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呼唤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机制论文,工会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工会如何发挥作用一直是个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提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几点不成熟思考。
一、关于工会工作着眼点的思考
在一系列变革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职工利益与企业效益以最直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一次深化,不仅影响整个利益格局的调整,而且直接影响职工的利益。企业经济利益差异扩大,职工分配差异也相应扩大;企业资产重组,特别是关闭、兼并、收购、破产,使大批职工从国有企业转入新经济组织,职工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劳动关系转为多元化和复杂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改革也促使国家、企业和职工以至工人阶级内各群体间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但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一致性往往更多地体现在两者长远利益上,而我们每天碰到的恰恰是眼前利益的碰撞,这种碰撞应当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发生并解决。
近几年来,上海仪电行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调整。三大结构调整所引起的行业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
变化之一是原有以产业或同类产品划分的行政性公司经调整已不复存在,资产重组后,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全部实体化。伴随着企业地位变化,维护职工权益的主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变化之二是在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优秀经营者集中的过程中,有发展后劲的子公司迅速膨胀,形成新的企业集团,特别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资产关系复杂化。伴随着资产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变化之三是小企业转制、改制全面推开。按企业资产分别采取期权激励,经营者风险抵押承包经营,改制成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甚至民营、私营企业。伴随着企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的变化,企业职工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基于这样的情况,工会应该重点研究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使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维护职工利益;二是用什么方法和机制实现工会以维护为核心的基本职能,建立适应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工会工作机制;三是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相继出现时,如何保证工会组织健全,保证职工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围绕改革的大局,才能在行业的调整和发展中有所作为。工会工作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会工作新机制,才能在思想上支持改革,对策上适应改革,机制上推进改革,并在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地位。
二、关于工会工作着力点的思考
工会参与行业的调整和改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必须由企业的工作机制来保证,不能单纯地靠企业领导者开明和个人民主意识强。在建立工作机制的问题上,以下的工作机制必须而且容易建立和完善。
一是建立思想教育的双向沟通机制。要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关键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因此,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十分明显,它应成为正确反映职工思想和利益要求的通道。所以,建立思想教育双向沟通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企业三大结构调整中,干部和职工思想十分活跃,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是阻碍调整改革顺利进行的首道障碍,必须及时疏导纠正。工会可以从两方面作沟通工作。一方面理直气壮地纠正少数企业领导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主人,工人是雇佣劳动者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在国有和国有资产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工人有二重身份,即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问题是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应以恰当的权力来体现,这就是我们强调的职工主人翁的五个权,即知情权、民主参与权、民主管理权、民主监督权、平等协商权。另一方面,我们也告诉职工,民主参与权不是决策权,职工不要怕企业的经营者权力太大,重要的是权力应受到监督和制约。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帮助基层在企业内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行使职工的民主权利。
通过干部和职工的双向沟通,使企业的干部职工相互理解,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对于领导干部要强调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指导方针,把广大职工作为改革的动力,促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广大职工中则要更多地宣传调整改革的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调整的目的,调整与发展的关系,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工会应该把转变观念作为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的第一道工序去做,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才能不断形成共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工会作为纽带和桥梁,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应该把职工思想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敏感点,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作为企业改革的参与者和推进者,应该把改革的重大决策思路正确迅速地传递到职工中去。因此,工会应该在职工和决策层之间建立“绿色通道”,形成职工思想沟通和改革稳定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是建立与企业调整同步的工会组建机制。在行业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上海仪电行业的原工业局改制成控股公司,行政性公司改制成直接面对市场,直接生产经营,直接承担民事责任的实体化企业。针对这一变化,工会必须建立起适应企业转制的工作机制。建立工会组织同步组建的机制,有若干重点关键环节。
第一,“时机和条件”。工会应主动争取党的领导和支持,抓住筹建、配班子、开业等时机。上海仪电工会的做法是提出“三同步”组建要求(凡是企业新建、重组或转制的同时,必须同步建立工会组织,同步配备工会领导干部,同步按程序进入企业领导层),提交党委同意,作为控股公司的工作规范贯彻实施。
第二,“制度和责任”。可以就企业调整中涉及工会组织建设问题进行协商、协调,通过平等协商制订文件和规定,落实工会组织建设的责任。仪电工会最近几年来就制订了《关于加强公司实体化进程中工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的文件,明确实体化公司工会的组织设置、管理权限、人员编制、二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会经费收缴等要求。把工会组建的方案纳入调整方案,责任由党委、工会共同承担。
第三,“参加和参与”。要依照法律使工会主席进入决策层,保证工会参与决策,发挥源头维护的作用。公司实体化后,企业的决策职能集中在公司层面,要做到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利益,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决策前着手。因此,工会主席一定要进入公司决策层,发挥工会在决策中的参与作用。
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制约机制。为了保证企业调整和发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形成有效的群众监督制约机制。首先,必须保证职工代表特别是工会主席进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重大问题提出时,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要求,在决策机构中发挥作用。其次,工会要直接参与方案的制订,改革调整的方案提交企业职代会审议,履行民主程序。企业调整方案、职工安置方案、保证稳定预案必须做到“三同时”。再次,要通过培训提高职工代表参与管理和改革的能力。为了帮助职工代表审议方案,有效地监督方案实施,要对职工代表进行专题培训,讲解政策,阐明利益关系,使职工代表能够依法行使职权。对职工董事、监事则更要强化培训,提高他们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最后,要用好职代会制度的载体,坚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使职代会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相衔接,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建立和巩固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
四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关系的明晰化使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显得更加重要。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应分两个界面抓,即产业重集体协商,企业重集体合同。企业应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来规范劳动用工,体现两个维护。产业工会则更注重集体协商,通过协商对产业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通过行政和工会的渠道加以贯彻,使企业在签订或修订集体合同时有依据。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相辅相成,在产业工会强调平等协商的同时,企业工会则依法签订集体合同。基层集体协商签订合同的经验互相借鉴,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协商水平,产业工会的协商成果进一步指导基层,使企业工会得到具体帮助。
五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人员结构调整是企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结构性调整固然十分必要,但毕竟直接涉及职工的岗位和基本生活。所以,工会工作思路必须兼顾到支持国企改革和再就业、职工生活基本保障两个侧面。从规范、培训、推进、帮困四个环节入手,建立和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所谓规范就是工会直接参与方案的制订,抓源头参与,以制订文件、规范运作等多种方式,指导和帮助基层正确处理好企业结构调整与职工利益的关系。所谓培训就是工会帮助职工转变观念,把精力放在职工技能培训上。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要保障职工权益,首先要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所谓推进就是工会要把再就业工作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中思考,既要适合当前实际,又要不失时机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就业机制。所谓帮困就是工会要做好送温暖工作,建立多个基金用于帮困,重点帮助最困难的群体。
三、关于工会工作立足点的思考
在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前所未见的新课题,这是工会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因此,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敢于提出新思路,能够拿出新办法,要提倡“善思唯实”,勇于破题。工会工作必须立足实事求是,立足于点滴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工作的飞跃。
工会的日常工作要力求规范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研究新出现的情况和深层次的问题上,尤要重视倾向性问题探索,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如探索加强三资企业的工会工作;探索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后的工会工作;探索劳动力配置市场化,劳动关系契约化后,劳动关系及协调机制;研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职工追求自身价值体现和收入最大化情况下,平等协商涉及劳动权益的课题;研究劳动力配置市场化过程中,工会非正规就业组织状况、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索工会三产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转换经营机制,在小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适时地推进改制,将工会的企业改制成工会投资的企业等。
提出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是工会工作创新的第一步。而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提高工会工作水准则必须在广开思路的基础上大胆实践,不断集单项工作实践的经验,才能形成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和飞跃,才能形成并完善工会工作的机制,从机制上保证主要职能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