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课程引进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新课程导论”教学设计竞赛述评_数学论文

做好新课程引进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新课程导论”教学设计竞赛述评_数学论文

抓好新课导入 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设计征文大赛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论文,述评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上海教育》杂志社在前些年举办过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征文大赛的基础上又于1994年9月起举办了“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设计征文大赛。

该项大赛原订于1995年3月截稿,由于全国各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各市、区、县小学数学教研人员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各类文体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设计来稿络绎不绝,致使整个征文比赛延续了两年之久。

这次征文比赛评审组先后收到全国许多省、市、区来稿900余篇,经有关专家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2篇和鼓励奖20篇。

由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及各级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次征文大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上掀起了一个探究的热潮,有力地推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能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本身的特点,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上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综观来稿,大家一致认为新课导入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它犹如百米赛跑中的起跑。正如市教委分管小学数学教研的陶老师在征文大赛的前言中所阐明的那样: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那么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

拜读了来稿,我们由衷地体会到这一份份精彩纷呈的新课导入方案并非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而是教师悉心钻研教材,深入学生实际,精心策划构思,长期积累总结,认真设计撰写而成的。它也是教学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颗明珠。

归纳一下,这近千篇“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设计方案分别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它是有严密组织的知识系统,前后连贯,新、旧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同时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和孕伏。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共同因素恰恰是促进迁移产生的基本条件。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对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早已形成了共识。

这次来稿中,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内容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导入。老师们试图运用学习迁移,把学习新知识的转化为旧知识看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建构知识网络,不断扩大、加深和完善认知结构。

二、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这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喜欢运用的一种新课导入方法。因为大家深知: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认识兴趣。当小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积极思考,而且小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是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的。

来稿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循环小数”“商不变的性质”“质数与合数”“能被2、5和3整除的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求平均数应用题”“算盘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内容时,就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组织小竞赛”“创设感知情景”……这些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把对新知识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其乐融融的享受。

三、巧设悬念,启迪思维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一旦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时,便会发生矛盾。基于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因而,他们遇到矛盾、悬念时,会使大脑产生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会积极地思维,千方百计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因而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来稿中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被2、5、3整除的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位数的读写”等内容时,就采用了这种导入方法。其结果是极易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的思维目的性明确,因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

四、操作实验,建立表象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

鉴于以上原因,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新知前或学习新知的同时,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数一数、拼一拼、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来稿中,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三角形的内角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绝对值”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时运用了这种导入方法,这样做,一来有利于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二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铺垫搭桥,缩短差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时往往会遇到部分新知识和新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结构之间梯度太大,即使学生“跳一跳”,也难以摘到所需的“果实”。对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铺垫搭桥,以适当缩短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使新、旧知识之间呈现出较理想的合适梯度。

如来稿中,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繁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数的定义”和“连加”等内容时,就运用了上述方法。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六、联系实际,自然导入

数学中的数和形本身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这样做,一来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思维的支撑;二来可使学生倍感亲切,利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再则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仔细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来稿中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分类”“商品标价”“小数的加减法”等内容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导入。

七、开门见山,简捷明快

这种导入方式的特点是“短、平、快”,即费时少,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起到及时组织学生进入角色的作用。经常运用于与旧知识联系较少的部分新的章节的第一教时。如“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等。有时,用这类方法导入,也稍微同时运用一些其它方法,但往往是点到为止,不予展开。

……

从来稿中,我们也看到不少新课导入设计方案为了有效地达到预订的教学目标,采用了多种方法手段交替使用的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总之,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通过积极参与《上海教育》杂志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教学设计征文大赛,一致认识到新课导入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促使学生从心理、情感上,从知识、技能上作好充分学习准备的一种启动,一种教学策略。因而,每个教师必须努力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自身的特长,灵活地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教学信息和教学条件,抓好新课导入,提高教学效率。

标签:;  ;  ;  ;  

做好新课程引进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新课程导论”教学设计竞赛述评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