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论文_卢小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论文_卢小男

卢小男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二中学 1162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数学情境教学正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情境教学 数学情境 自主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成了大家关注问题。

二、数学情境教学内涵

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切入点是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指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情境教学的本质包含“情”和“境”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以“情”为经,将被淡化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数学教学应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要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

三、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好的情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能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问题解决情境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机原理,巧妙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概念的形成过程,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得新知识。

四、实施数学情境教学的一般策略

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实施数学教学。弗莱登塔尔说:“数学必须源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来源于现实,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命题甚至数学思想方法都有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形,因此源于实践的数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不等式的证明”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往一杯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糖水是否更甜?能否用数学符号表示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即可抽象出课本中的例题:已知a、b、m∈R+,且a<b,则(a+m)/(b+m) >a/b。

2.从古代数学文化中创设情境,实施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数学文化的教学,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使学生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例如在教“等比数列”时,可引用《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述;学习“杨辉三角”内容时,可以以网页的形式,制作与杨辉三角有关的学习情境。

3.从类比猜想中创设情境,实施数学教学。天文学家开普勒曾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里它是最不容忽视的。”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过:“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的类比。”所以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平面几何的类比引入,如四面体与四边形、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圆与球的类比等。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等差数列来学习等比数列,在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教学时进行类比学习。

4.利用悬念创设情境,实施数学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能够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情境:一位商人和一位数学家谈生意,数学家对商人说:“我准备在一个月每天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回扣,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回扣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商人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了。而很多学生的想法和商人一样,当教师点明数学家大约能拿到5亿多元回扣,学生大吃一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五、总结

合理利用数学情境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合理布局,发挥数学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周密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的美别具一番风味。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荷兰]弗莱登塔尔 著 陈昌平 唐瑞芬 等 译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卢小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论文_卢小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