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性开掘中见深刻——关于反法西斯影片的一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法西斯论文,中见论文,深刻论文,人性论文,影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这段铁血交织的战争历史,不断被中外电影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思、开掘,再现于银幕。中外反法西斯影片很多,这里仅就自己所接触到的影片谈点看法。
在反法西斯影片中,战争中的人无疑是艺术家瞩目的焦点,也是影片表现的中心。而写人,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人性。对此,艺术家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和层面各有侧重地进行表现,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形成异彩纷呈的银幕奇观。因此,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性表现的不同层面,可以把反法西斯题材的影片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为反法西斯英雄塑像的影片
这类影片或表现英雄群体,或突出英雄个体。前者如国产片《八百壮士》,表现了我爱国将士坚守阵地,英勇抗击日寇,誓与国土共存亡的战斗事迹。此外,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也多是表现英雄群体的影片。后者如《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烈火金刚》中的肖飞、史更新,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游击队长瓦尔特等,都是些身手不凡、智勇双全,带有理想化和神奇色彩的个体英雄,常常是单枪匹马,神出鬼没,打得敌人魂飞魄散。此外,像法国影片《老枪》中因妻女惨遭德寇杀害而奋起复仇的外科医生朱利安,《最后一班地铁》中巧妙同德寇及其走狗斗争的青年演员贝尔纳等,这些忍无可忍而自发反抗,以各种方式同法西斯匪徒斗智斗勇的普通百姓,也属于个体英雄。这类影片往往通过恢宏或激烈的战争场面,或隐蔽曲折的周旋,再现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斗争现实,突出了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激励、振奋的精神鼓舞。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些英雄重在其外部行为的呈现,而不在细致深入的内心刻画,因而基本上属于扁平型的人物。在这些英雄身上,人的正义、良知、无私无畏、机智果敢一类的正面品性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体现,人物也因此成为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化身而得到观众的景仰和爱戴,如同浮雕被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
二是为法西斯战争的受害者作心灵写照的影片
这类影片着重刻写战争所造成的个人生活的悲剧,通过对人物巨大的心灵创伤或被扭曲、分裂的人性的表现来揭露和控诉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前苏联五、六十年代有一批这类影片,其中最突出的是邦达尔丘克执导并主演的《一个人的遭遇》。主人公索科洛夫在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中被浮,在德军俘虏营中受尽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而当战争结束回到家乡时,等待他又是失去妻儿的沉重打击;最后同他相依为命的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看过影片,使人久久难忘的是索科洛夫那双饱经忧患、极度悲伤,充满忧郁和绝望,叫人不忍多看的眼睛。美国影片《索菲的选择》中女主人公索菲也是一位饱受纳粹摧残的女性,在战后余生中,那些可怕的经历仍然像毒蛇一样咬噬着她的心。天性善良的索菲当年在纳粹的威逼下,曾不得不违背母爱的戒条,以放弃女儿的生命来保全自己和儿子,这更使她破碎的心蒙上了负罪感的浓重阴影。在痛疚交加中艰难度日的索菲,终因无法承受心灵的重负和精神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以死来寻求解脱。影片对主人公刻骨铭心的精神创伤的表现,正是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深刻而沉痛的揭露和控诉。
德寇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危害世界,也殃及本国人民,法斯宾德执导的“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作《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可为佐证。主人公玛丽娅因战争而历经婚姻的磨难,由一个憧憬爱情和婚姻幸福的少女变成了冷酷无情,不择手段谋取金钱物质而发迹的“铁女人”,剩下的唯一精神寄托是对她视为神圣的婚姻的期待;而当这一希望也遭破灭时,陷入痛苦和绝望的玛丽娅在煤气爆炸的大火中结束了短短的一生。战争对玛丽娅所造成的危害,不只是个人的婚姻悲剧,更可悲的是人性的失落、扭曲和分裂。
这类影片着重于对法西斯罪行的含血带泪的控诉和揭露,其独到之处是对受害者内在心理现实的表现有深度。影片对一幕幕人生悲剧、一个个伤痛累累的心灵的刻写带有强烈的悲剧性,使人感到沉重、压抑,从而唤起观众对人物命运的深深同情,激起人们对法西斯战争深恶痛绝的诅咒和谴责。
三是从人性角度反思战争,对人性深入开掘的影片
这类影片不是简单地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的某一层面,或给人物贴上善与恶的标签,而是尽可能对人物作立体式的观照,力图较为全面地把握人物性格心理的发展变化,或更为深入地剖析人性的复杂矛盾,揭示丰富的人性内涵。结合具体影片来看,同是着眼于人性开掘的影片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这里择其要者,对以下三种情况略作分析:
1、以美的毁灭谴责战争、反思战争。
前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此种影片中最突出的一部。影片中五位年轻的女战士在同法西斯匪徒的殊死博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在严酷的战争锤炼中成长,死得平凡而又实在。但影片并不仅仅表现她们在战场上的经历,而是在现实战争的黑白画面中,又以彩色的画面插入了姑娘们对战前生活的回忆和爱情的憧憬,揭示了她们美好的心灵世界。在影片浓郁的抒情氛围中,在人性美和青春美的表现中,这些为祖国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女战士的形象得到诗意的升华和丰满的、立体化的表现。美的毁灭无疑是悲剧性的,它使人在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深深惋惜中谴责战争。但影片并不使人悲观、消沉,而是将观众引领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反思战争,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2、通过人性与兽性的抗衡, 在二者的对比或搏斗中表现一种崇高的人性美和精神美。
让我们先来看由斯皮尔伯格执导,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辛德勒名单》。影片开始,一心想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并不高尚,对于危难中的犹太人,他想到的只是设法剥削和利用这些白捡来的劳动力为自己生财,而不是救助他们。但是在亲眼目睹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淋淋的现实之后,辛德勒被震惊了,人性被唤醒了,终于由同情犹太人,到倾尽钱财、想方设法,尽可能多救一个犹太人。影片令人信服地表现了辛德勒人性的升华,并以纳粹集中营头子高斯的灭绝人性与其构成鲜明的对比。对高斯,影片并不简单表现他的残忍、暴虐和兽性,而是深入刻画了他那被法西斯灭犹毒液浸透骨髓的变态心理。比如,高斯很喜欢漂亮的犹太女佣海伦,好色的本能使他忍不住想去触摸她、占有她,但他又没有这样做。因为海伦是犹太人,高斯的兽欲便以疯狂的折磨、殴打、虐待狂的方式发泄出来。辛德勒的劝告曾一度使高斯满足于行使国王赦免权的虚荣心而赦免了一个没能为他擦净浴缸的孩子,可是转眼之间,兽性发作的高斯又连发三枪打死了这个孩子。面对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令人发指的不只是他的暴行,更是他那禽兽不如的畸型心态丑恶灵魂。也正是在高斯兽性和纳粹罪恶的反衬下,辛德勒的人性和善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所以在影片结尾中,因辛德勒而获救的犹太人在送给他的金戒指上刻下了一句犹太法典的希伯来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了全世界”,以此表达他们深深的感激和由衷的敬意。
新近推出的国产片《南京大屠杀》,如导演吴子牛所说,也是一部“以尽可能深入的开掘人性的笔触,强调活下去的勇气,强调高尚的人文精神,并以此与残暴的法西斯行径抗衡”的影片。但与《辛》片不同的是,《南》片是将大屠杀作为“大背景”来表现的。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在烧杀奸淫的日寇法西斯强盗的屠刀下,无论男女老幼、军人百姓,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生灵涂炭,尸体遍地。在如此惨绝人寰的大背景下,一个患难中中日结合的家庭、一对热恋中的情人被推到了影片的“前景”。正是他们这样在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普通医生、军人和教师,惨遭暴虐和蹂躏之后,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并在死尸的掩盖下救出十几个小学生逃出魔窟。在影片中,一面是法西斯暴徒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对人的精神和生命的摧残和杀戮,一面是被害者对生命的珍视、保护和救助,是宁死不屈的抗争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如以死相拼的电厂工人和那位悬梁自缢的前清老举人),在两者触目惊心的撕杀、拼搏和抗衡中,我们感受到影片对坚韧顽强的生命意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人文精神的礼赞,感受到编导者对“真理、正义、良知和健全美好的人性”的呼唤,从而“获得一种觉醒的力量,一种从历史惨剧中升腾起来的富国强民精神”。
3、揭示特定战争环境中更为复杂的人性
人性是复杂的,并因其复杂而包涵着丰富的社会内容,特定的战争环境往往为影片展示人性的复杂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士兵的神话》,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位英军中士,他在随军驻留法国某地时,遇到一位因涉嫌向纳粹出卖同胞而正被法国抵抗组织追捕的法国女人。开始中士只是因性饥渴而被这女人吸引,而后在短短几天的相处中深深爱上了她,并想方设法保护她,最后无力保护她时又亲手杀死了她。这令人震惊的一刀,包含着中士极为复杂的心理动机。当时中士面临的困境是:他所爱的法国女人被误解为出卖了12条人命的叛徒,而战争期间,又不可能按正常的法律程序公正审判,抵抗组织的人死死盯住这女人不放,随时准备拘捕她。中士的部队马上要开拔,他的上司因英军要与法国抵抗组织配合作战而不愿为这女人惹下麻烦,也帮不了他。同时,中士尚未离开,又来了一个美国兵,也对这女人感兴趣,想做他的替身。若失去中士的保护,法国女人或很快被抵抗组织抓获处死,或被另一个男人占有,这两种结局中士都不愿接受,而宁愿她死在自己手中,再心安理得离去。是的,他太爱她了,那猛然出手的致命的一刀,正是中士混合着自私、专断和强烈的男性占有欲的爱的极致,对此,让人很难简单作出其人性善或恶的评判。
新时期第五代导演推出的探索片开山作《一个和八个》(张军钊执导)中,有一个原本是土匪的瘦烟鬼,在八路军女卫生员杨芹被一帮日本鬼子围住撕扯的当口,也向她射出了致命的一枪。在此之前,身为俘虏的瘦烟鬼曾对杨芹说过调戏她的下流话,而后部队被冲散,杨芹与瘦烟鬼在一起时,还称呼他大叔,唤起了他人性的复苏。当时日本鬼子团团围住杨芹而又别无救兵时,瘦烟鬼只剩下了一颗子弹,打死一个日本兵的话,仍免不了杨芹遭侮辱后惨死的厄运,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打死杨芹,让她干干净净地死。瘦烟鬼这决断的一枪,显然与上文中提到的英国中士不同,它出自一种长辈的爱,连带着我们民族的道德伦理观念,表现了瘦烟鬼人性和民族尊严感的觉醒,也完成了他由匪到人的突变。影片接下来是:瘦烟鬼从容走出,大义凛然,英勇赴死,他脱口而出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子中国人!”这危难中迸发的民族气节,最终使他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此外,像匈牙利与西德合拍片《靡菲斯特》中的霍夫根、国产片《烈火金刚》中的伪军小队长刁世贵等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各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
总起来看,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对人性的开掘日益深化,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因此更接近人的精神现实和灵魂真实而更具光彩,更有震撼力。作为观众,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影片揭示出丰富的人性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审美启迪,使观众同银幕上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一道走向人对自身认识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