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考试命题不能跟随你的感受_短文论文

阅读考试命题不能跟着感觉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感觉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拷问:阅读试题怎么了

翻阅小学语文试卷,你会发现在课外短文阅读命题上存在着梯度不明、差异不大的问题:一是文后的试题没有层次性,不是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有时候第一道题目就把学生难倒,而且考点重复,同一层次的阅读能力考查较多,其他方面又没有覆盖到。二是年段的特点不明,针对性不强,甚至越位,中年级的试题比高年级难,而高年级的试题有时又比中年级还要简单。这样的阅读考题绑架了“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越拔越高,效率却越来越低。

分析:命题跟着感觉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结构缺少清晰的认识,因而命题目的不明,思路不清,出现跑偏,试题必然缺少梯度。二是命题者对课程标准学习揣摩不够,对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理解不到位,因而命题就会出现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三是要厘清小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而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几乎是跟着感觉走的。

对策:寻找命题的坐标

如何出一份既符合年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较为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试卷呢?阅读命题的坐标究竟在哪儿呢?

一、心中有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应该是阅读考试命题的纲要和依据,课标对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就是命题的坐标,寻找到这样的坐标,阅读的试题才会有梯度。

依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目标的规定,我们大致可以理出各学段阅读考核评价的一些主要指标(见下表)。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段的不断升高,对阅读能力的考核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逐步在加大的,区分度也是很明显的。命题者如果心中装着课标,并把课标精神落实到试题上,试题的梯度应该是可以显现的。

例1:我给奶奶送阳光(内容略,三年级)题目:

1.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因为奶奶________,所以鹿儿看到可爱的阳光,产生一个美好的想法:________;她采取的方法:________;结果: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语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写出来。

(1)鹿儿刚一走进家门,就奶奶的房里去了。( )

(2)奶奶最喜欢鹿儿了,把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抱着,抱着。( )

第一道题目考查学生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这是课标对中段提出的要求。采用的方式是半填空,学生只要认真阅读短文,就能轻松完成。第二道题目让学生体会关键词所表达的人物心情,这契合了课标提出的“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

例2:阳光地带(内容略,六年级)题目:

1.短文先叙述了妈妈帮我晒被子,然后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

2.第5、7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谈谈题目“阳光地带”给你的启示。(50字以上)

4.你对“我”妈妈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这四道题目和课标精神匹配,也符合六年级的特点。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写出表达顺序的能力;第二道题目考核学生揣摩重点词语内涵的能力;第三道题目考查学生表达读文感受的能力;第四道题目考查学生对人物评价的能力。

应该说,如果命题时心怀课标,吃透课标,落实课标,考题的梯度自然会体现出来,因为课标对各年段提出的阅读目标本身就有层次性。而命题者未能体现出试题的梯度来,主要的原因是对课标研究不够,精神未能把握,命题跟着感觉走。

二、心中有学生

命题者心中有课标,更要有学生。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检验一下阶段学习的成效,绝不是为难学生,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自信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命题者应该带着爱心去命题,实现人文关怀。只要心中想着学生命题,你就会处处为学生考虑,试题就和学生贴得近,和课标扣得紧,题目自然有梯度,因为各年段的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

1.短文选择要适宜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阅读考核材料,选文力求做到:文质兼美、含金量高、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短文就有兴趣。长短适当,难易适中,适合年段学生阅读,这样的短文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从文体来看,低年级应选择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作为阅读考试命题的材料,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中年级以叙事性作品作为考试命题的主要材料,篇幅最好不超400字;而高年级阅读考核材料除了可以选择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和诗歌,还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广告、产品说明、新闻报道等应用文,篇幅在500字-600字为宜。

例:阅读短信息,回答问题。(五年级试题)

天气太热啦!昨天买了筐鸡蛋,到家变小鸡了;买了个凉席,一睡变成电热毯了;汽车不用点火自己发动了;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相视一笑,变熟人了。高温天气,朋友,请注意防暑。

1.这则短信息主要讲________,发这则短信息的目的是________。

2.这则短信息采用的表达方法是( ):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

这篇短文选的是手机信息,内容植根生活,鲜活生动,学生做起来既有趣又容易。

2.题型针对性要强

由于学生年段不同,阅读能力差异较大,所以阅读的题型要针对年级特点。低年级以读读、画画、填填、连连、选择、判断为主;中年级以填空、判断、选择题、简单的问答为主;高年级则以填空、问答为主。

例1:词语理解的考查:

(1)短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无影无踪”的意思,请你用“________”画出来。(二年级试题)(2)根据下列解释,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A.形容感情很深厚( );B.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四年级试题)(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魂牵梦绕——( );义不容辞——( )。(六年级试题)

同样考词语理解,由于年段不同,题型不一样,而这样的题型契合了年段的特点,呈现了差异性,体现了梯度性。

例2:狮子和狐狸(内容略,二年级)题目:

1.年老的狮子不能捕捉野兽,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维持生命?在文中用“________”画下来。

2.狐狸为什么不进山洞看望狮子?( )

①它没有带礼物,不好意思去看望生病的狮子。②它仔细观察,通过脚印看出了狮子是装病。③它在想怎样才能除掉这只狡猾的狮子。

3.从“进洞的挺多,可是出洞的没有”这句话你发现了________。

三道题目是画画、选选、填填,题型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难度不大,有的是在找现成的答案,有的是列出答案供选择,有的是稍微动脑就能填出来的。三道题既有阅读习惯的考查,也有阅读能力的考查。

3.考题内容要有层级差异

考题内容有层级差异:一是指短文后的题目要有分类意识,同一层级的试题尽可能不重复,且试题在排列上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二是年级之间的命题定位准确,有梯度,不错位、不越位。

要做到这两点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阅读能力要素和结构究竟包括哪些?说法众多,意见不一。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考试把阅读能力要素界定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这种划分阅读能力的方法值得借鉴。

但不能绝对地说这三种阅读试题的难度一个比一个高,要因文而异。因为文章内容有深有浅,有时候“获取信息”类题目难度比“解释文本”类还要大,“反思与评价”类的题目难度反而比“解释文本”类小。

“PISA”考试划分的三类阅读题目,给我们阅读命题指明了方向,命题要有分类意识,考点尽量避免重复,随着年段的升高,三类题目尽可能涵盖到,这样题目的层次性泾渭分明。

例1:一个美丽的故事(内容略,四年级)题目:

1.读画线的段落,回答问题。

“美好的时刻”是指________;在这个“美好的时刻”,男孩做了________;结果________。

2.下面对“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理解正确的是( )。

(1)一个人,只要有爱心,智力就一定没有问题。

(2)智力低下的一定拥有可贵的爱心。

(3)疾病可以夺走一个人的智力,但夺不走一个人的爱心。

3.读一读小男孩的作文,再读一读老师的评语,然后请你对男孩的作文作出简单的评价。

4.文章题目叫“一个美丽的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美在哪里?

例2:《蚂蚁世界不堵车》(内容略,五年级)题目: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前者会尽力将后者“顶”向另一条宽敞的通道。

“前者”指的是________,

“后者”指的是________。

(2)不久,其中路途最短、最宽敞的那条通道必然成为蚂蚁们的首选。

“首选”的意思是________。

(3)从蚂蚁整体来看,它们使用这种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的小动作以后,却使整个群体运行得相当有秩序。

“这种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的小动作”指的是________。

2.为了寻找蚂蚁世界“不堵车”的答案,科学家做了两次实验,一次实验是________,另一次实验是________;两次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是________。

3.我们从蚂蚁世界“不堵车”现象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下划线画出句子。

四年级试卷第一道考的是获取信息;第二道和第四道都是反思与评价;第三道是解释文本。五年级试卷第一道和第二道都是提取信息;第三道是解释文本。

对比这两张试卷,我们发现命题有些错位:《蚂蚁世界不堵车》(五年级)比《一个美丽的故事》(四年级)内容要深,但是四年级的命题却比五年级难,四年级出现了两道反思与评价题,五年级却没有;五年级考了两道获取信息的题目,且比较简单。分析原因还是命题者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缺少清晰的认识。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元素之一,命题不能跟着感觉走,要依据课标,关注学生,合理分类,科学命题,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让评价发挥诊断、调控和导向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标签:;  ;  

阅读考试命题不能跟随你的感受_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