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理论评价本文——纪念斯大林诞辰118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大林论文,诞辰论文,本文论文,周年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9月5日收到
斯大林是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生发表的近四百万字的专著、论文、演说、答问、贺辞、命令……绝大多数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运用和发展,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个革命领袖的理论睿智,塑造了一个学习、运用、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形象。然而,斯大林理论的失误也是明显的。因此,对斯大林理论成果的评价和争议,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弄清他的理论著述的是非和理论活动的功过,这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有益处的。
评价斯大林理论成果的科学方法
在苏联,对斯大林及其理论思想经历了40年代末、50年代中、60年代初和80年代后的四次大评议。世界理论界尾随苏联学者之后,众说纷纭。
四次大评议虽各具特色,但不外在“肯定”与“否定”上争论不休。40年代末和50年代中的评价是“绝对肯定”与“全盘否定”的两个极端;进入60年代,苏联人似有悟彻,包括作过“秘密报告”而严厉抨击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赫鲁晓夫在一次讲话中也把斯大林说成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至于从1988年起,再次掀起的“非斯大林化运动”,对斯大林抵毁的规格之大,内容之多,程度之深,影响之广在苏联历史上是空前的。
对一个曾经领导过苏联社会发展30年的领袖人物的理论成果如此一次又一次的评价和争议,其本身就说明,斯大林理论思想多么值得实事求是地去研究。而长期存在着的对立的双重评价结论,又多么值得我们分辨,明晰。
这里,使我们领悟出一个道理:争议是正常合理的,而评价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对一个人的理论成果的评价是一个严肃的理论研究过程,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政治目的。对斯大林这样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领导人尤其应该遵循一个客观的理论评价标准。假如,我们把1949年12月25日塔斯社发表的苏联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而写给斯大林的贺词与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做的秘密报告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对斯大林的评价如此大相径庭。要知道,做出这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时隔不过几年,还都是同一伙人。这样的评价事实究竟能向世人说明什么?短短几年内,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难道说,这是对斯大林评价所采取的严肃的态度吗?在80年代后期掀起的“非斯大林化”高潮中,人们狂热的不分青红皂白的专门去寻找那些曾经挨过斯大林批评,受过斯大林惩罚的人,利用全苏联的报刊、广播、电视、讲台、文艺作品乃至学术会议,连篇累牍地对斯大林时期种种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揭露、谴责和批判。其内容越来越多,调门越唱越高,实际上已经成了对斯大林及斯大林所领导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控诉。直到90年代初,还有文章这样写:关于斯大林,有人说,已经讲得够多了,不要再给过去抹黑了。不,讲得还不够,还应当再讲很长时间。斯大林政权的根子,不仅要在俄罗斯传统和斯大林本人那里去找,还要从人的史前时期,从人的“动物性”中去找。看看这些做法,听听这些言论,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这是对斯大林所应采取的正常的科学的评价情绪。一些学者清清楚楚地提出了一个“斯大林主义”的概念,却始终没有赋予它一个明晰的理解,其内涵一直模糊不清。通常提出一个“××主义”,往往是反映一个思想理论体系,而这些人提出的“斯大林主义”却特指斯大林执政时期或者斯大林模式的“罪行”,这种违反逻辑的新概念提出,也能畅销全世界,这不是“感情用事”,是什么?!
斯大林作为苏联国家领导人长达30多年,他领导苏联讲行了轰轰烈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拯救全人类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存在的两极化世界中,他不可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让世界支持和同意斯大林的策略、方针、政策。即使在苏联国内,也有持不同政见者,存在反对派,何至于斯大林本人确实犯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而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角色,对他的评价尤其应该严肃,审慎。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斯大林思想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方法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可以改造环境,但人始终要受制于环境。苏联著名军事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在80年代末苏联国内掀起声势浩大的“非斯大林化运动”时,曾经在《文学报》上发表文章,十分清醒地指出:“一开始研究斯大林的历史,首先应得出的结论,就是他的历史主题反映出他所处时代最复杂的辨证法。那个时代的条件复杂到何种程度,人民和党的领袖也就复杂到何种程度”。〔1〕他向人们呼吁: “要诚实地面对真理和历史”。〔2〕应该说, 沃尔科戈诺夫是苏联理论界坚持和倡导以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客观评价斯大林思想理论成果的少数学者之一。他们在起步研究斯大林思想时,首先注意的是斯大林所处的历史时代状况。这个时代独具特色,又只有斯大林赶上。斯大林执政的30多年来的时代特征至少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历史的复杂和矛盾的尖锐;二是新的社会制度,需要探索。二、三十年代,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崛起,从此,在铁板一块的资本主义世界面前出现了明显的对立面,“社”“资”矛盾成为世界的两极大矛盾。而此时,随着2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内部矛盾、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而在苏联党内,各种观点、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也表面化、明朗化。斯大林面对着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充满矛盾斗争的年代。正是历史赋予斯大林以重任,挚起社会主义的旗帜,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何况,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前,只有经典作家的理论阐述,后,又无任何国家的实践经验,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又必须走下去。处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只能在试验中求生存,在探索中求前进,他的理论思想观点正是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探索中获得的认识而形成的,怎么能要求斯大林的理论一提出就十全十美呢?斯大林理论的正确与错误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来分析评价他的功过是非。“如果谴责斯大林的罪行,而使现实的社会主义成就及其基本条件受到怀疑,那在政治上将是错误的,从道德方面来说,也是不诚实的。”〔3〕斯大林不只是他自己, 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在许多情况下,特别在青年人中,他们不过粗略地了解了自己的历史,从完全对立的论点和主观主义的评价出发,思想上产生了混乱的见解,由此可能导致社会虚无主义和对我们宝贵财富的轻视。了解真相是满足求知愿望的最好办法。”〔4〕这里, 沃尔科戈诺夫没有忘记提醒人们,评价斯大林的理论成果一定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除了立足复杂的时代背景之外,还应从阅读、分析斯大林的全部著作着手,真正认识斯大林一生的理论成就,这是坚持历史和逻辑统一方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3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桑莫维尔博士受哥伦比亚大学委托,赴苏联对苏联哲学进行考察研究,之后,撰写了一部专著:《苏联底哲学》。书中曾提示人们:“实事求是地研究苏联哲学的人士,决不会忽视斯大林著作的重要性。……许多人很难相信,像斯大林这样一位实践政治家也会是一位哲学思想家。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哲学的功能是指点实践,而在苏联,社会实践和哲学理论二者之间密不可分,那末, 我们就会承认,斯大林著作的重要意义。……要认识一位伟大学者的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按他的著作出版的年次加以研究,这可以看出一种伟大思想的发展经过。”〔5〕这位美国学者的话,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认识、评价斯大林理论成就的绝妙方法,至今仍有启迪。这个方法要求研究者首先要把斯大林浩翰的著作作为研究的对象,部部要读,篇篇要学。苏联哲学家柯洛尼茨基在50年代末回顾苏联哲学走过的四十年历程时,也肯定地指出:“当我们说明苏联四十年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成就时,我们必须指出斯大林著作的杰出意义,”“斯大林是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的著作应当排在列宁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卓越的著作之列”,因为“斯大林的著作……在研究最迫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问题方面,在传播和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方面,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事实终归是事实。斯大林的著作永远要列入马克思主义文献。”〔6〕这里, 苏联哲学家对斯大林的著述作了一个基本的定性,它属于马克思主义文献之列。正是由于苏联一批哲学家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方法,在认真攻读、研究斯大林著作之后,才会对斯大林的理论成果作出如此科学的评价。何况,斯大林的全部著述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至少有两大特色: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由浅入深的传播;二是斯大林理论思想的不断趋于成熟的发展。不通读他的全部著作,是很难把握分析这个理论系统的。斯大林的理论失误应该指出。很明显,斯大林著作中的一些不成熟之点,间或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深究,间或由于理论问题本身的新颖和深遂,它需要后人在评价之余,作出补充、丰富以达到发展。但是,如果不认真系统地阅读研究斯大林的全部著述,而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实在有失理论研究和理论评价的风范,恰恰相反,首先应从他系统而浩翰的著作中体会到他理论思想的敏锐和博大精深,从而找出他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肯定他理论成果的主流。诚如毛泽东所说:“我们要学习他两个方面,一个是道理方面,一个是事业方面”。〔7〕 要学习斯大林的道理方面,就在于肯定他的理论成就,对斯大林理论采取全盘否定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斯大林的理论贡献
斯大林革命的一生始终没有离开过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著述。已经出版的中文版十三卷本《斯大林全集》以及《斯大林文集》构成了斯大林的理论成果的整体。这些成果写作的时间跨度很长:从1901年《编辑部的话》到1952年12月《答‘纽约时报’外交记者詹姆斯·赖斯顾问》,共51年,在51年的时间里.斯大林写了近四百万文字,平均每年要写八万字,这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创作活动。在他的浩翰的理论著作中,有一些著作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文献。正是由于他在日理万机的国务活动中还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书立说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说,斯大林是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斯大林在异常错综复杂、充满矛盾斗争的时代环境中,捍卫和确立了列宁主义,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列宁主义,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卓越地完成了应完成的理论任务。虽然在某些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些片面性、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但其理论活动的主流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斯大林理论活动紧密围绕学习、传播、运用、捍卫、发展五个方面展开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他注重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同时,又特别强调干部的理论学习。这里,首先是要解决一个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他在1901年为《斗争报》所写的一篇社论中就特别指出:“格鲁吉亚的报纸必须向读者介绍一切原则性的理论问题。”〔8〕“理论如果是真正的理论, 就能使实际工作者有能力确定方针,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这一切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而且不能不具有莫大的意义。”〔9〕鉴于此,斯大林一参加革命,就“唤起了读马克思主义秘密刊物的兴趣”,“他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他读过列宁反对民粹派、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以及反对‘经济主义’的种种作品。还在那个时候,列宁的著作就已经给了斯大林一个深刻的印象。 ”〔10〕斯大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虔诚的态度,既反映出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又大大地弥补了他缺少正规理论教育的不足,为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当他成为苏联国家和党的领导人之后,把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以及学习的收获、体会变成一种政策,要求全党全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广大干部,表现出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极大关注。在斯大林的建议下,党中央曾多次颁布关于改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决议。特别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强调,要尽快建立起各级党校,作为对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改善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工作,他提出了七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规定分不同层次,有针对地举办不同类型的马列主义理论进修班,对广大干部进行正规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斯大林特别要求党的干部“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考验而且有理论修养的马克思主义者。”〔11〕他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可以说,重视全党的理论建设,关心干部的理论教育,在斯大林的心目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斯大林指导理论工作的战略举措。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斯大林一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亲自撰写马列主义理论小册子和重视编写教科书的工作,是最突出的两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要变成广大群众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斯大林如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样,善于把深遂的马列主义理论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论述宣传到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应该是斯大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重要的理论特色之一。1906~1907年中,他将撰写的几篇论文编辑成册,总称为:“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该书通俗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宣传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若干理论问题,在俄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中有一定的理论影响。之后,又陆续出版了《走向十月革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和民族殖民地问题》、《农民问题》、《论共产主义青年团》、《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论苏联宪法草案》等文集和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论列宁主义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可讳言,在斯大林的这些著作中,存在有一些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论点,“但是,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些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2〕即使对最有争议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苏联哲学界也公开地指出:“这本著作以简炼、严密、通俗的形式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共产党政策的实践意义……从这本书应当起的作用来看,它是一部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3〕可以说,斯大林的著作教育了整整一代苏联共产主义者。因此,斯大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发挥的个人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斯大林的一生,为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实为可贵。然而,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特别重视全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斯大林遵照列宁关于:“我们的著作家最好少注意些报纸,少唱一些政治高调,而写几本教科书。”〔14〕的指示,直接领导并参与了全苏社会科学教科书的编撰工作。
进入30年代,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全民中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迫切问题的任务提到了理论议事日程。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等方面组织力量,尽快编出高质量的教科书,供各级各类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使用。斯大林在1934年8月8日和9日两天之内,连续写了《关于‘苏共历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两篇短文,文中除了对《苏联历史》、《近代史》两史提纲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外,还对编写教科书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这里说得是编撰教科书,因而应该斟酌每一个字和每一个提法,而不是登在杂志上的不负责任的文章,可以毫无责任感的乱讲一遍”。〔15〕遵照斯大林的意见,从3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学者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开展了有组织的、严谨的教科书编写工作。在哲学方面,20年代到30年代初已有了相当数量的教科书,其中包括1921年出版的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还有数十本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上的最早教科书,但是,斯大林在1937年仍然亲自撰写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目的是使人们能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筋骨”,从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1944年苏共中央专门作出对《哲学史》教科书的决议,严历批评了这本书中的错误,并撤消了1943年授予该书斯大林奖金的决定,要求把该书“推倒”重写。这是斯大林对教科书编写的最直接的一次干预。紧接着,在斯大林的提议下,针对亚历山大洛夫的《西欧哲学史》存在的问题,召开了一次专门审查该书的全苏哲学讨论会。由于斯大林对哲学教科书编写的直接关心和严格指导,哲学的普及日益深入。在政治经济方面,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撰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斯大林的领导和支持。该书经过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济理论问题。斯大林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自己的回答,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专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在党史方面,斯大林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亲自参与了《联共(布)历史简明教程》的编写工作。他在《关于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给联共(布)历史教科书的信》中对党史编写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亲自为该书撰写了提纲,起草了一些章节,最后又审阅了全书。在历史学科方面,斯大林直接撰文,认真分析了“苏联史”和“近代史”提纲内容中的不足,严格要求作者实事求是地撰写两史,不能乱写。斯大林对编写教科书方面如此务虚又务实,充分体现出他传播和普及马列主义理论的气魄。
对马列主义理论的运用,是斯大林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斯大林正是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自如。斯大林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开拓、奋进的实践一生。实践提出的问题,是斯大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求答案的起点,实践问题的解决,是斯大林对前人理论学习、运用的终结。新的问题的提出,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而问题的解决则还是一个终结,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不断运用马列主义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链条。正是实践走到哪里,理论就跟在哪里。在斯大林的全部著作中,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领袖理论家的内涵,一个对马列主义理论运用自如的本质表现。在他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分析和解决一切领域中的矛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讨并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速度、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和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国家问题等实践问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运用军事辩证法直接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法西斯匪徒;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苏联复杂的民族问题……。他的任何理论结论,都以马列主义理论为依据,因此,他要求实际工作者要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而理论工作者不要落后,要随时跟上实践的变化发展。能深刻地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实质,紧密结合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30年,闯出一条社会主义新路的根本原因。
在斯大林革命的一生中,有一个比其他理论家尤为突出的理论任务,就是坚定地捍卫马列主义的理论真谛。早在20年代,斯大林直接领导了苏联哲学界对德波林学派的批判,对德波林贬低列宁、否定列宁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的言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次批判斗争的一个积极成果,就是推进了对列宁哲学遗产的研究,哲学界开始注重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研究列宁思想,为列宁哲学思想的传播、确立扫清了道路。自列宁逝世之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考茨基等人和苏联党内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对列宁主义进行了歪曲,篡改了列宁主义的根本观点。当时,迫切需要弄清列宁主义的实质,并确立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地位。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捍卫列宁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斯大林写了《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等著作,并亲自到斯维尔德洛夫大学进行讲演。他的理论活动和著作,对捍卫列宁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是斯大林为列宁主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准确地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本质和基本问题,阐明了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解决了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把列宁主义定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上。斯大林所做的一切,帮助世界人民认识了列宁主义,使列宁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面旗帜,斯大林捍卫和宣传列宁主义功不可泯。
斯大林作为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重要标志,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他指出:“现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限于背熟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的一般原理,而要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要学会根据这个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的一般原理具体化,使其更加确切和完善。”〔16〕因此,斯大林一贯提倡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理论工作要有创造性,也就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20年代中期,围绕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苏联党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斯大林在这场争论中发展了列宁的这一理论。托洛茨基竭力宣扬因苏联落后,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而公开反对列宁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针对托洛茨基的言论,斯大林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和文章,一方面驳斥了托洛茨基的观点,另一方面正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斯大林对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他严格地区分了“建成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肯定了前者,而否定了后者。就是说,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但依靠一国的力量是不可以取得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事实证明,斯大林的论述是科学的,他确实领导苏联人民,在实践上解决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30年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努力把马列主义理论推向新的水平。诸如,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苏联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问题、社会主义国家问题等方面论述,都不同程度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所发展。他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在不少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斯大林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巨人,当我们揭示他的理论贡献的时候,并没有忘记他的理论过失和错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理论贡献同他的理论错误相比,前者为主,后者为附。他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他的错误,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贡献和教训都将对我们有着指导性的启迪。
注释:
〔1〕〔2〕〔3〕〔4〕苏《文学报》,1987年12月9日。
〔5〕《苏联底哲学》,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1950年7 月版,第247页。
〔6〕《论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统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40、241页。
〔7〕《毛主席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六十寿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12月20日。
〔8〕《斯大林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版,第6页。
〔9〕《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12 月版,第127页。
〔10〕《斯大林传略》, 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2 年版,第7、8页。
〔11〕《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12〕〔13〕《论辩证法、逻辑与认识的统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41、242页。
〔14〕《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6页。
〔15〕《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9页。
〔16〕《斯大林文集》,上海出版社1985年版,第279页。
标签:斯大林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斯大林全集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