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妮

试论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妮

广西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537000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可显著影响患儿的健康。此病的病因较复杂。此病患儿的病情若较重可诱发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其生命。在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为光疗、换血疗法及药物疗法。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是指因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异常而引发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可对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明显的影响。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新生儿黄疸患者可因体内胆红素的水平升高而导致脑神经受损,甚至可发生残疾。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我们应查明患儿的病因,并结合其临床症状、胎龄及出生体重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其采用光疗、换血疗法或药物疗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有效地控制其病情,防止其发生胆红素脑病。

1.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的应用情况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体内的胆红素可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无毒的水溶性异构体IXaE,进而可随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光疗可显 著降低其体内胆红素的水平。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光疗时,最适宜的光源为蓝光(也可以选择绿光或白光)。在对此病患儿进行连续光疗时,一般需持续为其治疗24h。在对此病患儿进行间歇性光疗时,仅需为其治疗10 h左右,然后可在间隔12~14h后根据其病情的变化情况为其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廖桂梅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使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光疗能有效地提高其临床疗效。

蓝光治疗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该床占用的空间小,而且操作简单。(2)可在母婴同室的环境下对患儿进行治疗。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可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满足其生理需求,从而可提高其临床疗效。(3)可避免在使用传统光疗箱时需进行的环境监测和添加蒸馏水等复杂操作,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4)为该床配备的治疗仪使用冷光源,不会对患儿产生过于强烈的刺激,不会使其体温发生明显的改变。在使用蓝光治疗床对患儿进行光疗时不会让光源直射其眼睛,可避免对其眼睛造成损伤。(5)光疗箱的材质为有机玻璃。而蓝光治疗床配备有柔软的床垫,可防止患儿的皮肤受到损伤。(6)使用蓝光治疗床对患儿进行光疗不会使其发生腹泻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研究发现,除蓝光疗法以外,采用绿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治疗也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不会对其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明显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在对此病患儿进行光疗时刻意地延长其光照的时间不会提高其临床疗效,反而可能会导致其体内的染色体受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大伟、孟琳、朱太芳等在“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一文中指出,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光疗时为其使用间断蓝光照射法的安全性最高,可避免其在接受持续的蓝光照射时出现发热反应等不良反应,促使其更快地康复。

2.换血疗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的应用情况

换血疗法也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此疗法具有移除血液中的免疫性抗体和致敏红细胞、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等作用。换血疗法的种类较多。以前,临床上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换血治疗时主要采用脐静脉单管反复抽注法,但易因进行抽注操作不同步而使患儿发生血压波动,进 而影响其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甚至可使其发生肠坏死。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周动一静脉同步换血法对此病患儿进行换血治疗。此疗法的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不会使患儿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陈素梅、李明霞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新进展”一文中指出,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用换血疗法可显著降低其体内胆红素的水平,而且操作简单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合并ABO溶血病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在进行换血治疗后易发生贫血。合并贫血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在进行换血治疗后其贫血症状可进一步加重。在进行换血治疗后,新生儿黄疽患者体内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水平会急剧下降,而且可能会出现血钾异常的情况。

3.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

3.1肝酶诱导剂

肝酶诱导剂具有增强肝脏细胞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活性、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人体内胆红索的含量等作用。在为新生儿黄疸患者应用该药进行治疗后一般可在3~4天内获效。肝酶活力较弱的此病患儿尤其适合应用肝酶诱导剂进行治疗。

3.2阻断肠肝循环的药物

阻断肠肝循环的药物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主要包括活性炭、琼脂及微生态制剂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采用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对此病患儿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

3.3茵栀黄注射液

刘备、马国、MAGuo等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茵栀黄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此药的用法是:口服,5mL/次,2次/日,用药一周为一个疗程。研究发现,为新生儿黄疸患者口服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抑制其肝酶系统对胆红素的摄取,降低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

3.4金属卟啉类药物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金属卟啉类药物是人体进行胆红素代谢的限速酶,具有抑制血红素转化为胆红索、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

3.5腺苷蛋氨酸

研究发现,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此药具有降低人体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

4.结语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的病情为其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高对其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严防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其更快地康复。

参考文献:

[1]廖桂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33(4):429-431.

[2]刘备,马国,MAGuo.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9.

[3]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57-2859.

[4]刘大伟,孟琳,朱太芳. 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2):193-194.

[5]徐拔群,吕海涛,张立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1):26-28.

[6]索子敏,陈明.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5-138.

[7]唐文,谭建玲,贾亮亮,金桂兰.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7(12):1638-1641.

[8]张慧娟,王翠霞,董一慧,剧红娟.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9):1742-1744.

[9]章历红,王丽莉,赵灵,石中华. 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黄疸和生长发育的临床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3):4036-4038.

[10]陈素梅,李明霞.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新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2):152-154.

论文作者:周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试论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_周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