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我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以及售电侧改革、输配电价核定等新大背景下,智能配电网发展的焦点,逐步转向如何全面掌握配电设备,实现大规模配电资产的科学精益控制,以确保电网安全、高效、低耗运行。基于此,本文就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及其前景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前景
1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技术与方法
1.1数据驱动决策方法
依据大数据作用程度对数据驱动决策方法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3类:(1)数据驱动为主,模型为辅的决策,它的最大特征是不完全采用、不抛弃原有的模型,通过模型和数据的相互启发与匹配,采取渐进方式完成决策制定。(2)数据驱动无模型决策,它指的是一种数学模型,模型中隐含决策系统,这种决策方式,主要是对规律性强、规模大且重复进行的行为进行决策。(3)以大数据分析为主的决策,指的是基于以往方法或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
1.2大数据解析技术
大数据解析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研究复杂多样的数据类型,找到各种类型数据之间所存在的各种显隐性联系,并从中筛选出对企业而言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因此为了价值信息的筛选,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必须要对大数据进行解析。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智能配电网当中应用的大数据解析技术分为以下两大类:过程挖掘和数据的可视化。过程挖掘主要目的在于采用不同方式构建电力数据与不同模型之间的有效联系,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将大数据应用技术应用于智能配电网这一端的电力信息上,提高数据的可利用价值;数据的可视化是将数据库中数据形成一种数据形象,基于多种维度对数据进行深入地观察,并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不同维度在电力系统方面主要指的是像时间、空间以及逻辑等,通过数据的详尽展现以及集中管理,能够构建多维数据的立方体可视图像,使得数据分析更加详细,并因此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总而言之,数据可视化技术可将与客户相关的数据展现,而撇去部分无价值的信息,使数据分析的结果具体地展现出来,能够充分反映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应用价值。
1.3大数据存储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配电网领域,数据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以往,因而大数据的存储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大数据的存储有其自身的特征,传统的数据存储技术远远不能满足配电网这一领域庞大数据存储处理的要求,智能配电网充分利用网络云存储这一新兴技术节约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并且通过大数据存储技术将整个电力系统的数据存储在整个互联网网络资源中,可以运用可视化等数据处理技术满足广大用户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电力方面的数据资源的备份和存档冗余度过高,因此,要求高效的重复删除技术得以发挥功用,使得数据的占用空间能够得到大大缩减以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
1.4大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分析大数据处理与存储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此技术分为批处理和流处理两种技术。实行流处理时,常用的一种是流计算技术,多用于实时性高的配电网业务中,包括设备在线监测、在线评估多源异构数据等。批处理的主要思想是把问题进行分类,之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它改变了以往由数据向计算推到过程,形成了计算推到数据模式。批处理技术多用于实时性低、数据量多的配电网规划业务。智能配电网具备诸多特征,如部分数据关联性强、时效性强、运行方式变化快、测量点多等,因此,需要对测量数据清洗修正技术和关联分析技术,多维索引检索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和数据存储系统自由化等相关技术展开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智能配电网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采取集中方式对大量数据进行管控,无法确保数据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及可行性。在智能配电网系统中,加入云计算,包括数据分布式处理系统、文件分布式系统等,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平台,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2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应用前景
2.1降低网络损耗
根据已有数据制定个性化用电方案,将客服至上作为服务理念,不断贴切客户的服务需求,将电价变动情况实时地使客户知晓,每个月或半年将客户的用电量情况提供给客户,通过相互有联系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相应的数据予以整理,进行科学地分析,使数据更加确切,联合地理、用户家庭成员数、用户的生活水平等因素和相关数据综合考虑,策划并制定智能化的、与客户生活更加紧密联系的用电方案,如此不断可有效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配电网高峰时的压力,使电力资源更加优化,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断调整电网运行的方式,并鼓励用户进行科学用电行为,从而使配电网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
2.2优化网架规划方案
从时空思维的角度来着手分析,智能配电网并不是静止不变且孤立存在的。换言之,智能配电网的主要发展优势即为它具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与动态性特点,但由于这两种性质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慎重对待并慎重考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智能配电网的优势特征也逐渐被显现出来,通过准确感知现阶段的网架态势,对城市的用电趋势、用电行为以及用电特点来进行分析,那么将会得出更加贴合实际的预算结果。将用户的用电需求设为网架规划的制定目标将会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在过去的网架规划方案中,主要是以电网运行、提高电网建设经济型与可靠性为工作重心,并没有全面且深入的考虑到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可以应用举例分析法来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需求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来制定出可行性更高的电网规划方案,大幅度提高电力服务水平与用户的满意度。针对电动汽车接入与分布式电源等因素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后,工作者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中的相关信息来优化数据驱动网架的规划方案。例如通过应用网架结构数据来开展关联与聚类分析,以此来保证分类分层数据模型的顺利构建,有效提高网架优化率。
2.3有效预估用电量,实现智能用电
通过详细分析用户的用电变化数据以及各个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预估用电量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对客户用电量进行分布局分析,可以对客户的用电量更加了解,根据实际的数据分析局域地区客户的实际用电量,根据实际的用电量调度相应的电力资源,强调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进行调节,制定用电设计的最佳方案,对可调度使用的电力资源进行错峰评估,将错峰的时间区域、电量度数进行实际划分,以此用来制定最优化的点亮设计方案,实现错峰电力资源的分配合理,以协同调度负荷和电源,在保证人民正常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保证电力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与调度。
结束语
智能化配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其趋于业务流、能量流和数据流方向发展。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需求,实现了用户与电力企业的有效沟通。在智能配电网运行和规划中,应用大量的电力企业外部和内部数据资料,有利于形成数据驱动型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前景良好,既能促进用电预测精确度提升,还可提高网架优化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
[2]肖翔.探析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12).
[3]王兴念,李宏伟,施振华,郑鑫.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配电网运行监控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工技术,2017(02):9-12.
论文作者:刘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数据论文; 智能论文; 配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网大论文; 网架论文; 用电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