,重症的表现经常会威胁到生命安全,颅脑损伤、麻醉手术、气管插管、束缚、环境嘈杂、各种有创操作、睡眠剥夺等刺激,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焦虑等现象,最终导致病患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从而最终失去性命。面临外界刺激,如何保障重症患者受到及时的镇静治疗,缓解应激性的不良情绪影响,为患者提供康复的最佳时机帮助,从而保障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成为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
重症医患药物镇静之后达到2——4分钟,这时重症病患将处于浅度睡眠的状态当中,在这种状态之下,病患一方面确是处于睡眠状态,另一方面又倾向于容易被叫醒的状态,每小时根据Ramsay评分记录患者镇静程度,每日进行唤醒试验,这样的交替操作有利于病患身体体征处于交替状态,能够观察到病患的体征变化。根据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之下病患的表现不同,可以根据其接纳镇静剂的程度适当调整泵药速度,若发现病患对于药物经常出现排斥反应,或者对于药物体征睡眠状态表达明显,应该适当减少镇静剂的摄入量和摄入速度,伴随着实验条件的逐渐加深加重,务必适当减少药物的摄入量,防治病患对药物产生依赖反应。
相对的,在夜晚的时候应该加大一些药剂量的摄入,保证病患对白天黑夜有交替认知感,以免发生睡眠障碍,以便让患者在黑夜能够进入深度睡眠,保证病患的整个生物钟是合理的,同样,当完全停药之后,病患仍然可以完全摆脱药物对自身睡眠的不良影响。对于病患自身发生的特殊情况,例如药物排斥、睡眠紊乱、生物钟颠倒等,应该及时停止镇静剂的摄入,立即更改治疗方案,采取自然睡眠或者把摄入药物量降到最低。主治医生要定时观察病患病况,并根据每天的具体变化制定更新治疗方案。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需要医生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对其医疗技能也有所要求。因此定期开展重症医疗诊治经验研讨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二、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护理
下面就其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以及护理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方案和护理意见,对相关医疗工作人员提出参考性意见。
(1)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后,可以很好的达到抑制暴躁、镇痛综合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但是如果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一直持续不断的进行无间断治疗,非常可能会导致病患的肌肉萎缩,发展阻滞,由于患者一直处于静止在床的状态,肌肉没有办法灵活自由活动,降低患者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最终非常有可能形成诱发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重症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最基础护理前提,就是保障其肌肉的活动性。因此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而神圣,需要相关负责的工作医疗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对医疗护理人员提出这样的要求,比如每隔 2 h 帮助患者翻身一次,保持病患身体处于活动装填;保持被罩床单清洁干燥,避免病患身体汗液对病患皮肤的破坏;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的协助其做一些被动运动,比如下肢和足部的“骑单车运动”,保持关节的灵活度和下肢体内的血液循环畅通,从而保障病患整个身体处于一种运动协调的装填,保持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畅通,有利于病症的进一步救治。
生命体征监护同样也是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基础护理的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镇静药物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都将会对病患的身体机理和正常呼吸心跳产生副作用,由于其药物的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重症病房的病人往往生命垂危,必须要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的监控重症病房病人的身体体征,对体征指标的监护做到完全无死角。心电图的监护、心率、血压、呼吸、血常规检测等等,都将成为病患镇静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护理常规部分。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医生更要督促病患家属及时进行异常突发情况的反馈,从而保障病患处于安全监护状态。
(2)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药物护理
镇静治疗通常需要采用静脉泵入输注,泵的好处是可以完全控制注射药剂的时间合速度,这样有利于部分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注射的最合适程度。在实际镇静药物注射过程中,需要医生采取最小的剂量进行持续不断的泵入病患体内,同时密切关注病患体征变化和各项指标是否能够达到正常发展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部分药物对于人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常见的“副作用”,如如咪唑安定剂量较大、长时间用药、血容量不足等均会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病患身体的排斥反应,护理人员需及时级进行药物摄入的调节,如果单纯凭借其剂量调节改善仍然无法保障病患身体的正常特征维持,需要及时雨相关医师进行沟通处理,看一看是否诊治的方案存在纰漏瑕疵,并进行操作改变。又例如有一些病患,镇静药物对其自身影响不够明显,在持续不断的推药过程中,由于药剂注入量微小,病患出现躁动情况,医生可以有权快速推进 2~4 mL 镇静药物,然后再以最小剂量进行维持注射,从而保障推药效果的明显。这需要富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够保证工作的完美完成。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病患不同的具体的情况,制定与之相适配的治疗方案,才是医生应该重视的治疗手段,才能够顺利保障所有的病患得到最为妥善的处理。
(3)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并发症预防护理
重症医学科患者经常面对一些来自于重症的病痛影响,有的时候主要病症还经常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这对于病患自身而言是非常大的痛苦。比如呼吸道感染的重症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一种镇静状态,整个身体的机能平稳安静,一些身体功能不被“激活”,而呼吸道感染会形成大量痰液,往往其病症带来的痰液分泌并发症就很难得到解决。除非利用排痰机器辅助性的进行治疗,否则病患自身没有能力去进行主动咳痰的行为,这对于重病症患者自身而言是异常痛苦的事情,严重的情况还会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加重肺部感染。这对于病患而言,形成的二次伤害往往更加无法弥补。当然,除了排痰机的物理抽出以外,医生还可以借助于其他方式进行辅助性护理,例如可以通过气管内缓慢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湿化处理,稀释病患体内的痰液浓度,病患还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通力配合,经常扶起病患进行拍身机打,同时经常性的对病患进行物理按摩,促进血液流通速度,从而预防病患身体上的其他病变产生。
在重症监护室,还需要医生多加留意的一件事,那就是务必严格预防病患感染。在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多加留意病患一次性呼吸管道的更换,对于呼吸道病患也应该留心吸痰管的更换,保证病患不受医疗工具的副作用影响,提升重症病患的身体清洁,提醒病患自身也要留意保持干净整洁,从而大大降低病患病毒感染的几率。如果在疾病病况允许的前提下,病患也应该适当的进行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对于病患自身自我修复能力的改善,同样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运动的过程中务必有相关人员进行辅助,避免病患自由行动而误伤自己的情况发生。
(4)重症医学科患者镇静治疗的心理护理
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住院,经常性的卧床不起,还需要全天无间断接受医生和护士的照顾,对于病患自身而言,会经常感觉精神上的压力和病痛上的折磨。而部分病患还要面对经济上的重大打击,一部分病患无力承受经济负担,同样内心也会形成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高度重视病患的心理护理,保持其处于心态平稳健康的水平,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医疗救治。心理护理针对救治对象的不同,可分清醒病患和不清醒病患。对于清醒病患而言,由于病患来到医院,对于环境会出现陌生感,对于医生的治疗手段不了解,同样也容易形成误会,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医院环境的介绍和医生救治方式的介绍,态度温和,耐心进行语言安抚。能够完全站在病患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病患内心的矛盾的纠结。对于不清醒病患,心理疏导的工作对象会变成病患的家属。使用镇静药前,应向家属介绍镇静治疗的作用及优点,消除家属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这样等到病患清醒过来,也能够让其家属配合安抚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疗计划。对病患而言,只言片语的鼓励和热心的交流,都有可能改变病患对自己疾病的消极态度,因此医院应该鼓励“微笑服务”,在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当下,能够在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上真正的“上一个台阶”,提升服务质量,真正意义上缓解当下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镇痛治疗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症病患疾病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而镇静治疗手段会很明显的带来镇痛作用,还可以有效的为医生正确医治计划的时间和时机,减轻病患等待的痛苦。综上所述,镇静治疗并不能作为医治病患的最重要方法,它仅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且在整个方法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及时进行观察护理,才能够保障病患的身心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珺,蒋春.ICU 患者使用镇静剂和镇痛剂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9):272-273.
[2]吕丰梅,杜娟.标准化镇静护理用于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867-1869.
[3]廖品琥.ICU镇静研究和应用的近况[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2):125~128.
[4]陈晓艳.ICU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45~46.
[5]王丽华,崔素文.危重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3,248~286.
论文作者:韦雪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病患论文; 重症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医学论文; 体征论文; 身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