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探讨论文_严维锋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探讨论文_严维锋

身份证号4412831981****XXXX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住宅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设计随着人居环境的提升不断在改变。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必须面对建筑使用主体,了解用户需求,结合建筑所在地的自然人文进行设计和建造,达到室内、外功能统一,同时加入绿色环保的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居住环境的需求。本文以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探讨了住宅设计和规划要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人居环境

引言

住宅建筑的设计及规划应该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根本,考虑环境因素和需求因素两大方面。只有具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住宅户型才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此外,一个好的住宅建筑,不仅需要好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很多,如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健康舒适的运动场所,便捷的交通全面且方便的生活用品供应等等。

1住宅建筑要有个性和特色

居住区内的住宅建筑的设计要有自身的特别之处,从而展现出建筑自身的魅力,应能一眼就能区别出别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因此,设计时要求居住区在住宅建筑的功能结构、景观园林设计及建筑立面造型等方面体现住宅建筑特有的因素。此外,应对住宅建筑社区内的交通流线作规划优化,注意与城市公共系统和住宅建筑社区的连接性,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路要科学合理。

2住宅建筑人居环境设计理念

2.1坚持“以人为本”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把作诗的本质理解为人在大地上栖居的过程,而我国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筑方面主要体现为建筑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实用性不仅是减少能源与材料的消耗,还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彰显设计中的文化造诣与意境,更深层次的体现文化传承与建筑艺术的创造,展现出建筑用地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对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建筑功能设计及园林景观设计时均适合用“以人为本”理念来提供设计思路。

2.2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建筑规划设计前期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开展建筑节能专项设计。在一般建筑工程中,会用到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如建筑材料选用不当,将会导致建筑材料的严重浪费。

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材料、环保材料,会呼吸的绿色建材,可以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适度,提高人居舒适度;2)节能系统,提升太阳能、风能、二次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率;3)污染防治系统、防止水污染、粉尘、电、声、光、垃圾污染等有效利用资源。关注生态环保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住宅建筑研究的主流课题,促进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3住宅建筑的安全健康设计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要满足安全与健康的要求,此问题必须是建筑住宅设计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住宅单体设计不单要满足日常使用功能,而且也要满足其卫生防疫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空间设计尽可能切断病菌的传播渠道,避免公共空间交叉传染的可能性,改善居室内空气自然净化条件。2)户型布置要强调洁污分离、干湿分区设计原则,首先要保证交通流线的简捷和功能分布的合理,同时要考虑单一户型在整个楼(或组合平面)的平面位置,对不同的户型和楼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调整。3)不宜过多强调景观效果而采用大量封闭式落地玻璃窗,而应优先保证户内空气的流通性。

2.4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能源资源消耗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迫切的需要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来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已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节能减排为原则,充分利用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做好控制设计,是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如加大间距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景观。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3完善住宅建筑人居环境措施

3.1整体规划的设计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重点关注建筑物的外部环境。在对建筑外部环境进行协调设计时,设计师可与能源分析专家进行沟通咨询交流,以便后期的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相符合。

建筑物具有固定性的特点,是不可移动的。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如何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处理是重中之重。例如,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太阳辐射与风流需要进行考虑,因为它们会对建筑周围气候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设计要尽可能的降低太阳辐射的影响,并提升建筑物的空气流通性。

另外,在节能设计中,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也是设计师们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例如,在朝向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进行设计,以更好地实现空气的流通性。

3.2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氛围,追求人作为环境主体的存在价值,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设计建筑容量、体量和绿地面积的把控上,最大限度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到开窗见绿,步步有荫。同时,居住区的交通应以人行速度为主导,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色调应是绿色,建筑造型与里面线条应追求简洁、平和,不宜过于花哨。

3.3住宅内部居住环境设计

内部居住环境主要通过对1)住宅基本使用功能2)空间的合理布置3)日照、遮阳、通风、隔音等,创造舒适宜居的室内居住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考虑住宅空间的尺度及多样需求,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亲和感,住宅应强调套内功能的升级,而非盲目加大面积,增加更多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户内设计的合理与否决于设计师对空间尺度的准确把握,不应只在面积上大做文章,应专注于把控使用面积的合理性。

近年节能环保成逐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它对室内的温度和能耗均有较大影响。除此之外,规划设计需兼顾多方因素,注重功能空间的划分,注意动静分区及私密性,根据人口的数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居民提供多样性的户型。考虑不同收入人群、不同类型生活模式的家庭,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使用面积和住宅套型设计。

3.4创建“绿色景观”

为了高效的建设“绿色”住宅建筑,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而这就涉及了生物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绿色住宅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温馨背景,改善了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甚至可以调节气候。居民可以考虑在阳台,走廊,窗台上种植一些花卉,小型树木,蔬菜等,既可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更可以给房间增添色彩,使人感觉更加温馨,为人们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同时还可以吸收一些噪音及灰尘,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住宅绿化率高,可以改善空气,提升空气质量,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给居民创建一个美丽而且愉快的风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对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中应用人居环境理念,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在住宅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室内外规划,达到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发辉.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63.

[2]汤瑾,汤烨鑫,潘国芬.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以萍乡市奥林匹克花园小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44-45.

[3]夏春光,李雪铭.安全社区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3):399-407.

论文作者:严维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及人居环境探讨论文_严维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