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4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8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结果:护理组所选37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g/L,6-13岁>120g/L),4例好转。对照组所选30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8例好转,3例无效。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护理;有效性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需要增加或丢失过多造成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2岁[1]。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护理组年龄 6个月-12岁,未及时添加辅食30 例,其他原因 11例;早产及低体重儿10例,正常出生儿31例;对照组年龄8个月-13岁,未及时添加辅食31例,其他原因 10例;早产及低体重儿9例,正常出生儿32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
2护理
2.1营养失调的护理(1)缺铁性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铁剂,故补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物,应遵医嘱给予铁剂治疗。铁剂多以口服为主,应选择易吸收的二价铁,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铁剂口服后,可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反应,故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全量,并在两餐之间服用。铁剂治疗后,当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6~8周,以增加铁储备。(2)服用铁剂时,同服稀盐酸或维生素C制剂或含维生素C丰富的果汁、水果、蔬菜等可促进铁的吸收。牛奶、钙片、浓茶、咖啡、抗酸药、高磷酸盐食品等可阻碍铁的吸收,勿同服。(3)合理安排饮食,因母乳中的铁更易吸收,故应提倡母乳喂养。如果以牛乳喂养,鲜牛乳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因过敏所致肠道出血。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鸡蛋黄、动物肝脏、肾脏、动物血、豆制品、瘦肉、木耳等,或补充强化铁食品。协助家长纠正患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并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食前不安排过于剧烈的活动或不舒适的检查及治疗护理操作。
2.2活动无耐力的护理 由于患儿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应安排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对于轻、中度贫血的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量,但应避免参加剧烈的活动。重度贫血的患儿易并发心力衰竭,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定时测量心率,观察有无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必要时吸氧。对哭闹、烦躁不安的患儿应耐心安抚,由专人看护,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2.3心理护理 针对家长及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耐心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告诉家长本病的预后良好,消除家长及患儿的担忧和焦虑心理。护理工作中要关爱体贴患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健康教育 评估患儿及家长的理解能力,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卫生宣教。介绍本病的病因及有关防治知识,宣传科学的喂养方法,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助食品,足月儿在生后4个月,早产儿在生后2个月可给予铁剂进行预防。对于活动无耐力的患儿要教育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怀、理解和鼓励。对有异食癖的患儿家长要正确对待,不可过多责备。加强预防宣教,强调孕妇、哺乳妇及小儿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降低缺血性贫血的发病率。
3结果
护理组所选37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 个月 -6 岁> 110 g/L,6-13 岁> 120 g/L),4 例好转。对照组所选30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8例好转,3例无效。
4讨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2]。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遍及全球,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是我国儿科工作者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人体总铁量中约2/3用于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另外1/3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极少量构成人体内必需的含铁酶。铁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3]:①从食物中摄取的铁;②衰老的红细胞释放出来的铁。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铁经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吸收到血液,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作为储备铁;另一部分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需铁的组织如骨髓。肠黏膜细胞对铁的吸收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又通过体内储存铁和转铁蛋白受体来调控。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进入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在体内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在机体需要铁时,这两种铁均可被利用。由于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故铁缺乏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细胞浆减少,细胞变小,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4]。由于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O2和CO2的,缺铁时不仅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组织细胞缺O2,同时还可影响肌红蛋白的合成,并可使多种含铁酶的活性降低,由于这些酶参与了机体的多种功能活动,当这些酶的活性降低时,还可造成细胞功能发生紊乱和减退等症状,出现体力下降、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及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等症状[5]。本组资料显示,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金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71-372.
[2]张秀琴.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1417-1418.
[3]易永志,易欢华,陈镇清.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06-207.
[4]丁晖.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20-221.
[5]项红梅.80例缺铁性贫血孕产妇围产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04:83-85.
论文作者:樊开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患儿论文; 性贫血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缺铁论文; 蛋白论文; 小儿论文; 个月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