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应避免项目思维_思维障碍论文

企业管理应避免项目思维_思维障碍论文

企业管理应规避项目式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企业管理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推动企业建设与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家们不断尝试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实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必须看到,在以往大量项目式改革过程和发展运动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或多或少的项目式思维,已严重制约了企业整体实力和水平的再发展、再提高。例如,横向上的各部门、各项目不匹配相矛盾,彼此协作经常产生瓶颈和摩擦;纵向上的各时期各任务不协调相冲突,成效十分有限甚至产生负面作用。这些问题障碍的破除显然不能再单纯依靠项目式改革,而更应注重改革发展的整体设计和协调推进。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突出综合性和全局性,以事业型思维来认识企业管理,树立一盘棋意识,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设计改革,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推动发展。

      一、项目式运动所产生的几个问题

      1.改革发展不深入的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整体发展的现实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不管是在常态管理,还是在改革创新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与思考。由此致使一些管理活动相互矛盾,彼此抵触、争执甚至冲突,不一致、不协调、不同步;一些改革项目未能全面彻底完成,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够完整、不够深入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在某个时期、某些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因受制于项目式思维的束缚,受制于项目式运动的弊端,其成效十分有限,有时候甚至产生副作用,“开倒车”现象时有发生。

      2.项目之问的“沟壑”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前景无限美好、令人期待,但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任务更艰巨、更繁重。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既往常态管理和改革创新各个项目之间的“沟壑”问题。这些“沟壑”的存在使得跨时间、跨空间的项目无法实现内在统一,进而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整体成效,成为制约当前企业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阻滞因素。例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战略是不一样的,这是适时而变、应境而动的结果,但有些企业往往陷入另一个困局,这些战略缺乏内在一致性和统一性,是散乱无序的,缺乏方向性和可持续性。这一现象在企业重要领导者更替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另外,即使在业务层面,若在公司内部推行某项任务或同时开展多项任务时,如果需要跨部门配合,每个部门均立足于各自职能和利益进行考虑,使得工作协同性不够,无法有效发挥部门之间、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促进作用。

      3.追求短期利益增长带来的问题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企业在逐步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力,不过与此同时,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等问题依旧是我国企业的软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增长,忽视长远发展是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增长导致企业急功近利,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短期行为,进而牺牲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其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增长导致企业忽视长远战略目标和规划,对于品牌、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缺乏足够投入;最后,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增长导致企业起起落落,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就极易“夭折”,生命周期短暂。

      二、树立事业型思维是破局关键

      综观我国企业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几大问题,背后暴露的是我国企业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成熟的一面,其重要根源是以往大量项目式运动所产生的项目式思维在作祟。这种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偏重于对部分和细节的认识,而忽略了对事物整体的把握。在企业管理中,这种思维方式促使公司各阶层、各部门追求单个项目短期的部分成果,忽视项目在企业事业发展中长远的整体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问题的堆积和改革难度的加大。显然,项目式思维方式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甚至产生消极影响。要破除这一思想障碍,就必须建立事业型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依靠一系列项目的运行来实现,以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一项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绝不仅仅是一个大的项目,更不是几个项目的简单累加和集合。当前,企业所处环境更加多样、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家们更需强化事业型思维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提高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把跨时间、跨空间的各个项目协调起来,系统提高工作成果的整体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这一事业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事业型思维需要关注三大焦点

      1.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注重系统性

      我国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跨过了条条大河,在不断的探索、试错中向前推进。不过随着改革发展的引向深入,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显然不够,还需要一个宏观的战略性顶层设计,由单项改革向全面综合发展。强化事业型思维,必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注重系统性,一方面,从全局上把握整体走向,解决改革发展中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另一方面,各阶层、各部门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发展合力。

      以华为为例,创业阶段,华为就是七八个人一块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试错纠偏的过程中逐步走上正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再片面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可能就会出问题,于是引进了IBM的流程、英国的NAQ,还有员工持股计划、治理机构等,这些拿来主义的顶层设计,在华为进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优化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的顶层设计。一个企业要发展,就是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在试验探索中杀出一条血路,也要秉承顶层设计,引领发展方向,促进科学发展。

      2.独立自主与通力合作相结合,加强协调性

      阿米巴经营模式崇尚将企业每一个能够独立完成业务的基层单位细分成相对独立的小团体,并要求它们对自己的成本和利润进行独立核算,而这就是所谓的“阿米巴”。意欲以此培养公司领导者,激发组织活力。为了避免阿米巴之间的冲突和争执,破坏公司整体的和谐稳定,阿米巴经营模式强调各位阿米巴长不仅是各自部门的利益代表,也是公司整体利益的代表,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超越彼此所处立场的不同进行正确的判断。正是因为具备了这种理念,阿米巴经营模式才能在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成就了日本京瓷。

      独立自主是前提,通力合作为后盾,自主带动合作,合作促进自主。优秀的企业管理,就要能充分发挥企业所涉各部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有效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独立自主与通力合作真正结合到一起。其中,重点是做到三个协调:上下协调,向下决策贯彻到位,政令通畅,令则行、禁则止,向上信息传递快捷、多样,不失真、不错位;左右协调,部门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力,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内外协调,企业不断拉近与顾客的距离,从研发到服务各环节更强调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要。

      3.蜻蜓点水和狂飙突进相结合,提高连贯性

      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就好比一个出色的大型乐团指挥,懂得曲调什么时候应该“蜻蜓点水”,什么时候应该“狂飙突进”,要有良好的节奏感,同时还得让曲子不断、不停、不止,有连贯性。过去,在企业管理的研究中,更多关注了一些策略原则性的东西,比如技术创新、管理变革,而往往忽略了一些隐性因素:什么时候需要做到技术创新,下一阶段是否需要管理变革。很多企业的失败,就失败于未能把握好企业改革发展的节奏感和连贯性,踏错拍子、招招出错,最后只能满盘皆输、一败涂地。

      具体而言,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时候应当蜻蜓点水,什么时候应当狂飙突进。企业领导者要设计、控制好企业的发展节奏,使之与市场节奏、对手节奏和自身资源投入节奏相吻合、协调,让企业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并且把事情做到位。其次,必须使得蜻蜓点水和狂飙突进的内在是统一的,从属于企业总体目标和战略,能够有效衔接、平稳过渡。要避免决策部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应积极稳妥处理各个项目的跨时间、跨空间的衔接问题,注重连贯流畅。

      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我国企业唯有不断强化事业型思维,注重改革发展的整体设计和协调推进,增强各个项目的系统性、协调性与连贯性,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标签:;  ;  

企业管理应避免项目思维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