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特点,并在分析了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不足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以前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
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的简称,是将项目建设过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信息进行参数化和模型化。1975 年,Chuck Eastman博士等人提出了BIM理念,认为:“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了建设项目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它包含了建筑项目整个建设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也包括施工进度控制、建造过程管理和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将其应用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建设工程全过程各阶段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成本计算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就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工程造价管理中BIM技术的特点
1.1 BIM技术可将建筑工程各专业图纸通过立体方式展现出来
建筑图纸一般都是平面的,而建筑工程中的不同专业,则一般是以线条等平面方式展现的,这样对于比较复杂的部分,施工单位只能根据图像凭空想象,由于缺乏更直观的理解方式,因此难免由于想象不周密而出现一些偏差。但BIM技术的引入,就解决了上述问题。BIM技术改变的是设计图纸中的矢量,二维平面图转为三维实物图,可以直接看到立体图像,这样技术施工人员就不需要再费劲的去想象,而且这样一来也实现了工程中不同构件之间的联系。
1.2 BIM技术为工程承包方与业主之间的协调沟通提供了途径
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主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这时就必须将各相关主体集合起来,共同探讨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而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工程已经出现了问题,集体讨论的目的是要找到解决办法。而引入BIM技术后,可以利用BIM技术中的协调服务,在工程施工前期就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了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有了BIM技术的支撑,还可以参考协调后的数据制定问题对策。
1.3 BIM技术可实现对图纸的全方位模拟
上文中已经提到,BIM技术可以实现图纸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此外,BIM技术还能够将图纸上没有的事物模拟出来,例如楼房建造时肯定会涉及消防系统,而消防系统的线路非常复杂,通过BIM技术,就能够将各种消防系统的线路模拟出来,从中选择一条最合适的。
2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滞后于现代工程管理需求,其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2.1 各环节未实现有效衔接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环节的划分,是以工程建设的环节划分为依据,工程建设包括三个环节,即开始设计、图纸设计、竣工验收,因此工程造价也包括三个阶段,即概算、预算和结算。这三个环节存在一定独立性,必须在工程彻底竣工后,才能将所有的造价信息整合起来,而一旦发生索赔等突发性问题,就很难应对。
2.2 未能实现跨区域造价管理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一般是依据定额计价中工程量清单管理的方法,来计算某个地区工程项目的价格并进行管理,这种计价方法针对的是某个区域中的工程项目,而如果项目从一个地区迁移至另一个地区,那么之前所获取的工程价格信息都失去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造价机构的实践能力不同,其数据也只能针对其所在区域,这就对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不便。
2.3 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功能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共享程度很差,造价师与其他人员如果需要对某个与造价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沟通,往往要耗费较长时间,效率很差。举例来说,工程项目多算对比时,可能需要收集消耗数据、仓储数据、财务数据等多种信息,而负责收集数据的部门,与造价管理人员并没有合适的途径可随时进行信息共享,数据的交换存在滞后性,工程造价管理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而BIM技术的引入,可实现工程造价数据的实时共享,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按照有关部门的计算,工程项目的总费用中,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占比在1%——3%之间,而工程设计对于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大约是在70%——80%之间,这就充分说明了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概预算和施工图预算。要依据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借助于BIM技术,将信息数据库中所储存的之前所发生的工程项目的历史数据提取出来,并对这些数据按照不同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工程限额和限额指标,通过限额指标来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在这一阶段,技术经济人员也可以借助于所构建的BIM参数化模型,测算工程量和项目数据,将所得到的项目概算与概算指标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知道工程是否符合投资估算标准,以及造价管理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上文中介绍过BIM技术的可视性和模拟性特点,在管理施工图预算造价时,就可以应用BIM的这两个特点,虚拟工程的建造现象,包括日照、紧急疏散、材料进场等,采用远程监控方式分析工程施工所用的时间,这样就提高了施工决策的准确率。所制定的施工决策,同样可借助于BIM技术将其转为立体模型,从而更准确的判断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提高其协调性,从而减少了工程返工率。
3.2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要确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单位,制作招投标文件时,采用传统人工工程量计算方式,有可能会将工程量清单中的某项漏掉,而应用BIM技术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就可以参考设计方关于工程的信息数据,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工程量清单,而且不会出现漏项问题。招标单位也可以获得BIM模型,并通过BIM模型对工程量清单进行二次计算,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招标单位就不会因为工程量计算不准确而发生损失。招标单位将BIM模型提供给出投标单位,借助于这一模型,投标单位可对工程中各构件的组成有更准确的分析,在三维模型中了解不同构件的分布,这样一来因为工程量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结算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3.3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进入施工阶段,BIM技术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1)工程开始施工意味着各种工程资源将被源源不断的投入。工程建设时间往往较长,而且材料设备价格有较大差异,如果中标的是低价单位,在汇审图纸时可借助于BIM模型对各工种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启动碰撞检测功能来了解专业交叉的问题,这样因为协调性不足而导致工程索赔问题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2)BIM技术可实现工程施工期间信息的有效流通,例如施工时某项设计需进行改变,那么利用BIM技术可马上将改变之后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而且可将新的信息传递出去,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3)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工程造价软件和BIM模型的有效连接,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将施工工程中的建设资金情况随时共享出来,那么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就能够随时了解施工现场对于各类工程材料的耗用,进行限额领料。BIM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的同步传播,实现了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4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由于大部分工程都需要较长的工期,因此许多施工单位都会忽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到工程快结束时就会出现许多疏漏,例如资料被丢失,图纸不完整等,这样工程就可能不能圆满竣工。借助于BIM技术,工程施工的所有阶段中的信息都会被及时收集并储存,即便是进入工程收尾阶段,也不会发生资料丢失问题。而且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可随时根据三维图形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解,就保证了竣工阶段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了由于责任不清而导致的纠纷问题。
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能力直接体现在工程的经济效益上,同时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有序衔接以及各程序的严密控制。传统造价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滞后于当前工程建设需要,BIM技术的引入,可随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分析,这对于工程造价水平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并有利于工程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管理的精准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BIM技术和应用环境的成熟,BIM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而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必然会带来造价管理历史性的革命,也将带来造价管理工作方式的根本性变化。
参考文献:
[1]杨素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BIM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2).
[2]曹颖、蒲娟.BIM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04).
论文作者:罗虹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阶段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