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研究综述论文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研究综述论文

我国 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研究综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院 茜

摘要: IPO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通常被认为能够反映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首先需要对审计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已有的国内文献主要以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寻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IPO公司的特征、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和承销商声誉三个方面对IPO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进行研究,但由于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学者们的观点尚未完全达成一致。

关键词: IPO市场 审计师选择 公司特征 会计师事务所 承销商

通常,IPO公司对审计师的选择被认为能够反映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而不同国家由于在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IPO市场的审计需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本文对国内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这将对监管部门更好地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积极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对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个方面:IPO公司的特征、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和承销商声誉。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关于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性作家,其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奠定了其在当代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她的小说融合了自身的经历,从墨西哥裔女性的视角出发,书写作为“他者”的故事,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发声。

一、公司特征对 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

(一)资产规模

IPO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越倾向聘请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高声誉的审计师。IPO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监督制约的难度就越大,代理成本也就越大,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冲突,而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事务所通常被认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IPO公司的规模越大,越容易聘请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高声誉的审计师。

(二)财务杠杆

IPO公司的财务杠杆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债权人和内部人存在利益冲突,IPO公司的负债率水平越高,债权人的利益被公司内部人侵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债务代理成本就越高,对公司的价值损害也越大,使得IPO公司为了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更倾向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然而,另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财务杠杆越高的IPO公司倾向聘请低质量的审计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市场上对债权人利益保护不足,使得IPO公司内部人侵害债权人利益的代理成本较小,导致聘请高质量审计师降低代理成本的动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负债水平越高,IPO公司的财务压力可能越大,大股东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倾向聘请低质量的审计师。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并未发现IPO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三)股权集中度

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学者认为,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IPO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即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操纵公司的可能性越大,为了证明自身“清白”,更有动力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同时,股权集中度越高的IPO公司,股东之间的制衡效果就越差,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越严重,IPO公司也趋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弥合代理冲突。

IPO公司的一些特征,比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产权性质等也会影响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被IPO公司选中的概率。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更容易被发行规模大、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IPO公司选中,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被民营企业选中的概率更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更容易被国有控股的IPO公司选中。

(四)管理层持股

IPO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股东的利益联系越紧密,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冲突会降低,而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管理层和股东的冲突会增加,IPO公司为了降低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有动机增加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李明辉则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并不是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但是,韦德洪和覃智勇的实证结果并不支持李明辉的这一结论,认为IPO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及其平方项对审计师选择无显著影响。

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适合用来处理人像照片的色彩效果——当然了,用来处理任意一种类型的照片也没有问题。这些色彩风格最棒的一点就是它们虽然最适合于人像,但并不局限于此。

(五)产权性质

产权形式对IPO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即国有股权比例越高,IPO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倾向越小。相较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由于国有控股公司与政府的天然联系,不仅在政策支持、税收、融资及破产风险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还能够运用政府力量迫使审计师与其合谋,而审计合谋在聘请低质量审计师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而且,国有控股公司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隐性担保,能够帮助国有控股公司获得资金,降低了高质量审计师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国有股东没有足够的动力聘请高质量审计师。因此,IPO公司的国有股比例越高,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倾向越小。但是,程瑶认为,IPO公司国有股权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负向关系并不是由上述原因导致的,而是由于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而导致的。

综上所述,学者们的研究一致认为,IPO公司的资产规模与高质量审计师呈正相关,国有股权与高质量审计师呈负相关,但是关于IPO公司的财务杠杆、股权集中度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缺乏一致性,甚至完全相反,原因可能是变量衡量指标、模型设定、样本选取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比如,已有文献对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样本选取时间段存在三种情况:股权分置改革前,股权分置改革后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而在不同的时间段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审计师选择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这些反映代理冲突的公司特征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说明了代理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IPO市场对审计的需求。

3.就研究结论而言,除了公司资产规模、国有股权持股比例对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以往关于其他因素对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结论则存在较大分歧。由于学者们的观点尚不统一,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可或盲从,应具体分析他们在研究背景、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与视角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更好地理解各因素对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对 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影响

(一)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

在信息发展传播迅速的时代,为了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应当重视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满足时代的需求,提升基层单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对此,工会可以做到:第一提升信息化技术投资,合理控制信息技术财务支出预算;第二,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选拔、聘请专业人才,进行工会会计管理;第三,不断更新信息系统软硬件,提升信息系统等级,加强对相关使用技术的培训,引进管理人才;第四,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增强其会计专业能力,组织定期培训与交流学习,合理配置人人力资源,强化基层工会的财务内监制度,提升财务信息管理水平。

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声誉越好,被IPO公司选中的概率越大。IPO市场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大规模、高声誉的事务所可以向外界传递较高审计质量的信号,因此,高质量审计师容易被事前风险较低的IPO公司选中,向市场传递IPO公司价值等相关信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

(二)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

然而,另有一些研究认为,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谢菲和李文辉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视角,以1997-2007年间的IPO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检验结果并未发现IPO公司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存在显著关系。陈炜煜和楚继友以我国A股2005-2010年间的IPO公司审计师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也同样发现,承销商的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这些学者认为,承销商的发行失败概率与IPO公司是否聘请了高质量审计师之间不存在密切关系,承销商对IPO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无明显偏好,主要是因为承销商的发行失败概率较低,发生声誉资本损失的概率也较低,导致其对客户的审计师选择情况并不关注。

然而,另有一些学者认为,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呈简单的正相关。韦德洪和覃智勇认为两者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与经典代理理论假设下,根据“利益一致效应”和“壕沟效应”,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对代理成本进而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但陈俊等则认为由于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不完善,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呈正U型关系,与韦德洪和覃智勇的观点相反。而谢菲和李文辉则没有发现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此外,还有学者考察了地缘关系对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有研究认为,我国的IPO公司特别是地方政府控股的IPO公司倾向选择本地的事务所,但也有研究发现,民营IPO公司在聘请事务所时并未考虑地缘关系。

三、承销商声誉对 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影响

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一些研究认为,由于大规模高声誉的事务所能够为IPO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可靠保证,降低承销商为了确定发行价格搜集信息的成本,并且如果未来遭受诉讼,大规模事务所还具有一定的保险功能,能够降低承销商承担的诉讼损失。因此,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越高,基于维护声誉和降低经济损失的考虑,越倾向为其客户选择高声誉、高质量的大事务所进行审计。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为国有控股IPO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越大。然而对非国有控股的IPO公司而言,其审计师选择并不受承销商声誉的影响。

4~7月不同土层土壤温度逐渐升高,5 cm土层深度温度达到30 ℃以上,25 cm土层温度在20 ℃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5~15 cm土层行间土壤温度明显高于株间温度,20~25 cm行间与株间土壤温度差异较小;7月5 cm土层间作小麦土壤最高温度达到49. 5 ℃,25 cm土层温度达到30℃,高于行间清耕和自然生草,直接影响苹果树根系生长和成活率。

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更容易被IPO公司选中。上市能够给公司带来巨额收益,而公司为上市投入的前期成本也是巨大的,一旦IPO申请被拒,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IPO公司具有强烈的寻租动机,倾向聘请那些能够提高其过会率的事务所。而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能够凭借其获取的资源,提高IPO客户的过会率,更容易被IPO公司聘请。同时,合伙人在发审委任职的事务所也有意愿利用自身获取的资源优势帮助IPO客户成功过会,从而获得更多的IPO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审计费用。

四、研究评述

(一)现有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1.就研究视角而言,已有文献主要是从审计服务的需求层面,以代理理论、信号理论和寻租理论为基础,考察IPO公司特征、事务所竞争优势和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

2.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内学者主要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IPO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进行研究,较少采用规范研究、调查问卷等其他研究方法。

除了上述资产规模、财务杠杆、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等IPO公司的特征之外,学者们还考察了IPO公司的发行量、非流通股本率、原有股东持股比例、成立时间、盈利能力、公司内部职工持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公司风险等特征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

(二)对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研究的未来展望

IPO市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仍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来说,现有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对IPO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进行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未来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根据目前对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研究的现状,未来可以考虑从理论分析、变量衡量和研究视角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1.重视理论分析,构建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理论框架。由于中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性,许多以西方国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在中国可能不适用。可以尝试从行为学、心理学等角度,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丰富理论研究基础。

2.实证研究变量衡量的多样化。现有文献对于变量的衡量比较单一,导致很多研究结论缺乏稳健性和可比性。未来可以尝试对变量采用多个不同指标或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考量,增强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和稳健性,丰富已有文献。

3.拓宽研究视角,从审计供给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现有文献主要从审计需求的层面展开研究,鲜有文献从审计供给的层面进行考察,也较少涉及法律制度、媒体监督、行业专长、企业所处行业等方面。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惩罚机制的不断健全,出于声誉、诉讼等的考虑,审计师被动接受客户选择局面可能会发生改变,未来可以尝试从审计供给层面开展系统研究,也可以尝试从法律制度、媒体监督、行业专长等角度进行考察,更好地研究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

在国家“973”、“863”等重大研发及示范工程项目的支持下,我国CCUS产业形成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利用和盐水层封存技术,并建成了多个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技术研发(实验)中心,聚集了专业技术创新团队,建成了国际一流实验装置平台,形成了完备实验测试方法体系。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孙士新,杜建华(3.90)

参考文献:

1.朱红军,夏立军,陈信元.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审计研究,2004(05):53-62.

2.何晓东,余玉苗.中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1):47-49.

3.孙隆.IPO公司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需求的关系[J].财会月刊,2013(06):96-98.

4.陈炜煜,楚继友.代理成本理论与事务所选择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IPO公司的证据[J].会计之友,2011(27):115-117.

5.李明辉.代理成本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IPO公司的研究[J].经济科学,2006(03):73-83.

6.谢菲,李文辉.基于代理理论的中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9(08):147-150.

7.韦德洪,覃智勇.基于代理成本的IPO公司审计师选择实证分析——来自沪深股市IPO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中国会计学会,2009(7):454-460.

8.陈俊,陈汉文,吴东辉.不确定性风险、治理冲突与审计师选择—来自1998—2004年中国A股IPO市场的经验证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92-103.

9.王成方,刘慧龙.国有股权与公司IPO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J].会计研究,2014(06):89-95.

10.张嘉兴,余冬根.产权性质、审计师声誉与债务融资能力——基于中国2010-2014年A股IPO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5(11):71-79.

11.程瑶.国有股权公司IPO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J].会计之友,2018(02):126-131.

12.肖小凤,唐红,王善平.企业风险与审计师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4):62-66.

13.易玄,谢志明.审计师选择、留存股权和盈余披露——中国IPO公司价值信号传递机制研究[J].财经论丛,2008(05):76-82.

14.常程英.基于信号理论的IPO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15.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厦门大学,2008.

16.王兵,辛清泉.寻租动机与审计市场需求:基于民营IPO公司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9(03):74-80.

17.赖少娟,杜兴强.权力的“恶之花”:IPO中的寻租、审计市场异化与资本市场惩戒[J].投资研究,2012(12):10-32.

18.欣蔺,刘金金,刘茜.基于寻租视角的IPO公司审计师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6)65-69.

19.李敏才.发审委社会资本影响审计需求和审计收费吗?——来自中小板IPO的实证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05):50-59.

20.吴燕.寻租视角下的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1.胡静.基于信号理论的中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12):131-133,160.

22.于富生,王成方.承销商声誉、审计独立性与审计师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6):33-41.

*基金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911120)。

责任编辑:杜咏梅

标签:;  ;  ;  ;  ;  ;  

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