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双泉学校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57-01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参与使教学领域产生了一场质的革命。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使阅读从单纯的文字阅读转向超文本的电子阅读。同时,信息技术电子读物已成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一种时尚,为阅读教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使阅读课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阅读课“活”起来,焕发勃勃生机。
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的优化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当前语文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让阅读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了,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对阅读而言,兴趣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能极大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文字、图片、图象、影象、色彩、声音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技术阅读的对象。这样,文字的、图片的、影象的……一切静态的、动态的超文本形成一个变化无穷的丰富多彩的新文本世界。它开阔学生视野,使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更直观、更真切、更形象的视觉信息,并配以优美的文字、美妙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图文声并茂,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认知渠道多样化。语文阅读课上“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一切都能对学生有所刺激,很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及时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边欣实景,边聆听课文,仔细品味老舍先生笔下北方中国的冬天的特点。不“寒”,而“暖”,不“壮”,而“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品读课文,当然会感同身受,进一步理解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才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才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直观性、仿真性、高容量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信息技术能够创设阅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程改革提倡注意创设情境。文本与阅读互为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的过程。创设一种情境、设计一些问题或制造一种悬念,在学生大脑皮层中形成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就能使学生入境。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情感入境提供了条件,一段音乐、一张照片、一段录像都可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比如我在教学《春》的过程中,大胆引进音乐,取得了好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放了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通过瓦格而那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再如《安塞腰鼓》,我借助信息技术情境导入,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那种狂野,那种“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住”的力量,那种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从而理解文中所歌颂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文本的把握。
三、信息技术增加了阅读的内涵和外延,使阅读变得丰富多彩。
电子信息是由一个个点联合起来的信息集合,每个点都是一个浓缩的信息,它贮藏空间是纸质无法比拟的。它有着很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形成了一个宏大的信息数据库,让学生拥有了一个无所不知的老师,了解到许多“故事背后的故事”。如在阅读《晏子使楚》时,让学生搜集有关历史知识:晏子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然满腹经纶、才思敏捷,尤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于世。景公意识到单凭齐国的力量是无法与强晋抗衡的,于是他将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国,决意与楚修好,共抗晋国。在这种情况下,晏子作为使者访问了楚国。此时楚国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齐国的使节,于是便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这便是“故事背后的故事”。了解了这些,学生对楚王和晏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就更加鲜明了。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学生在认识、理解侮辱和反侮辱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智力角逐的愉快,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事的内涵和外延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课内外沟通,使阅读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的积累,阅读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
四、信息技术让阅读深入浅出,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包含理解和鉴赏整个过程。理解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不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自然体会不到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品味不到它的艺术魅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供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而《夜雨寄北》则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学生刚开始的理解可能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变形的,但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进一步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的理解由朦胧变得具体,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变形变得逼真。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才能成为一把真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才能抓住语文课的根本。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血液”,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阅读教学的改革。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我们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论文作者:金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楚国论文; 晏子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