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验区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290(2010)0012-0005-06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省、市、自治区政府陆续建立了五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试验区。五个试验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多项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建立职业教育试验区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验区体系,是教育部为又好又快地发展职业教育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全国尤其对试验区当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建立职业教育试验区的背景
建国后教育部最早建立的教育试验区,是原国家教委于1988年在河北省阳原、顺平、青龙三县建立的以“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后扩展为全国115个县。农村教育试验区的建立,对当时开展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实施“燎原计划”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许多产业如制造、钢铁、轻工、煤炭等的产量位居世界前茅,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人均GDP也实现同步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明显改善,富裕程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家庭教育投资的意愿大幅增长。就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个人创业、自主择业、根据个人发展需要重新择业、再就业已成为人们就业的基本方式;异地就业、劳动力流动成为普遍现象,国家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劳动者多样化教育需求特别是职业教育需求大幅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确立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改革不断深入,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和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种背景下,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2005年8月,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订协议,在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这是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试验区。
天津试验区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验。2007年8月,为加快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教育部和天津市共同开展9个方面的建设:一是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若干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天津滨海新区的重大项目,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新的职业教育联动机制。按照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要求,超前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力争每年输送8万名技能型毕业生。并在企业首批建立100个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筹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从2008年起,每年5月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等共同在天津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展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让全社会追技能人才之“星”。三是努力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试验区基础能力建设。五是做好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六是提前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的投资任务。七是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八是积极推进就业准入制度。九是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2009年7月,天津试验区中的“示范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海河教育园区规划总占地37平方公里,规划办学规模20万人,到2010年底一期工程完工后,将有7所职业院校先期入驻。海河教育园区将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固定赛场,成为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和风貌的基地。试验区的多项改革顺利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点的“天津”模式为全国瞩目,试验区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改革试验成果显著。
2008年,鉴于天津试验区良好的示范效应,教育部有计划地扩展试验区范围。当年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2009年3月,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与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和重庆市政府签署了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至此,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职业教育试验区已有五个。此外,教育部与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政府共建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改革试验内容。目前,涵盖东中西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试验区是职教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建立职业教育试验区,教育部与地方政府积极合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先行先试,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为全国探索和积累经验,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五个试验区的建设有利于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改革试验的核心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内部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改革的实践及其对全国的推动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支持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以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做出重要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就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一线技能型工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8%~9%的增长速度,目前正在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持。天津试验区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重大项目的进展,与教育部共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至今已经启动了滨海新区生物技术产业、服务外包、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航空机电类、海洋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业、航海运输业等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东北、华东等工业发达省市探索职业教育“教产结合”的经验。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科技素质。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同时要持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在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大有可为。河南、四川试验区是农业大省,在改革试验中积极开展“三教统筹”,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河南、四川试验区改革和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培训农民工的经验,为中西部农村解决以职业教育促进“三农”问题提供了示范。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五个试验区把握普通高中发展节奏,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同时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强投入,加快发展,以此作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突破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或略高于普通高中的比例。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和就业范围、促进民族团结、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自治区,在改革和发展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成效明显。四川省对藏区少数民族开展“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两个试验区为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经验。
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特大型工程,以其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区域,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牺牲和贡献的百万三峡移民是需要国家特殊扶持的群体。三峡库区试验区明确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重点超前发展库区教育的目标,在改革和发展库区职业教育、全覆盖地对移民和生态屏障区转移人口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大中型工程区、生态限制开发区以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当地居民进行人力资本及生态补偿提供了经验。
三、试验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求质量
五个职业教育试验区开展的改革试验是全方位的,覆盖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改革内容涉及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和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以下方面:
1.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探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
天津采取八项措施,做好中职招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统筹管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明确中职学校招生资格;做好“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和招生工作,每所中职学校对接一所或两所高职院校;与中西部有关省市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框架书,进一步做好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每年接收2万多名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在天津市就读中职和就业;做好春季招生和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工作;做好五年制高职招生工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切实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广西进一步开阔思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服务对象。自治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确保本年度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的43%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主动联合劳动保障、民政、农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扩大生源渠道;各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送教上门、允许学员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灵活的办学方式,引导和组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适龄青年、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现役军人、退役士兵等群体进入职业学校,为他们完成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提供机会。四川采取多种措施扩大中职招生,与1978年相比,全省中职招生数增加了8倍,在校生数增加了7.6倍,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改革投入体制,增加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河南省财政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计划每年以省市财政拨款等筹资方式,每年完成20亿的资金投入。要求全省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职业院校收入的学费用于职业教育攻坚的比例不得低于30%。省政府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和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每年重点支持50所左右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50所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但办学条件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重点专业领域每年建成50个装备水平较高、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广西全面开展职业教育攻坚,全区共投入攻坚经费26.8亿元,占攻坚建设经费筹措任务数60亿元的45%。三峡库区结合国家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规划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天津依托行业办学,解决资金瓶颈。天津市80%的高职院校和70%的中职学校均由行业举办,形成了以行业办学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十五”期间,全市职教投入资金48亿元,其中行业投入20亿元,行业投资已成为天津职教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
3.开展体制改革试验,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发展集团化办学,调整学校布局
河南成立“省职教集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导职教集团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教集团发展的政策措施。到目前为止已先后组建了农业、公路交通、机电等20个职教集团,共吸纳成员单位760家,其中包括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学生达四五十万,约占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3。天津市先后组建了16个职教集团,使单一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正逐步向多元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四川成都市目前已组建计算机、现代物流、汽车、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机械制造、美容美发、旅游等八大专业职教集团,覆盖了远郊区(市)县所有中职学校,全市三分之一的民办中职学校加入;集团所属专业学生总数76430人,其中农村学生51%;加入集团的企业145家,其中31家产值上亿。试验区还积极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发展规模办学。天津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每个行业、区县只保留一所中职学校,用3年到5年时间将中职学校从目前的122所调整为40至50所。河南通过布局调整,支持一批特色鲜明、就业率高、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催生一批符合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淘汰一批办学条件差、学校规模小、社会效益低的中等职业学校。省政府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支持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办学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骨干学校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全省示范性品牌中等职业学校。县(市)政府重点办好1-3所办学有特色、就业率高、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办学规模在3 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
4.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探索“教产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实现途径及制度保障
天津推行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高就业率。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要求设置课程,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能够直接满足企业需要,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另一方面,企业负责提供实训设备、师资培训和接收毕业生。在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天津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稳定在90%以上,其中“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占了很大比重,加快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按照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要求,超前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力争每年输送8万名技能型毕业生。四川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做好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准备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途径、方法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完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弹性学习制度,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河南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分阶段学习等更加灵活的弹性学习制度,全面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在一些专业领域探索两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打造河南品牌专业,培育特色学校。
5.开展农业职业教育改革试验,深入推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河南推进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开展职业教育强县(市)创建活动,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县(市)政府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办好1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的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乡镇统筹农村教育资源,结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建设,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形成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其他职业学校为骨干、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四川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骨干示范性农村职业学校或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向村延伸辐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全省有农业中等专业学校13所、县办成人中专22所、农村职业中学200多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577所、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39888所(个)。广西采取措施扶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启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素质和技能。实施“教育兴农金色工程”,推动职业学校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开发、科技培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按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青年骨干农民。
6.推进就业准入制度试验,完善就业准入政策和相关职业准入办法,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机制
天津积极推进就业准入试验,在全国率先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切实做到新就业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一般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以上毕业证书。河南加大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用工环境。明确要求用工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工学校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在企业从事本专业(工种)的,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面参照大专学历人员待遇执行。
7.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试验,多渠道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天津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学校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到校任教。为此,各高职院校引进了160名硕士研究生充实高职教师队伍,并把他们送到企业在岗培训一年,市教委为每人补贴5000元培训补助。河南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要求。省百户重点企业要创造条件,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无偿服务。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制定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核定教职工编制。新增教职工编制主要用于专业课教师。通过设立特岗,采取特聘、特邀等方式,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学有所长、实践经验丰富的在岗和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四川改革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2009年组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1810人参加省级培训,其中,省内培训1400人、省外培训410人。广西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结构优化,目前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1053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1.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7%;“双师型”教师5 261人,占专任教师的25%。
8.开展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试验,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成人继续教育网络
天津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一是继续组织实施“351”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二是组织实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三是以社区学校为载体,构建社区教育体系。四是再建设10个数字化学习超市。五是充分利用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平台,深入开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六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前,中心城区共有7所新型社区学院、69所社区学校和743个社区学校分校。河南省将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中职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列入学校招生的重点,每个县、市、区职教中心要招收不少于70名(职业教育强县(市)不少于100名)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确保全省1万名返乡农民工进校学习。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返乡农民工,学制原则上三年(含顶岗实习一年),也可实行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制度,允许返乡农民工学员分阶段完成学业;招收具有高中学历的,学制为一年(含顶岗实习半年)。三峡库区做好培训前后的跟踪服务,各区县对劳动力个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就业现状、培训意愿、就业愿望等作了基础台账,并依据台账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为全县劳动力培训的规划和合理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立由劳务中介公司、驻外劳务开发服务站、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以及劳务经纪人队伍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务工人员有效开展了岗位推荐、劳动维权、政策咨询等服务。
9.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试验,体现教育公平
四川省各级财政将投入1.56亿元,对农村特困等6类中职学生免除学费。还全面启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9年义务教育加3年免学费中职教育。到2013年,藏区在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每年将组织1万名农牧民子女到内地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使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达到6∶4。天津做好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除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规定的资助范围外,对中等职业教育设立“天津市政府助学金”。河南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入学开辟“绿色通道”,随到随注册,第一、二学年享受每生每年1500元的国家困难生活补助经费。广西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做好中职教育资助工作:(1)建立健全机构。要求各市县和各中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加强学籍监管。一要严格规范中职学籍申报和审核工作;二要加强对流失学生学籍的监管;三要坚决杜绝“双重学籍”现象;(3)完善监督制度。要求学校建立包括学生代表参与的国家助学金评审机制,强化评审程序和评审结果的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4)严肃奖惩机制。对管理不善、在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市县,将取消该市县其他职业教育中央专项资金申报资格;对学校将采取限期整改、停止招生等措施。三峡库区对移民和生态屏障区转移人口全覆盖地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助,资助标准适当高于国家现行规定。试验区对涉农专业和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免费中职教育。
四、对推进职业教育试验区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教育部与试验区政府的合作
教育部和五个试验区地方政府都签署了共建协议,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试验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与领导机构的有效运作是分不开的。随着试验面的扩大与试验内容的深入,要进一步加强共建双方的合作,并适应发展的需要增加共建内容。
2.适当扩大试验区范围
目前五个试验区各具特色,很有代表性。但我国区域差别较大,此外不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各具特点,因此有必要适当增加试验区数量,每个大区都应有职业教育试验区,还应建立试验行业,进一步完善试验区体系。
3.试验内容从以规模扩大为主转到以提高质量为主
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由较多地注重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实现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试验区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开展多方面的改革试验,特别是要对许多涉及职业教育发展深层次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开展试验,如以教产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办学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仿真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模式;以依据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和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模式改革,等等。
标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河南经济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