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态课堂的追寻与思考论文_章迎弟

数学生态课堂的追寻与思考论文_章迎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生态课堂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来指导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环境等构成了生态课堂的基本元素,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这样的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成长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认知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以人为本;创设

生态课堂是我们追寻的理想的现代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一、生态课堂要让学生乐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在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例如:教学“8的分与合”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自主探索,有顺序地得出了4个关于8的分成后,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4个关于8的分成,你能想出还有哪些分成吗?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得出了另外3个分成,全面了解了8的分成共有7个。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学得更加主动、更加快乐。

二、生态的课堂让学生做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因此,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应该是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也就当然地应该成为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乘加乘减”一课时,笔者先出示例题图:有四个盆子,前三个盆子每盆都放3个桃子,最后一个盆子只放2个,问一共放了几个桃子?笔者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看哪一组同学想出的方法最多最好,并写下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热情很高,通过探讨,写出了近10个算式,虽然有的算式有些牵强,但也表现了他们追求创新的一种精神。学生们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三、生态的课堂让学生合作起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班级是一个群体的集合,群体动力是最常见的生态现象,合作共生是最基本的生态表征,因此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应该是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也就当然地应该成为知识探索,情感交流的主要活动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合作重要性,明确合作的目的,知道如何在合作中与人相处,怎样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例如学习画“正”的方法统计,我设计了“统计某商场门口顾客的情况”,故意把播放录像的速度调快,使学生目不暇接,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我就启发学生:让大家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大家分工,有的统计小学生、有的统计中学生……写字太慢,就画“一”来表示,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这里的问题解决了,还很自然地运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在课堂上,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学生为中心,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可以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以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通过交流发现数学的信息及提出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报他们这一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他小组补充不一样的问题,教师记录在小黑板上。例如在《分苹果》这一课时,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平均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苹果?(2)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3)如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4)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要怎么分?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内摆一摆,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让组长作好记录,为小组间交流做好准备。

四、生态的课堂让学生注重生态的检查评价

高效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特别是小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各学习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然后请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或板演,当学生答对了,我就会对他说“×××,你真棒!”;当某个小朋友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我就会以他的姓氏命名为“××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了,我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或“我觉得他说得……”或“我对他说得话有补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错题,讲清错误的原因,通过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得出正确的解法。

总之,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生态课堂,还数学教学以“自然本色”是摆在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去深刻反思,自我剖析,力求客观、辩证,让课堂少一些做作、少一些约束、少一些干扰,呈现“原生态”的、充满数学智慧的课堂,这是通向数学课堂教学和谐优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开讲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2]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章迎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6月总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数学生态课堂的追寻与思考论文_章迎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