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目的”的认识
褚建国
摘 要: 本文认为,1970年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定的会计目的存在“概念模糊”“缺失要素”和“观念错误”等问题,它不仅让会计功用发生了实质性退化,而且动摇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基础。而问题原因又在于对会计本质的模糊认识和“股东至上”企业观。对会计本质和会计目的进行分析后认为:会计是一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制说明的活动。而会计目的是从企业本身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出发,针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一控制并说明事实真相。
关键词: 会计目的;概念模糊;缺失要素;观念错误
长期以来,会计目的研究好像形成了路径依赖,很多都是以“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以下简称“两观”)为基础来讨论和研究会计目的。本文针对1970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4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编报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下称“4号公告”)所确定的会计目的,以及与会计目的认定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下称“编报框架”)所涉内容进行分析,以判断其会计目的概念的正确性,探讨其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
1.2.2 平衡指数测定方法 仪器采用以色列Sunlight医疗器械公司Tetrax平衡测试系统。平衡指数是由Tetrax测得的平衡参数计算出的一个用以表示患者跌倒风险的数值,这个值基于各种影响患者平衡的因素。测定方法简单无伤害,患者站在平衡测定仪上,通过8种姿势对患者进行测量,包括在自然站立情况下睁眼、闭眼、头左右和前后专向,左右脚步同步性和脚下垫有泡沫橡胶脚垫等,5~10 min测定完毕,由专职治疗师完成所有的检测。检查前向受检者充分解释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检查时尽量保持检测环境的安静。测定结果以姿势的总结表(BSS)和平衡指数的形式表示。
一、会计目的分析
目的的含义,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4号公告”称:“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关于企业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主要是业主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在“编报框架”第10段称:“投资者是企业的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如果财务报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它也就能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 笔者认为,这些对会计目的(或称会计目标)认定和表达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概念模糊
会计目的是明确会计“想要得到的结果”的问题,而“4号公告”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首先,第一句“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目的,就是一个关于企业定量化的财务信息”。这种定量化信息是一种什么信息?所谓“定量化”的内容是什么?“4号公告”未做回答。其次,第二句“并且这些信息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主要是业主和债权人)经济决策。”似乎是对第一句做出解释,强调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但是,何种信息才会有助于经济决策?“4号公告”仍未回答。而就“编报框架”来说,称:“投资者是企业的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如果财务报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它也就能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也仅是对财务报表为什么要满足投资者需要做出解释,但满足什么需要和需求仍未回答。
可见,“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对会计想要的结果,也即会计应当“要什么”是模糊不清的。
对不同种源/家系樟树生根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樟树生根能力差异极显著(F=11.538,F0.01=2.95;F=4.608,F0.01=1.75)。
20世纪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中曾指出:“理论从目的推导出行动,或者在必要情况下推导出批评意见。理论是一个多等级解释,它们范围包括想象直到事实;实务则是一个多等级的行动,它在会计中可能包括最简单的算数计算直至最高形式的职业判断。”
业主是指产业或企业的所有者。而业主又分为拥有实际控制权和不拥有控制权两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拥有控制权的业主在企业中行使其控制权,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业主直接行使控制权;另一种则是选择代表其利益的经理人实施。而就债权人而言,从其与企业的法律关系上看,只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对企业只有对其相关债权的要求权,较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排除债权人对企业控制权。而在这种情况下,“4号公告”的这一表述的实质,是将会计立场确定为业主和经理人,将业主和经理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置于不拥有控制权业主(包括债权人)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上,这是十分错误的。
首先,学校应优化体育教学改革,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终身体育”作为大学体育的最终目标,使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体育技能发展。
“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以业主兼经理人为会计责任的对象,以及主要为满足“业主和经理人”需要的立场和观念是错误的。它不仅让会计功用发生了实质性退化,而且颠覆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基础。
其次,看公允价值会计之争。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议是会计按历史成本计量还是要按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实际上也是要什么的不同。
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确定了会计目的以来,会计界的两观冲突便开始产生,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反而愈发凸显。由于历史成本会计无法从“4号公告”确定的会计目的中寻得坚持自身原则的依据,作为历史成本会计妥协的结果,让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演变成“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可见,公允价值数据进入报表,起因在于模糊的会计目的。
A.C.利特尔顿《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曾指出:会计是应社会需要而生,因为其功用在于明确责任,防止欺诈,指导产业,确定权益,解决企业中最本质问题——我的利润是多少?帮助政府进行财政运作,指导企业经理人员努力保证效率。会计正是坚持了历史成本原则、发挥了这些功用,受到了世人的尊敬。而这也只是公元1900年以前的事。
而混合计量模式歪曲了报表数字。包括商誉在内的公允价值会计的危害,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外资本市场上的“顺周期效应”,乃至2019年春节前中国资本市场“业绩洗澡”所证明。
最后,看会计、审计实务中所存现象。模糊的会计目的使会计准则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从中国的会计实践看,自实施会计准则以来,会计准则几乎年年都在调整,让会计、审计实务工作者不堪重负,无所适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会计工作者对会计要什么不清晰,是对会计做什么不了解,对会计怎样做不明确的困惑和不解,是被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目的误导的结果。
尽管在教学这一主要命题前让学生掌握能力比掌握知识要重要很多,但是实际教学时不能不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这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合作掌握知识还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时候顺便也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手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而面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其实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
总之,“4号公告”确定的这种模糊的会计目的,不仅无法发挥理论对实务的解释和指导作用,而且也无法证明它在实务中的有效性和它存在的合理性。
(二)缺失要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簿记——当作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会越是变得必要。所以,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较它对于手工经营及自耕农经营下的分散生产,是更为必要;而它对于共同的生产,有较它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一观点,不仅是从近代社会的经济的连动法则高度总结出会计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概括出会计(簿记)两大基本功用和两大基本要素。即:一是过程的控制;二是观念总结。而A.C.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中更是从会计专业角度指出:“从本质上看,会计基本目的应当是在会计程序中的控制因素。”
可见,无论马克思,还是A.C.利特尔顿都将“控制”作为会计的一个必要因素。而马克思更将“过程的控制”排在了“观念总结”之前,一方面突出了会计控制功用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了观念总结要以“过程的控制”为前提。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材料,含有一种特殊的性质,那会把人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唤起,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召到战场上来,成为自由研究之敌。”
将马克思两段表述联系起来看,笔者认为,将过程的控制放在会计功用首位的用意在于控制人心中“恶”。也即在现代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情况下,会计的第一要务是对经营权实施控制,否则观念总结将缺乏基础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最终会导致观念总结的错误。
第一,响应现代职业教育决策,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要尝试错位培养,符合应用型技术大学的特点,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面向生产一线,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走上岗位可以直接创造生产力。
㊱“Historia vero testis temporum,lux veritatis,vita memoriae,magistra vitae”(历史的确是时间的见证者,真理之光,记忆的生命,生活的女主人)from Cicero,De Oratore,II,9.
可以说,会计首先应当是一种对业主和经理人(管理当局)制衡和控制的机制,然后才是根据数字和事实进行观念总结。也就是要防止业主和经理人利用其实际控制人地位,利用与其他信息使用者信息不对称优势来操纵数据,做出有利于自己,有悖于客观事实(真相)的决定。
乔治欧梅说:“正确的理论与正确的实务最终必须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而作为会计目的,在会计基本要素上与会计实务不一致。实际上,在会计实践中,会计控制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它被会计人员的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每一项具体会计行动所证明。以最简单的自银行提取现金业务为例,在业务发生前,都要经有关人员的认可;编制记账凭证需会计“审核”才能记账。本质上讲,会计提供信息是以控制为前提,是以控制为基础,会计活动就是一个“控制——说明”的逻辑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目的的认定严重脱离了实际。
W.A.佩顿和A.C.利特尔顿在合著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下称准则绪论)中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最重要之会计责任,非以业主兼经理人为对象,而应以其某一类或某一集团不参加管理之投资人为对象,至于日后可能投资于公司之人,也应包括在对象之内。公司在此种情形下所做之会计报告,每因其管理当局欲见好于某方,或为某方卸责,致不能完全依照客观的事实决定其内容,是诚会计界不幸之现象。故在许多富有伸缩性之会计规则及方法中,若建立若干准则,以作为会计事项公平处理之南针,实为必要。”这一表述不仅强调了“非以业主兼经理人为对象”,而且强调如违背这一原则造成的危害。因此,需要通过建立会计准则来加以规范。不仅如此,在准则绪论第二章“观念”的开篇中,又再次强调:账目之记录及决算表之编制,应以企业本身立场为主,不以其业主立场为主。
再看“两观”。哪一种“观”都没把控制要素包含其中,哪一种“观”都没有明确对经营权、对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实施控制。而为什么没有?是因为在它之上、更权威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目的的概念里就没有!
在会计目的上控制的缺失,会计便丧失了对数据控制,而公允价值会计也就乘虚而入,会计数据和信息控制权被管理层操控。让会计数据和信息成了管理层(业主和经理人)的“自弹自唱”。以商誉为例,通过商誉的是否减值,何时减值,减值大小来决定利润是否形成、形成多少;利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会计信息披露时间差来左右股价。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的会计欺诈事件,剔除道德因素从会计技术层面看,几乎无一例外地与会计控制缺失有关,其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目的中缺失控制。
(三)观念错误
首先,看两观之争。受托责任观的核心是:财务报告的目标应以恰当方式有效反映受托者受托管理委托人财产责任的履行情况。核心是揭示过去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而决策有用观的核心是:财务报告应当向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尤其是提供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评价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可见,双方争议焦点是会计“要什么”上的不同。此外,笔者注意到,争议的产生与“4号公告”出台时间基本相吻合,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
而就是这样一个会计不可缺少的,非这样不行的(必要)因素,在“4号公告”确定的会计目的中却是没有的。
笔者认为,准则绪论这一观点的初衷,就是通过建立会计准则来实现对经理层“过程的控制”,通过会计准则来防止经理层(业主实际控制人)权力越界,防止花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
③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技术。基于低碳模式的水资源配置技术、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的联合配置、多目标水沙资源化配置、复杂水利工程群联合生态调度。
甲鱼为肺呼吸不与鱼类争氧。而且,甲鱼在池中上下往返呼吸,可使空气中的氧溶入,并使表层、中层、底层水体的溶氧得到交流,防止表层水体过饱和的氧逸走,弥补深水层溶氧的不足。甲鱼在池底觅食活动,可加速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其耗氧量。因此,鱼、鳖混养可使混养水体溶氧增大,从而增大鱼类的放养量。
然而,用这种模糊不清目的会推导出什么行动,或推导出什么样的想象和事实呢?
不仅如此,“编报框架”第10段还称:“投资者是企业的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如果财务报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那么它也就能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这一观点不仅让错误得以延续,而且还找出了貌似合理实际上是逻辑不通的理由,进而让错误观念向纵深发展。
1.抓住“人”这一核心元素。凝聚人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才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社区自治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人”的作用,没人管是最大的问题。一是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只有党组织始终发挥引领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做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二是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动作用。党员一般守纪律、有追求、讲奉献,群众自然就被影响从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广大带动热心居民的参与影响作用。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热心居民的带动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代民做主”“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请民当家”转变。
实际上,无论是投资者之间,还是不同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不同身份、不同法律地位、不同利益关系和不同的利益保障性,必然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管理层(业主和实际控制人)与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更是存有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他们在对财务报表需求的目的和动机等很多方面是不一致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满足投资者需要,那么它也就能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需求”的说法。
首先,从投资者与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看,二者间是一种利益博弈关系。作为投资者以外的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需要确定性的会计数据和信息,以了解事实真相,用以决定如何基于自身与企业之利益关系,采取何种应对措施。而投资者有让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诉求,而这种诉求既有合法与非法之分,也有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之别,更有是否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行为出现的可能。而仅就政府这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而言,就有抑制投资者非法诉求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需要。
其次,同是投资者也有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之分,二者间也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债权投资者有确保贷款本金安全和孳息的保障的需要;而股权投资人诉求在于让企业获得贷款,在利益驱使下甚至有通过让企业采取不法手段掩盖事实真相、操纵会计数据骗取贷款的动机需要。而作为准备向企业贷款的银行等债权投资者而言,要通过真实的会计数据用以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或者调整贷款条件,以保证本金和利息安全。而作为已经完成贷款发放的银行或债权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确定性的会计数据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用以对已经发放贷款做出是否予以展期,是否调整其信用额度和贷款条件等。二者间始终处于利益博弈状态。
第三,同是投资者,既有是否拥有控制权的区别,也有已完成投资和拟投资的差异。而管理层(业主和实际控制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博弈更加广泛和全面。而仅就拟投资者和没有控制权的投资者,与有股票套现需求的管理层(包括具有实际控制权的投资者),更是股票交易对手间的零和博弈关系。不仅如此,现实中还存在管理层与庄家相互勾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操纵股价,实现管理层和庄家的“减持套现”或“增持抄底”。可以说,在业务实践中,这种利益的零和博弈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状态。而在资本市场中,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商誉减值、公允价值会计数据的不确定性操纵市场等行为也较为常见。
可见,“编报框架”不仅延续了“4号公告”的立场,而且进一步将会计目的定位在了拥有控制权的管理层,以及它背后业主利益上。而在会计目的中控制的缺失,加之编报框架在实际意义上的反向控制,又从会计手段上敞开了一个全面服从和服务于业主利益的“口子”,让会计“想要得到结果”以有控制权的业主和企业经理人利益为指南。
2015年12月,泸州市政府和华为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打造四川华为大数据中心,前期规划30000平方米,部署3000个机柜。目前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用,面积13000平方米,容纳1032个机柜,基本实现泸州市级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云化”。
二、会计目的错误的成因分析
(一)对会计本质的模糊认识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是说认知事物,必先认知其本质。然而,什么是会计?会计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会计学家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有的人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还有人认为会计是一种控制活动,更有人认为会计是一种艺术。
而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称AAA学会)1966年发布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中称:“在本质上,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在国外会计界,会计信息系统论这一对会计本质的认定可以说居于主流学派地位。可见,AAA学会认定的会计本质与“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认定的会计目的同出一辙,都是基于“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宽泛和模糊的定义。
会计目的和会计本质问题是会计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会计事物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会计理论不能统一会计界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不能确定出正确的会计目的,不能清晰认识会计是什么、会计要什么,何以确定会计应当做什么?何以能正确地指导会计实践?而在错误的会计目的理论引领下,会计演变成“欺诈”的工具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二)“股东至上”的企业观
本质上讲,“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对会计目的的认定,是基于“股东至上”的企业观。它让会计全面服从和服务于业主和投资人需要。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观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因其固有的悖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股东至上的企业观,让会计的基本社会定位和会计的立场发生了偏差,让会计功用发生了实质性退化。
“会计是应社会需要而生”, 会计的基本定位是应当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需要。企业是一种智力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回应的质量,而不仅仅取决于股东。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而从会计上坚持利益相关者理论,并非挑战股东在企业中的地位,而是基于这种理论来实现会计基本社会功用,以防止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利用会计信息侵害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这不仅是社会对会计的需要,更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法律制度对会计提出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企业外部规则看,会计不能脱离其所在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外部环境而独立存在。会计受到外部规则(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会计准则)的制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是会计应尽的首要法律义务。
第二,从企业内部规则看,内部规则受到外部规则的制约,内部规则必须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前提下制定。而会计也不能脱离企业内部环境而独立存在,它受包括企业(公司)章程在内的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两个方面的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内部规则的制约。会计是受外部和内部两类规则的“双重领导”。
第三,从会计社会功用看,“簿记——当作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一方面运用两类规则实现对经营权、管理权和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在过程的控制前提下,将数字与事实加以综合,并清楚、简明和合理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真相, 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成为企业和众多相关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沟通的不可缺少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发挥着企业与社会的连接器作用,将企业自我利益引向理性的社会利益。”
第四,从会计实践看,就会计实务工作者来说,一方面一切会计处理和会计行为受到内外部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员工,会计也必须接受管理层的领导,有来自企业管理层在会计数据和事实真相方面压力。而会计人员受雇于管理层,管理层已经占有了支配会计人员、主导会计数据和信息的优势地位。会计这种特殊的“一手托两家”的身份和地位,就更需要在会计目的上,将会计定位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需求上,并通过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所确定的具体方法,来减轻、弱化以致全面消除管理层对会计人员数据产生的可能的影响。而不是“4号公告”和“编报框架”,在会计目的层次上仅将会计定位在满足投资者(业主)需要上。
总之,会计准则作为企业外部规则的一种,发挥着会计专业上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其在会计目的层面的定位不仅应当与其“身份”相匹配,更应该与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制形成有效衔接。而将会计目的定位在满足投资者(业主)需要上,本质上是矮化了会计的社会功用,弱化了会计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因此,会计不能因投资者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就厚此薄彼,就让会计报表以业主和投资人为主,就将其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置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上。
笔者认为,会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包括业主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满足他们对财务报表的共同需要,应当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的基本定位和会计的核心价值观。
PICCO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ICU[8,9]。因此,我科使用PICCO监测技术持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对比两种方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何种方案能够使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结果显示,在保证两组患者容量负荷相同的情况下,A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舒张末容积、外周阻力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镇定满意度(在目标范围的次数/总的评估次数×100%)、寒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三、结论及建议
会计本质和会计目的问题无疑是会计的根本性问题,是会计界不能回避和必须直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两大问题,要从“会计是谁,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维度去思考;要从会计如何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高度去研究、分析。
剪1 cm2大小的橡胶草叶片、叶柄接种至MS+6-BA 1 mg/L+NAA 0.5 mg/L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待其培养至15 d左右,发现叶片四周分化形成具有生长节基点的幼苗,而叶柄两端快速分化形成较多结构紧实的愈伤组织(图1A),与叶片相比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挑选结构紧实的愈伤组织再次培养,将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结构紧实的愈伤组织进行2次继代培养,每隔5 d继代1次,可得到结构松散、颜色为淡黄色或偏白的胚性愈伤组织(图1B)。
基于此,笔者认为,马克思 “簿记—— 当作生产过程之统制及观念的总括”(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郭大力.王亚楠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11月第36次印刷。此版中译者根据恩格斯手稿对1955年版《资本论》“簿记—— 当作生产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做出修正,并做的重新表述)。观点就是会计固有的,决定会计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它不仅统一了会计界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归纳和概括出了会计的逻辑和思维规律,而且从哲学和近代社会的经济的连动法则高度,从认识论层面确立了定义会计本质的理论框架。据此,笔者对会计本质、会计目的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会计是一种针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制和说明的活动。而会计目的是从企业本身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出发,针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一控制并说明事实真相。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小平.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M]. 林志军,黄世忠等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58.
[3]周华.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付磊.对会计目的的思考与探索[J].会计研究,1996,(2):17-18.
[5]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3+96.
中图分类号: F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286X(2019) 17-0037-05
作者简介: 褚建国,中嘉友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副主任会计师。
责任编辑 武献杰
标签:会计目的论文; 概念模糊论文; 缺失要素论文; 观念错误论文; 中嘉友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