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位和横向薄层CT扫描对鼻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冠状位和横向薄层CT扫描对鼻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一、冠状位及横断位薄层CT扫描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琦,时佳音,尚敏,杨玉洁,李凡[1](2018)在《MSCT薄层MIP在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SCT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ax i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鼻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鼻骨骨折鉴定的可信度。方法对60例鼻外伤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患者和60例无鼻外伤史人群进行MSCT扫描,并分析CT平扫和MSCT薄层MIP评价是否存在鼻骨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的检查结果。结果Ⅰ型鼻骨骨折、Ⅱ型鼻骨骨折、Ⅲ型鼻骨骨折、Ⅳ型鼻骨骨折在CT平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8%、100%、100%、88.8%;在薄层MIP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100%。结论 MSCT薄层MIP较CT平扫能获得更加立体直观的鼻骨薄层图像,准确判断鼻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类型和程度,为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曹晓青,刘克昌,项光涨,杨国平,李可,刘勋,陶林燕,谢耀耀[2](2017)在《高分辨率三维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分辨率三维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技术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鼻部外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使用非螺旋横断面扫描,B组使用螺旋扫描。对A、B两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Boneplus和Standard算法的图像重建,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鼻骨细微结构及骨折线的显示情况并双盲评分、配对t检验;并探讨不同类型的骨折与不同后处理组合技术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螺旋扫描Boneplus算法的图像清晰细腻、逼真无伪影,与非螺旋扫描Boneplus算法组、螺旋扫描Standard算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9/18.4892,P<0.01);200例共检出鼻区骨折149例519处(包括骨缝分离及颌面部其他骨折),不同类型的鼻骨骨折有其最佳的优选重建体位,将MPR与VR、薄层MIP重组技术结合应用并点对点观察能快速、准确对鼻区骨折作出诊断,其中改良冠状位薄层MIP能明确区分鼻骨、鼻颌缝及上颌骨额突结构,显示双侧鼻骨横行骨折尤其直观。结论高分辨率三维CT检查能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类型、移位程度、碎骨片的分布和骨质塌陷范围的立体形态,合理使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有助于临床诊疗计划的制定和司法鉴定。

梁建军,吕金星,殷占英[3](2017)在《鼻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由于鼻骨骨折在临床上是一个极易错诊、漏诊和过诊的常见损伤,且以前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鼻部骨折鉴定的规定存在明显不足,以致严重影响了鉴定意见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2014年实施的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有关鼻部骨折的评定做了很大的修改,解决了某些争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为了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出现不同鉴定意见,应结合新《标准》和实践经验,从鼻部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诊断入手,详细阐述鼻部正常解剖结构与骨折的鉴别、鼻部骨折鉴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鼻部骨折涉及的评定等级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新《标准》理解的统一。

王利军[4](2017)在《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多排螺旋CT观察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鼻骨表浅且骨质较薄,受到外力后较其它骨更易发生骨折。骨折线是骨折诊断的直接征象,而鼻骨正常细微解剖结构在CT扫描图像中与骨折线表现非常相似,故鼻骨骨折容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鼻骨及其骨折的CT影像诊断已有多篇报道,但描述不够详细全面。鉴此,本文通过多排螺旋CT对干颅标本及正常成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分布规律、毗邻关系、形态特点及影像表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测,并结合鼻骨骨折病例对其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1对100例无鼻外伤者,采用西门子16排SOMATOM Definition AS(德国西门子医疗集团)螺旋CT机进行常规扫描及薄层重建,分析鼻骨的薄层图像的骨骼形态特征;重建层厚2.0mm、层距2.0,观察时采用骨窗观察,窗宽2000Hu:窗位200 Hu:并将原始图像上传至WIZARD工作站进行VR重建、MPR重建等后处理重建,对细微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对20个干颅标本进行观测,测量该区域相关数据。选取1例干颅标本沿骨缝解剖鼻骨,了解其毗邻关系。2对68例鼻骨外伤患者进行全鼻部薄层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多排螺旋CT(MDCT)骨重建,对获得数据进行MPR、VR及MIP等后处理重建,然后对容积数据进行普通CT算法骨重建横断面图像并打印胶片,分别进行灯箱阅片诊断和工作站软阅读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1鼻骨是由左、右基本对称的块小骨块组成,平均长度男性27.6mm;女性26.4mm。骨质菲薄。正常鼻骨的细微解剖结构由四缝、两孔及一缘组成。四缝指左、右鼻颌缝,鼻额缝以及鼻骨间缝,两孔为左、右鼻骨孔,一缘是鼻骨下缘。鼻额缝在冠状面图像中呈深浅不一小锯齿状透亮影。鼻骨间缝在冠状扫描图像上不易观察,横断位图像上显示较清晰。鼻颌缝可表现为膨大型、平直型、咬合型、缝间骨型及薄鼻骨型。鼻骨孔多为小孔状,少数个体可呈线长条状,大小不一,所处部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鼻骨下缘凸凹不平,可分为平直型、波浪型、倒尖峰型、月牙铲型以及其他类型。鼻骨变异包括:鼻骨外下缘“内收”或“外撇”状变异;缝间骨以及“驼峰状”或“鹰嘴状”鼻骨尖变异。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不伴有移位的线性骨折25例,阅片诊断38例,诊断率分别为36.8%和55.9%;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18例,阅片诊断8例,诊断率分别为26.5%和11.8%;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粉碎性骨折12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率分别为17.6%和16.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诊断复合骨折13例,阅片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9.1%和16.2%;对于不伴有移位的线性和伴有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两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鼻骨骨折,可以准确区分鼻骨孔、鼻缝、正常变异、额突骨折和线性鼻骨骨折,判断鼻骨骨折方向、骨折多少及骨折移位程度。3鼻骨骨折与鼻骨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⑴熟悉鼻骨细微结构所在位置、形态及影像表现特征,以此为基础与鼻骨骨折影像相区分。⑵应以二维图像为主多种重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自身标识功能,点对点地观察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1鼻骨细微解剖结构形态表现多样化且个体差异性较大,采用MDCT扫描并配合多种三维重组方案,能直观准确的显示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所在位置、形态和特征表现。2容积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熟悉鼻骨的正常细微结构的MDCT影像学特点及与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要点,可大大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罗伟,郝虹,王干,王佩杰,张佳,艾书跃,吕毛古[5](2015)在《高分辨率CT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表现,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外伤性鼻骨骨折病人,全部行X线和冠状及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观察细微结构,回顾性分析高分辨率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18例,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经CT检查均发现鼻骨骨折,粉碎性骨折18例,线性骨折10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5例,上颌窦骨折6例,额骨骨折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3例,鼻中隔骨折2例,筛骨纸样板骨折2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 CT冠状及横断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廖文华,高振华,孟悛非[6](2015)在《鼻部外伤DR与64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DR与64层螺旋CT在鼻部外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鼻部外伤患者1-7d内鼻骨侧位DR和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资料,比较DR和三维薄层CT显示鼻骨及其周围结构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77例鼻部外伤患者中,CT诊断鼻骨线性骨折38例,粉碎性骨折31例,正常8例,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5例。DR诊断骨折44例,疑似骨折14例,未见骨折19例(包括漏诊13例和正常6例),未见邻近周围部位骨折。CT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是100%,DR诊断鼻骨骨折的正确率和漏诊率分别为63.8%和18.8%,CT和DR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DR诊断鼻部外伤效果不佳,而64层螺旋CT能正确判断鼻骨有无骨折、骨折部位、类型及是否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建议将多层螺旋CT作为鼻部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吴素娟,沈志豪,程韬[7](2014)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7月就诊的176例鼻外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资料,对鼻骨骨折程度、范围及周边软组织水肿、裂伤等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结果176例鼻外伤患者中,20例鼻骨未见骨折,5例误诊为骨折,151例为鼻骨骨折;单侧鼻骨骨折105例(69.54%),其中线性骨折75例(71.42%,75/105),粉碎性骨折30例(28.57%,30/105);双侧鼻骨骨折46例(30.46%),其中粉碎性骨折35例(76.09%,35/46),线性骨折7例(15.21%,7/46),复合型骨折4例(8.7 0%,4/4 6)。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 7.1 6%,敏感性为1 0 0%,特异性为8 0%。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晰的显示鼻骨骨折情况,结合横断位、冠状位扫描及后期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鼻骨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沈海涛[8](2014)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6排螺旋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行常规横断位非螺旋薄层扫描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观察鼻骨损伤细节,同时与二维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细节,并能明确的鉴别横断位所显示的非骨折性透亮线影。结论 16排螺旋CT结合MPR、MIP及VR等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的减少过诊、漏诊。

苏雪娟,葛英辉,李运奇,刘帆,毛亚菲[9](2013)在《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125例鼻部创伤的双源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VR、MPR及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组;将鼻骨骨折依其CT表现分为Ⅰ型(骨折线无明显错位或成角)、Ⅱ型(骨折线伴有明显的断端错位或成角)、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单纯骨缝分离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另计。结果:125例受检病人中,鼻骨骨折102例(59例合并周围骨骨折),包括Ⅰ型27例,Ⅱ型24例,Ⅲ型47例,Ⅳ型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排除骨折11例。结论:骨算法容积再现可以更真实显示颌面部骨缝及骨孔,和其它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清楚显示鼻骨骨折的部位、范围、分型,为司法鉴定及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徐启怀,王丰富,徐晓剑,辛宏伟,戚洪波,杨旦君[10](2012)在《鼻骨骨折136例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 ,确定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对鼻骨骨折患者136例均进行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位CT扫描。以冠状位并联横断位CT扫描的结果为准,比较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冠状位CT扫描并联横断位CT扫描诊断效果最佳。X线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61.0%鼻骨骨折,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等其他鼻部外伤均不能诊断。在鼻骨和(或)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中冠状位CT扫描均显着优于横断位CT扫描,而在鼻泪管骨折、鼻颌缝分离、鼻骨间缝增宽的诊断上横断位CT扫描均显着优于冠状位CT扫描。结论冠状位CT扫描是鼻骨骨折最佳首先检查方法 ,横断位扫描是准确诊断的有效补充。

二、冠状位及横断位薄层CT扫描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位及横断位薄层CT扫描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MSCT薄层MIP在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照组MSCT薄层MIP分析
    2.2 CT平扫和薄层MIP评价鼻骨骨折
3 讨论
    3.1 鼻骨解剖及骨折类型
    3.2 CT平扫
    3.3 MSCT联合薄层MIP诊断鼻骨骨折

(2)高分辨率三维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2 图像阅读与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鼻骨CT检查最佳扫描方式及技术参数
    3.2 鼻骨骨折的后处理技术的运用

(3)鼻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一、鼻部的解剖结构
二、鼻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和鉴别
     (一) 鼻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
     (二) 鼻部骨折的影像学鉴别
        1. 鼻骨缝与骨折的鉴别
        2. 鼻骨孔与骨折的鉴别
        3. 鼻骨正常变异与鼻骨骨折的鉴别
三、鼻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一) 对鼻部骨折概念的理解
        1. 对鼻部骨折对象的理解
        2. 对鼻部骨折中某些骨折的理解
     (二) 对鼻部骨折CT影像片的理解
        1. 鼻部骨折的CT影像信息的读取
        2. 鼻部CT片误诊的解读
     (三) 鼻部骨折鉴定中的注意事项
     (四) 对鼻部骨折所含损伤等级的理解
     (五) 对眶内壁骨折合并鼻部骨折的理解

(4)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多排螺旋CT观察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鼻骨骨折的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分辨率CT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检查方法
    3图像分析
结果
    1 X线检查所见
    2 HRCT检查所见
讨论
    1鼻骨解剖变异与鼻骨骨折
    2 鼻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3 鼻骨合并其它骨折的CT诊断
    4 CT三维重建的作用
    5 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7)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3 讨论
    3.1 多层螺旋CT扫描的必要性
    3.2 冠状位、横断位扫描的优缺点
    3.3 多螺旋CT诊断率及表现
    3.4 后处理技术注意事项

(9)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扫描方法及重建技术
    1.3 鼻骨骨折分型
2 结果
3 讨论
    3.1 鼻骨的解剖、变异及鼻骨骨折的类型
    3.2 常规CT诊断误区
    3.3 VR、MPR、MIP互相结合的必要性及骨算法VR技术的优点
    3.4 鼻骨骨折与骨缝鉴别

四、冠状位及横断位薄层CT扫描对鼻区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MSCT薄层MIP在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J]. 杨琦,时佳音,尚敏,杨玉洁,李凡.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04)
  • [2]高分辨率三维CT检查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曹晓青,刘克昌,项光涨,杨国平,李可,刘勋,陶林燕,谢耀耀. 浙江实用医学, 2017(03)
  • [3]鼻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J]. 梁建军,吕金星,殷占英.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03)
  • [4]鼻骨细微解剖结构的多排螺旋CT观察及临床研究[D]. 王利军.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5]高分辨率CT扫描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罗伟,郝虹,王干,王佩杰,张佳,艾书跃,吕毛古.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04)
  • [6]鼻部外伤DR与64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比较[J]. 廖文华,高振华,孟悛非. 罕少疾病杂志, 2015(04)
  • [7]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吴素娟,沈志豪,程韬.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4(06)
  • [8]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 沈海涛.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9]双源CT骨算法容积再现及其它后处理对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价值[J]. 苏雪娟,葛英辉,李运奇,刘帆,毛亚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02)
  • [10]鼻骨骨折136例CT检查的回顾性分析[J]. 徐启怀,王丰富,徐晓剑,辛宏伟,戚洪波,杨旦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11)

标签:;  ;  ;  

冠状位和横向薄层CT扫描对鼻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