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习近平对青年修德的重要论述论文

试析习近平对青年修德的重要论述论文

试析习近平对青年修德的重要论述

王晓青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摘要: 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当代青年的修德问题,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方面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修德问题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广大青年要准确把握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明爱国、为民、志存高远之大德,直面使命担当;守诚信、奉献、友善之公德,凝聚道德力量;严慎独、慎行、慎微之私德,砥砺品质修养。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道德品格;立德树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既是立国的根基,又是富民强国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1]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优良的道德品格是青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围绕加强青年的道德修养、操守品行、修身做人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7。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修德问题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对于确保广大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明爱国、为民、志存高远之大德,直面使命担当

大德是个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最深沉情感,也是个体对于国家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青年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爱国、为民、志存高远,是青年人首先必修的大德。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品德,是千百年来人们牢固树立起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3]到习近平讲“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4]。古往今来,爱国是中华民族历尽艰辛磨难却始终百折不挠的一种精神内核和至高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思想动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对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既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同时,爱国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也是调整个人同国家、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和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5]明爱国之德,对青年来说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的,“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6]。实践证明,只有将自己的青春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他人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青春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生命的意义才得以彰显和实现。

黄宏斌等 (2018)认为企业的现金流可以真实反映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的经营状况,基于此,按照企业的现金流特征,可将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企业现金流情况见表2。

人民是一个国家发展强盛的根基。正所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万事民为先”。为民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和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品格与情怀。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7]24为民对青年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繁荣昌盛,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觉悟和大无畏精神,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牺牲自我、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担当。当前,我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广大青年牢记为民宗旨,勤修为民之德。为民不仅是青年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8]279。只有用自身的智慧与能力为人民尽义务,为人民谋福祉,青年人的智慧与能力才会得到全面的发挥和体现,人生价值才会真正实现最大化。唯有让“为民”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为民”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青年一代才能自觉地按照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以广阔的视野、豪迈的气概,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唱响奋进之歌、成就无悔人生。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一种高尚的个人美德,又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老子讲“上善若水”,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乃仁之端也”,其内涵说的都是行善积德,善做好事,以友善为原则帮助成就他人。“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解社会心态、创建和谐环境。习近平同志在谈到雷锋精神时曾表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友善”价值观一方面能够让青年人以积极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能够让青年人在群体之间传递向上向善的情怀,并且在实质层面相互予以帮助。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紧扣时代脉搏的青年人应当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涵养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自觉的道德实践。惟有以友善的品质在社会生活中弥合差异和矛盾,积极、主动地建立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伦理秩序,青年一代才能敏感地捕捉到时代发展脉搏,坚毅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

诚信,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诚信之德虽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亘古未变。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一方面,他旗帜鲜明地谈道,中华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12]。另一方面,他对如何合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也做出详细阐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3]。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面向未来扬帆起航的关键时期,诚信与否关涉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习近平同志多次对青年人提出殷切希望,勉励他们要学会做人的准则,与人为善,明礼诚信。青年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源头活水,对稳固社会信用根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诚信与否不仅影响青年人自身,还会影响其同代其他人,甚至影响到未来几代人。不仅如此,这种影响还会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其强大的辐射影响力不容忽视。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凝聚诚信力量与失信抗争的强大后盾。值得注意的是,诚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诚信公德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自我教育,同时也需要社会尽快建立完善的信用约束机制。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14]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青年信用体系聚焦守信激励与联合惩戒相结合,成为我国诚信建设实践的重大突破。教育与制度二者并重,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诚信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守诚信、奉献、友善之公德,凝聚道德力量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专门撰文《追求“慎独”的高境界》,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慎独蕴含着强烈的自律和自觉,既是对党员干部修养的最直白检验,也是对新时代青年修德养成的内在要求。2010年10月,习近平同志与中青年干部座谈时提出“六点希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慎独”,要求青年干部增强辨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2013年6月,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团干部大多比较年轻时就担任了一定职务,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多一些。越是这样,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越要做到防微杜渐,守得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16]他勉励团干部要重品行、作表率,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走好人生每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非常重视青年慎独意识的养成,还特别阐明如何做到慎独的方法: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12];其次,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最后,重视反躬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7]。慎独以存志,志高方长远,长远方成事。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为青年人慎独修德,既标注了认识论,又标注了方法论。

没过一会儿,大家都来了,小丁打开门,大家走进商店,男人们开始卸下门和窗户上的木板,女人们开始洒水,扫地。

私德关注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着重个人品行的操守。习近平同志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15]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慎独、慎行、慎微,是青年人的私德必修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无志向或志向高低,是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志,是能否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1]。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论文中语出惊人,表明自己要“为人类幸福而工作”,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革命领袖在青年时期形成的高尚道德追求和正确人生志向,成为激励其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出席青年活动,在多个场合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的关切与期望,从“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9]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23;从“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8]338到“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0]6,这些论述既强调了理想、志向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性,也为青年人的未来接续奋斗标注了时代坐标和前进导向。相比前辈,当代青年生活在物质文化丰盛发达的新时代,怎样引导和强化他们的理想抱负和使命担当?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11]作为筑梦圆梦的时代新人,青年一代的理想志向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青年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青年人必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才能深植家国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立志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习近平同志鼓励青年以年轻的臂膀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将自己的青春韶华和知识智慧奉献给祖国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理念和思路,为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提供了思想定力和发展动力。

三、严慎独、慎行、慎微之私德,砥砺品质修养

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从屈原的忧国忧民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无私精神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果敢行动;从人民子弟兵战争年代的血洒疆场到和平时期的戍守边关,无不是奉献精神的典范。精神赓续,薪火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倡导弘扬奉献精神。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他充分肯定志愿者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爱心和义举,勉励他们要弘扬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在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他对长期守边固边的奉献行为给予高度赞扬,并勉励更多的人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的优秀人才队伍。奉献是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依托,是青年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助力的有效路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10]7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青年人只有永葆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才能不断焕发蓬勃向上的生机,才能不断开拓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公德是公民自觉履行现代社会对个体的道德价值要求,是现代化国家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诚信、奉献、友善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既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又与青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青年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慎微”,是指注重细微事端,在小事与细节上不马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者大,微者著”,等等,说的都是慎微的道理。关于“慎微”,习近平同志曾有过多次精辟论述。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提醒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此后,他多次警醒党员干部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防微杜渐。其实,不仅是党员干部要涵养慎微的道德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都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避免误入歧途。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人,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能过硬。很多人往往因为是小事、小节不予重视,结果是因小失大。“一滴敢报江海信”,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纵观古今,凡有作为、成大业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对青年人来说,“慎微”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重细行、重微末,把细节做细、做实、做好。只有这样,青年人才能立足于全局之中,决胜于细微之处。

“慎行”是人们达到“慎独慎微”境界后的行为表现。《礼记·大学》有:“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意思是说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能使事业失败,谨慎处事、谨言慎行才能使国家安定。“慎行”是一种高尚情操,也是一种真正修养。在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人如何做到“慎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系统而严密的阐述。首先,要修严谨之德,“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2]8。习近平同志教导广大青年,必须在学风上秉持谨慎求实的学习态度,切忌自以为是。“治学要有一种严谨、科学、老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8]在行动上,习近平强调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在公与私、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具体选择中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修自省之德。自省,就是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不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言行。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认识,清楚什么当“行”,知道什么当“止”。越省越明、知止行远。最后,要修自律之德。自律是实现“慎行”之要。在反躬自省、自我批评的同时“心存敬畏,手握戒尺”[19],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8]341-342。青年人只有学会严谨、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支配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自觉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事。

总之,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1]。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广大青年要准确把握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时代的壮丽人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字的表达、理解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或者通过专业的思维引导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类比思维的运用是一种较好的教学解释说明的思维方法,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生动的举例或者比喻来解释语文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空间,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要充分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特点,合理地运用类比思维。

本研究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疼症状改善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党校直属机关分校.领导干部必知的邓小平经典名言[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39.

[4]人民日报社.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N].人民日报,2016-10-14(24).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6]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8-08-01(2).

[7]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平天下:中国古典政治智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5.

[10]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14]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内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12-11(1).

[1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16]霍小光.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光荣[N].人民日报,2013-06-21(1).

[17]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89.

[18]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211.

[19]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5.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254(2019)06-001-05

收稿日期: 2019-07-22

基金项目: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修德重要论述研究”(BJSZ2019YB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新时代公平正义思想研究”(18JD710003)。

作者简介: 王晓青(1972~),女,博士,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陆艳慧)

标签:;  ;  ;  ;  ;  

试析习近平对青年修德的重要论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