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相关性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实证论文,消费需求论文,居民收入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09)07-0040-04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传统消费理论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是收入因素,消费是现期收入的函数,消费随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1];杜森贝里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一个人的消费行为要受其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消费行为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2];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当前的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的估计即持久性收入有关[3];詹姆士·摩根的现代社会消费理论认为: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和消费信贷等贷款事业的发展,消费者的现期收入和预期收入都会受到消费决策的影响,消费者往往先决定消费,再去为实现其消费决策取得相应的收入[4];林毅夫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政府应当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品如电力、通讯、自来水等的投入,通过发动“新农村运动”,既可以刺激内需,又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消费环境,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5];王国华、李克强从影响农村消费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市场信息供给不足,专业化市场建设供给滞后,销售网络体系缺乏等[6];廖清成认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键是要充分启动蕴藏巨大消费潜能的农村市场,而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启动则有赖于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创新,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7];李燕凌,李立清针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状况的不同认识,从理论上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消费规模及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以农民消费结构分析为基础评价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分析模型[8];孔祥利、司强则从新农村建设公共支出与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出发,探讨了加快和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建设的契机与对策[9]。
本文通过构建引入虚拟变量的ECM模型,验证了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相关性,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简要的结论。
二、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ECM模型构建与计量检验
为了建立消费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先需要对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需求进行单整和协整检验。为此,先作出序列散点图,从序列散点图可以知道,原始序列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了原序列是非平稳的。而序列的一阶差分图则表现出平稳的特征。因此,从序列的散点图上,大致可以得到结论:原序列是一阶单整的。这一结论有赖于以下关于序列的单位根(单整性)的检验加以证实。
图1 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原始序列散点图
图2 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消费阶差分散点图
(一)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序列平稳性的ADF检验
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采用ADF检验法,对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变量进行单整检验。通过作序列图可知,原序列有较大的常数项和较强的上升趋势,而其一阶差分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项,但有一定的常数项,故对原序列的检验包含常数项和趋势项,对其一阶差分序列的检验只包含常数项。为了消除序列的自相关,检验模型带有一定的滞后项,滞后期数由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赤池信息准则)和SC(Swartz Criterion,斯瓦池准则)共同决定,这两个准则是确定序列滞后期的重要准则,当AIC和SC都达到相对最小时,表明这时的滞后期是最佳的。通过反复测试,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表1)。
从表1得到变量Ct和Yt的ADF统计量都大于临界值,表明序列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而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统计量都小于临界值,是平稳的。所以,得出结论:变量Ct和Yt均是一阶单整变量,即:Ct~I(1),Yt~I(1)。
(二)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序列协整关系的AEG检验
使用AEG两步法检验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第一步,进行单整检验,这已经在上面过程中完成。第二步,对变量Ct和Yt建立协整方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作回归估计。然后对其残差e作单整检验,即检验残差e是否含有单位根,如果残差e没有单位根,即残差e是平稳的,则可拒绝原假设,表明变量Ct和Yt具有协整关系;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不能拒绝原变量间没有协整关系。
建立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方程:
为了确定协整检验类型,作出残差散点图(图3)。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检验类型(0,0,0),表示无常数项、无趋势项、无滞后项。
由于ADF统计量比显著性水平10%下的临界值都大,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消费变量Ct和收入变量Yt按上述建立协整方程,其残差e至少有一个单位根,是不平稳的,残差散点图也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从而表明,在整个研究期内(1984-2007年)陕西农民收入和消费是不协整的,所以不能按如上的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三)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ECM模型
分析残差散点图,发现残差在1984-2007年间,其变化趋势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其中1984-1997年呈现上升趋势,1998-2007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变化特点十分显著。为了进一步分析变量Ct和Yt的关系,先作出变量Ct和Yt的联合散点图(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两个序列在1984-1997年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而在1998-2007年期间,序列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结合前面有关散点图特点的分析,将序列分成1984-1997和1998-2007年两个阶段,进行分段研究,从中发现潜在的经济规律。
图4 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联合散点图
从各个统计量检验得出,模型有非常优秀的统计效果。以上述协整方程为基础,作引入虚拟变量后的协整检验。为确定检验类型,先作出上述协整方程的残差散点图(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残差没有明显的趋势项和常数项,故对其作单位根检验时采用的检验类型为(0,0,p),即检验不含有趋势和常数项。根据AIC和SC,选择最佳的滞后期为p=0,此时得出如下检验结果(检验类型:(0,0,0))。
当引入虚拟变量后,对变量进行分段研究,各分阶段下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陕西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在整个研究期(1984-2007年)内不协整;而在分阶段的情况下是协整的。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居民的收入保持基本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在消费上,1997年以后发生了较大变化。1997年以前消费和农村居民收入保持了一致的增长趋势,这是因为消费水平普遍较低。1997年以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趋于下降,主要是因为教育、医疗等体制的改革增加了农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意愿。因此出现了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在整个阶段上的不协整,而在各分阶段上协整的现象。
因此,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模型中引入了虚拟变量):
式(4)是对式(2)的分段表示。从式(4)看到,1984-1997年陕西农村居民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的消费受收入影响很大,常数项不显著,在模型中被剔除了,反映出当时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是因为当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农村居民基本没有储蓄,一旦收入不足,就面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危险。这基本上反映了陕西农村居民在1984-1997年之间的消费情况。而1997年以后,消费函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常数项十分显著,表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了保障,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基本消费为68.3元;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391,说明储蓄率变高了,农村居民在消费上趋于谨慎,导致了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函数的ECM模型表明的是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关系。从式(3)可以看出,短期中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增加0.824个单位。
(二)结论
由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不同,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在整个研究期内(1984-2007年)是不协整的;而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把研究期分为1984-1997和1998-2007两个阶段,在各分阶段上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是协整的。因此,建立了引入虚拟变量的ECM模型。通过检验,模型有良好的拟合性能,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当前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特点: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的不足严重影响陕西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适度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等有效措施,增强农民消费信心,努力扩大陕西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标签:居民收入论文; 散点图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农村论文; 序列相关性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相关性检验论文; 残差分析论文; 自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