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认识到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善待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宽容中产生自责感,最后才能下决心改正缺点。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逆反心理会驱使他们把自身最丑陋的东西暴露出来。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心”去做教育,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负担、一种仅仅是为了糊口的手段;而应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的娱乐,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反思 成长 热爱学生 规律 幸福 快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三尺讲台已经陪我度过了27载的平凡人生、27年的班级管理。27年来,没有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但有的令我回味无穷,有的令我不断反思、成长……
我班曾有一位男孩——李晓,长得胖乎乎、肉嘟嘟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非常可爱。可是有一点令老师非常不满意,就是经常完不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是照搬别人的。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头疼,因为我绞尽脑汁,用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济于事。李晓这一大难题,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课下搜集对大自然了解的资料,为的就是下一节进行口语交际——谈大自然的启示。第二天早上,我刚进教室,学习委员又来告状:“李晓又没搜集资料!”我顿时火冒三丈,再看看他又一次默默地低下了头。我气冲冲地瞪起眼睛,刚想发火,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我迟疑了。瞬间脑海里闪出一些念头:我是要高声怒吼,把他“镇倒”,再次杀鸡给猴看,有用吗?我是要置他于难堪的境地,然后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以显示我做教师的威严吗?不能这么做!我使劲压住火气,声调平和地对他说:“好了,你没搜集资料,怎么和同学交流呀?你的这个小组就缺少了一份力量,怎么和其他小组相比呀?你们小组会喜欢你吗?”这时,他把头低得更低了,也没像以往进行狡辩。
有些事情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意料。第二天早晨我刚到校,李晓已经在大门口等我,精神显得有些兴奋。他跑到我跟前,忙递给我一本练习本,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信纸塞到我手里,然后蹦蹦跳跳地跑向教室。我忙打开练习本一看,在新的一页上,他十分工整地记录着——大自然的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打开信纸一看,是一份检讨书,字迹工工整整地写道:“老师,我已经搜集了资料,但是昨天没带来,所以我没敢告诉你,因为你说过‘作业忘在家里就和没写一样’。虽然你没有批评我,但是我心里还是很难受……请您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如果我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一顿,他肯定是无言以对,可是教育的效果呢?可以预料,那将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使他恼羞成怒,破罐破摔,激化矛盾,师生之间形成严重对立。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平静地让他坐下,这就给他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改过的机会,尊重和爱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时,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因为我意识到,在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上,我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是尊重和爱护唤醒了他,使这个“沉睡的太阳”慢慢升起。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而且每次都认真完成,出错也渐渐少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能积极去做了。
还有一件事令我难忘。一个星期一升旗时,我刚进校门,班长便跑来诉苦:“刘东又没戴红领巾!”我顿时火冒三丈,他不戴红领巾已经多次了,怎么教育都没有用。上个星期五放学时,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这星期来了,他还是老样子。我一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说:“你真是屡教不改,明天再戴不来的话,别在这个班呆了。”他默默地不说话,我气呼呼地走了。
没想到,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下午上学时,我刚进校门,学生又来报告:“老师,刘东又回家了。”我顿时一阵慌乱,马上给家长打电话,打不通;用车子拉着一名同学飞到距学校两公里的刘东家,不在。我们分头去找,大家都心急如焚。正在我魂飞魄散的时候,家长打来电话,孩子回来了。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当得知孩子回家取红领巾,怕家长批评,又去了姥姥家时,我除了后悔,还是后悔……
整整一夜,我辗转反侧,浮想联翩。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品德高尚、热爱学生,却没想到常常不经意地伤害着学生;一直以来,我为自己从来不对学生动手而引以为豪,却忘记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直以来,我以自己自以为是的方式关心着学生,却忽视了和孩子的沟通……
这两件事,使我认识到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善待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宽容中产生自责感,最后才能下决心改正缺点。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逆反心理会驱使他们把自身最丑陋的东西暴露出来。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心”去做教育,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负担、一种仅仅是为了糊口的手段;而应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一种精神的娱乐,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我们的生活才能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
论文作者:孙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批评论文; 令我论文; 自尊心论文; 作业论文; 去做论文; 使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