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与保护的思考与探索——北戴河文化宫的改建论文_张安星

关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与保护的思考与探索——北戴河文化宫的改建论文_张安星

九源(北京)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1 项目背景、规划设计构思

北戴河劳动人民文化宫”始建于1953年3月,1954年5月竣工。正门上方“劳动人民文化宫”为朱德亲笔题字。1954年8月在这里举行过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央政府北戴河工作会议”。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这里观看演出。文化宫曾是名副其实的北戴河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宫原建筑方案为前苏联建筑师设计,功能合理、观众厅视听效果俱佳。但因建筑年代较久,结构、消防等存在安全隐患,又不能承受改造装修之重,故决定原址重建。

重建的文化宫将再担老文化宫重任,将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各级政府暑期的活动场所和北戴河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河北省总工会作为项目产权方提出设计任务为扩大建筑规模、保持原有风格、不得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规划设计中为达到业主要求,经过多方论证与实地踏勘,将新建筑在原建筑的基础上退后10m,用以改变体量增大后的透视关系,使在西经路上的视觉感觉变化不大,保持原有建筑在北戴河人民心中的印象。

建筑设计中以原有图纸及老照片作为参考,外立面以原设计构思为基础,在各构筑物、建筑符号、建筑材料、用色方面严格按照旧有的形式、韵律为标杆,以期达到建新如旧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文化的思考、探索

历史建筑与非物质文化更新是提升城市质量的重要基点。“城市的可识别性”是决定城市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的可识别性,开创出一些标志性的“地标”,将城市形象建立起来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点。任何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建筑历史文化的问题。为了当前经济的发展,将建筑历史文化拆除,还是谨慎对待予以保护,这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第一根支柱,因为它们是历史文化具体的形象标志。有了建筑才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才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本质形象来。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应避免大拆大改,最终使得整座城市无物可看,无史可讲,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一定要懂得保护城市的“文脉”,不能随意拆除、变动,更不应盲目追求新、大、洋建筑。

本项目的设计要在原有建筑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使用要求并且建筑危险性已经极高,无法加固改造的情况下,针对业主提出的使用要求提出了保留风貌、全面拆除、原地重建的设计思路。在既满足新时代文化宫建筑的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又不在视觉上、感觉上对原有建筑在城市的特性进行改变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项目自2007年竣工投入使用至今,效果良好,很多市民甚至不知道“文化宫”重建了,只是以为“文化宫”是装修改造了。

3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融入环境无声无息是本建筑的设计思路,除在建筑本身的设计中保留原有苏式建筑神韵外,园林设计亦采用原有设计思路,仅仅局部更新树种,取得了新建筑不像新建筑,老居民不知有新建筑的和谐效果。

4 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重建后的文化宫集会议、演出、放映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分为剧场、前厅(休息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小型电影厅五个功能区域。

建成使用后,已多次举办电影、戏剧、展览、集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再担老文化宫重任,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各级政府暑期的活动场所及北戴河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论文作者:张安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关于老旧建筑的改造与保护的思考与探索——北戴河文化宫的改建论文_张安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