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现理性精神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堂实录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函数论文,课堂论文,理性论文,活力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进入高中以来,我们在“集合”的基础上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研究了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你们知道学习函数知识的意义吗?
生1:可以用函数的观点分析一些变化的现象,用函数模型刻画两个变化的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师:能谈谈你对“函数”概念的了解吗?
生2: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数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其中A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A中所有的数在B中对应的数组成的集合是函数的值域.
师:用函数来刻画一些变化的现象.那么“角的概念的推广”又有什么价值呢?
生3:可以用来刻画一些与旋转有关的现象.
师:我们是怎么研究推广以后的角的?有哪些规则?
生4:我们规定:一条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为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为负角,没有作任何旋转也看成一个角,称为零角.把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规定将角的顶点放在坐标原点,角的始边放在x轴的正半轴上.这样,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师: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刻画一些与旋转有关的现象呢?请看图1所示的摩天轮.假如这个摩天轮按逆时针方向运行,你的一位朋友正在摩天轮上,站在摩天轮前的你,该怎样刻画他的位置呢?
生5:可以用许多方法刻画.
师:请你谈谈看法.好吗?
生5:例如,我可以把摩天轮看作是一个圆,以摩天轮的中心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上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这样,当他的位置在第几象限,就表明他已经运动到摩天轮的哪个方位了.
(教师结合学生5的叙述,用几何画板演示).
生6:不能简单地说有许多方法进行刻画,也不能模糊地说他已经运动到摩天轮的什么方位了.用数学的方法、观点研究问题,还要讲究刻画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师:请详细说说你的观点,好吗?
生6:可以像刚才一样建立坐标系,规定以x轴的正半轴为始边,摩天轮上的这个人对应的半径为终边的角为α.这样我们就可以用α来刻画此人的位置.
生7:他的说法也不全面,还应考虑摩天轮的半径.因为摩天轮的半径r的大小也影响这个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数组(r,α)来刻画这个人的位置.
师:对,必须加上摩天轮的半径r,这样刻画更准确.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教师结合学生6,7的叙述,用几何画板演示如图2)
生8:还可以用直角坐标(x,y)来刻画这个人的位置.
(教师在图1的基础上,加上直角坐标系和点P的坐标(x,y))
师:有序数组(r,α)和(x,y)都能刻画这个人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9:说明有序数组(r,α)和(x,y)存在内在的关系.
师:这种内在的关系是什么呢?
师:对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锐角的三角函数.既然有锐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上来看,就应该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如果有的话,该怎么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呢?为了认识这个问题,我们从α是锐角开始研究该如何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才合理.
(学生讨论、交流)
师:许多同学可能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和体会:在数学中,对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往往从特殊的情形入手,通过对特殊问题的研究,发现其性质,再上升到一般性的认识;对几个类似对象的研究,往往先研究其中的一个,发现其特性后,再类比到其他的对象.这里,我们先研究锐角的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锐角的正弦函数.当α是锐角时,sinα=,其中,r是锐角α的终边上一点P(x,y)到原点O的距离,y是其终边上一点P(x,y)的纵坐标.当锐角α确定时,sinα与锐角α终边上的点P(x,y)的选取有关吗?
生12:sinα与锐角α的终边上的点P(x,y)的选取无关.这是由三角形的相似性决定的.在锐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异于点P,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
生13:是“映射”!
师:为什么是映射呢?
生13:因为锐角α是一个图形,对任意一个图形α,都有惟一的实数与之对应,符合映射的定义.
师:是的.我们在学习“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已经约定,角也可以用实数来表示.如果这里的锐角α不是指一个图形,而是指一个锐角的大小,这样的映射具有怎样的特殊性呢?
生13:是区间(0,)到实数集R的一个函数.
师:那么这个函数的对应法则是什么呢?
生14:对应法则是:角的终边上的点的纵坐标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比值.
(教师根据学生13、14的叙述板书、作示意图,如图5)
师:我们该给这个R上的函数的对应法则一个什么记号,给这个函数一个什么名称呢?
生17:根据以上分析,这个函数仍然应该记为sinα,其中α∈R,并把它称为α的正弦函数.否则,从知识系统的和谐性来看,若这个函数取其他名字,当α是锐角时,就会引起混淆.
师:有道理.其实,许多数学概念也是遵循类似的合理性而命名的.类似地,我们也可以得到任意角的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师:你能根据sinα,cosα,tanα的定义,结合角α的终边的位置,分别指出这三个函数的定义域吗?
师: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的大小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必须注意的是:
(1)与初中学的三角函数比较,三角函数中角的范围扩大了;
(2)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即“实数角三角函数值(实数)”.
练习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2,-3),求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板书)
师:结合此例,你能总结出“求一个角的三数值”的一般步骤吗?
生19: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取该角终边上的一点,写出该点坐标(x,y);
师:通过此例中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能指出一般性的规律吗?
生20: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有正负之分.对于角α,其终边上一点P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由于r>0,所以,角α的正弦sinα=的符号由y的符号确定.当y>0,即α的终边在x轴上方时,sinα>0;当y<0,即α的终边在x轴下方时,sinα<0;当y=0,即α的终边在x轴上时,sinα=0.
类似地,角α的余弦cosα的符号由x的符号确定,当x>0,即α的终边在y轴右方时,cosα>0;当x<0,即α的终边在y轴左方时,cosα<0;当x=0,即α的终边在y轴上时,cosα=0.
角α的正切tanα=的符号由x,y的符号确定,当x,y同号,即α的终边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时,tanα>0;当x,y异号,即α的终边在第二或第四象限时,tanα<0,当y=0,即α的终边在x轴上时,tanα=0.(图示略).
练习2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学生板演,教师总结、点评,指导规范书写)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回顾学习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生21: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数学.
生22:用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生23:用函数的观点理解三角函数.
生24:围绕三角函数的意义,结合角的终边的位置,判断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课后,学生仍然积极与教师进行探讨)
二、课后分析
事实上,本节课的发展与教师的准备是有些出入的,甚至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没有准备的.如:
(1)教师本来设想学生会举出许多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但学生自主提出“用数学的方法、观点研究问题,还要讲究刻画的准确性和简洁性”,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地研究问题的修养和体验.
(2)对“摩天轮上一个点可以用有序数组(r,α)来表示”,教师设计时认为学生会忽视摩天轮的半径r,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认识到了点的位置与摩天轮的半径r有关,表明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还是比较深刻的.
(3)对“同一个点可以用两个不同的有序数组(r,α)和(x,y)来刻画,是否隐含了这两个有序数组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师本想让学生找几个特殊点算一算,进行观察、探索,而事实是学生自然感觉到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关系.
(4)“研究(r,α)和(x,y)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教师的设想是找几个特殊角试试,再一般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提出了“当α是锐角时,sinα=”.这说明,学生对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性”的方法研究问题还是有基础的.
(5)当α是锐角时,学生指出“对应:α→”是映射,这一点是出乎教师想象的.一般而言,学生对“映射”这个概念不是很熟悉,能指出这个对应是映射已属不易,而强调这个对应是映射的理由是“锐角α是一个图形,这是图形到数的对应”,回答得这么准确,就更表明学生对“函数”和“映射”的关系已经认识得相当深刻.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角也可以用一个数表示”还不怎么理解,毕竟,前一天才学过用弧度制表示角.
(6)关于“对应:α→,α∈(0,)表示的是一个从区间(0,)到实数集R的一个函数”的对应法则的描述,教师设想学生会有困难,但学生却描述得相当准确.
(7)由对应法则的一致性和定义域的关系,学生从函数的观点出发,给出了正弦函数一般性的定义,再一次体现了学生对数学概念产生、命名的合理性的认识已经到了相当的水平.
(8)例题除了让学生体会“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算法思想,认识三角函数的意义,也作为“问题情境”,使学生得到启发,感受到有必要研究“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与角的关系”.
(9)课堂回顾体现了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最后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学生的认识活动仍在继续,思维远没有停止.尽管现行的教材已经将这部分内容删除,但作为教学过程,对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课后思考
同一个知识点,老师上了多遍,自然会形成某种教学积淀:“知识还是那知识,教法也还是那教法”,不知不觉进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既定模式.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今天,教师应主动调整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中生命的灵动.当学生的发展离开了教师事先设想的轨迹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而应因势利导地沿着学生的思维路线,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这样才能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人,其一切行为都应促进学习,让学生感受、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是自然获得,而不是幡然领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理性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标签:三角函数关系论文; sin函数论文; 特殊三角函数论文; 锐角三角形论文; sin论文; 摩天轮论文; 映射论文; 实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