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 糖尿病心血管科 300070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本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月-2018年3月同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0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照组实施常规留置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回血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导管脱落率。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及导管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减少患者回血堵管率及导管脱落率,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静脉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给药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留置针已取代了头皮针被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有诸多的优点,它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将血管刺破、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等,另外便于患者抢救、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1]。可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护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发生了回血堵管、静脉炎、导管脱落等问题,带来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问题,从而造成护理服务质量的降低,临床疗效受到了一定影响[2]。近年来,静脉炎的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研究很多,但有关静脉留置针堵管[3]的研究很少。静脉留置针堵管与封管方法不当、封管夹远离穿刺点、导管内回血、留置时间等密切相关,为了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发生,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为,观察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预防效果。现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本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月-2018年3月同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3例,女37例。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所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均无凝血功能障碍,问诊均未发现血液相关的疾病,输液疗程均10d,输入的药物其酸碱度及渗透压大致相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穿刺部位 部位选择在两侧上肢前臂粗直、无静脉瓣的血管。
1.2.2 操作方法 对照组根据静脉留置针标准操作流程实施技术操作,输液前仔细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详细记录是否有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输液后按照正压封管的方式封管,班班进行床旁交接,观察有无导管脱落的情况,做好相应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实施前发现降低导管堵管率是大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运用PDCA(即P设计-D实施-C检查-A应用)实施质量持续改进:(1)Y型留置针延长管运用高举平抬法U型固定[4];(2)加强评估:使用自制评估表每日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药物性质、导管固定、敷料固定及并发症;静疗小组每月对各科室的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总结,并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对结果进行分析。(3)封管后小夹子尽可能靠近延长管根部夹闭;(4)人员培训:静疗小组成员根据最新指南随时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1.3 评价指标 护士每日输液前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若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灼热感、痛或者发红部位变硬、表面变软、条索状的静脉形成等表现视为已发生静脉炎,输液治疗前采用预冲式导管注射器进行通管,在回抽时无回血或阻力较大为堵管。每班护士对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堵管、导管脱落及导管内积血的例数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统计推断采用卡方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5~70岁,平均(57±5.21)岁;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24~81岁,平均(58±5.02)岁。两组患者输液天数10天。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3 讨论
2016版INS指南要求“一次性输液钢针装置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该装置不可在血管内留置”,因此静脉留置针成为静脉治疗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尤其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而言,留置针可帮助患者建立更为安全的用药通道。然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静脉炎、导管内回血、堵管、静脉血栓、导管脱落等问题,因此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显得极为必要[5]。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新时期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6],基于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注重环节控制和过程管理的新型质量管理方法[7],主要内容包括健全质控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分析体系、改进考核体系、创建教育培训体系等。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我院每一科室挑选出1名护士组成静疗小组,通过第三方介入调查不断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培训科室其他护理人员,开展质量讨论会,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本研究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留置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回血、堵管、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从而说明留置针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降低留置针堵管、导管回血、导管脱落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洋,王欣然,寇京莉.重点环节干预在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5,9(9):1122-1124.
[2]王虹,梁明娟,邱秀银.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7):1199-1200.
[3]王瑞芳,王宏艳,刘萍.品管圈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75-677.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3.
[5]刘红.改良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4):404-406.
[6]李兆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学,2014,(9):110-111.
[7]朱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9-281.
注:课题名称: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编号:15ZXHLSY00460
论文作者:吕湿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炎论文; 质量论文; 持续改进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