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靖公室的民族、谱系和作家群--春秋时期晋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一_春秋战国论文

浅析靖公室的民族、谱系和作家群--春秋时期晋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一_春秋战国论文

晋公室族属、世系暨作家群体事略考——春秋时期晋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晋国论文,世族论文,事略论文,群体论文,作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2)06-0010-07

春秋时期,随着文化教育的渐次下移,下层贵族、都邑平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体逐渐由上层贵族扩大到士阶层,甚至家臣、舆人、野人、筑者等社会下层人物也参与文学创作活动。但是,出身于世族的作家依然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本文主要考证晋公室族属、诸公世系暨有传世文学作品的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文公重耳、襄公讙、厉公州蒲、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等10位作家事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晋国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繁荣之基本状况。

一、晋公室族属考

《国语·晋语四》载卫宁庄子(宁速)曰:“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1]《晋语四》载曹负羁曰:“先君振铎,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晋语四》载郑叔詹曰:“狐氏出自唐叔。”《晋语四》载晋董因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僖二十八年《左传》载晋筮史曰:“先君唐叔,武之穆也。”[2]昭元年《左传》载郑子产(公孙侨)曰:“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昭十五年《左传》载周景王曰:“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定四年《左传》载卫祝佗(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吕氏春秋·重言篇》:“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3]《史记·晋世家》:“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4]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晋之公族郄氏,又班为吕,郄芮又从邑氏为冀,后有吕锜,号驹伯。郄犨食采于苦,号苦成叔;郄至食采于温,号曰温季,各以为氏。郤氏之班,有州氏、祁氏。伯宗以直见杀,其子州犁奔楚,又以郄宛直而和,故为子常所妒,受诛。其子嚭奔吴为太宰,惩祖祢之行仍正直遇祸也,乃为谄谀而亡吴。凡郄氏之班,有冀氏、吕氏、苦成氏、温氏、伯氏;靖侯之孙栾宾,及富氏、游氏、贾氏、狐氏、羊舌氏、季夙氏、籍氏,及襄公之孙孙黡,皆晋姬姓也。”①[5]则晋公室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始封君为文王昌(西伯)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子于),姓姬,其后分别为郤氏、吕氏、冀氏、苦成氏、温氏、州氏、祁氏、伯氏、栾氏、游氏、贾氏、狐氏、羊舌氏、季夙氏、籍氏。

二、春秋时期晋公室世系考

桓二年《左传》:“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②桓八年《左传》:“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宣十五年《左传》:“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史记·晋世家》:“(文侯)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子昭侯伯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孝侯于翼。……晋人复立孝侯子郄为君,是为鄂侯。……鄂侯六年卒。……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哀侯)九年,伐晋于汾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晋小子之四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杀之。……乃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晋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晋武公始都晋国,前即位曲沃,通年三十八年。……(武公)即位凡三十九年而卒,子献公诡诸立。……(献公二十六年)秋九月,献公卒。……秦兵与夷吾亦至晋,齐乃使隰朋会秦俱入夷吾,立为晋君,是为惠公。……(惠公)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文公)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讙立。……(襄公)七年八月,襄公卒。……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灵公十四年九月)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七年)成公卒,子景公据立。……(景公)十九年夏,景公病,立其太子寿曼为君,是为厉公。……(厉公八年)闰月乙卯,厉公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以其党袭捕厉公,囚之,杀胥童,而使人迎公子周于周而立之,是为悼公。……(悼公十五年)冬,悼公卒,子平公彪立。……(平公)二十六年,平公卒,子昭公夷立。昭公六年卒。……子顷公去疾立。……(顷公)十四年,顷公卒,子定公午立。……(定公)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③《国语·周语中》韦《注》:“晋侯,晋文公之孙、成公之子景公獳也。”《周语下》韦《注》:“(晋)成公,晋文公之庶子成公黑臀也。”《晋语六》韦《注》同。《晋语三》韦《注》:“惠公,献公庶子、重耳之弟惠公夷吾也。”《晋语四》韦《注》:“武,重耳祖武公称也,始并晋国也。”《晋语八》韦《注》:“穆侯,唐叔八世孙、桓叔之父,晋乱自桓叔始。”桓三年《左传》杜《注》:“武公,曲沃庄伯子也。韩万,庄伯弟也。”桓七年《左传》杜《注》:“曲沃伯,武公也。小子侯,哀侯子。”僖九年《左传》杜《注》:“惠公,夷吾。”僖十五年《左传》杜《注》:“圉,惠公大子怀公。”僖二十三年《左传》杜《注》:“怀公,子圉。……怀嬴,子圉妻。子圉谥怀公,故号为怀赢。”成八年《左传》杜《注》:“赵武,庄姬之子。庄姬,晋成公女。”④宋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六》:“穆侯及弟殇叔(无后),为一世;穆侯生二子:曰文侯,曰曲沃桓叔,为二世;文侯生昭侯,桓叔生二子:曰庄伯、曰韩万(后为韩氏),为三世;昭侯生孝侯,庄伯生武公,为四世;孝侯生鄂侯,武公生献公,为五世;鄂侯生二子:曰哀侯、曰缗(无后),献公生五子:曰中生(无后)、曰文公、曰惠公、曰奚齐(无后)、曰卓子(无后),为六世;哀侯生小子侯(先晋自此绝),文公生六子:曰襄公、曰成公、曰雍(自雍以下四子并无后)、曰乐、曰儵、曰刘,惠公生怀公,为七世;襄公生三子:曰灵公(无后),曰捷,曰景公,为八世;捷生谈,景公生厉公(无后),为九世;谈生三子:曰周子(兄以无慧不立),曰悼公,曰扬干(无后),为十世;悼公生二子:曰平公,曰整(奔卫,无后),为十一世;平公生昭公,为十二世;昭公生顷公,为十三世;顷公生定公,为十四世。”[6]

谨案:关于晋出公在位之年世,前人主要有四说:一为二十三年说,《史记·晋世家》司马贞《索隐》引《纪年》:“出公二十三年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二为十八年说,见《史记·六国年表》。三为二十一年说,见《史记·赵世家》。四为二十年说,《史记·晋世家》裴骃《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出公立十八年,或云二十年。’”笔者此从《竹书纪年》二十年说。又,僖二十四年《左传》载晋介之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国语·晋语四》载郑叔詹曰:“同出九人,唯重耳在。”《史记·晋世家》:“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僖二十四年《左传》杜氏无注,僖二十八年、昭十三年《左传》杜《注》说与僖二十四年《左传》同,《国语·晋语二》韦《注》引《左传》亦同。《孟子·万章上》赵《注》:“犹献公之子九人,五人以事见于《春秋》,其余四子亦不复见于《经》。”[7]则程氏《春秋分记》所谓“献公生五子”之说与《左传》、《国语》、《史记》皆异,显然有失⑤。又,据《史记·晋世家》、《国语·周语中》韦《注》,景公獳为成公黑臀之子,而非襄公讙之子;据成十八年《左传》及杜《注》,周子即悼公周,而非二人;据哀十一年《左传》,晋悼公之子名慭,而非名整。则程氏皆失考。故春秋时期晋公室世系为:穆侯→文侯仇、公子成师,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晋侯缗(无后)→小子侯(先晋自此绝),公子成师→庄伯、韩万(后别为韩氏)→武公称→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无后)、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公子奚齐(无后)、卓子(无后),文公重耳→襄公讙、成公黑臀、公子雍(无后)、公子乐(无后)、公子儵(无后)、公子刘(无后),惠公夷吾→怀公圉(无后),襄公讙→灵公夷皋(无后)、公子捷→公孙谈→悼公周、扬干(无后)→平公彪、公子慭(奔卫,无后)→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出公凿,成公黑臀→景公獳→厉公州蒲(无后)。

三、献公诡诸事略考

庄二十八年《左传》:“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国语·晋语一》说同。《国语·晋语一》韦《注》:“献公,晋武公之子献公诡诸也。”僖五年《左传》杜《注》:“桓叔、庄伯之族,晋献公之从祖昆弟。……秦穆姬,晋献公女。”僖十五年《左传》杜《注》:“穆姬,申生姊,秦穆夫人。贾君,晋献公次妃,贾女也。”成十三年《左传》杜《注》说同。清刘声木《苌楚斋随笔》卷2《论晋献公》:“晋献公雄才大略,其生平作事,专与姬姓为仇。灭耿、霍、魏、虞、虢五国,及伐骊戎,皆姬姓也。娶于贾,娶于戎,娶于骊戎,又皆姬姓也。其无所顾忌,甘冒不韪,实由于灭桓庄之族,为厉之阶。”[8]则晋献公(前?年-前651年),姓姬,其后别氏献,名诡诸,谥献,爵公,庄伯鱓之孙,武公称之子,贾君、齐姜、大戎狐姬(狐季姬)、小戎子、骊姬、骊姬娣之夫,秦穆夫人、太子申生(共太子)、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奚齐、卓子之父,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继父为君,在位凡26年(前676年—前651年)⑥。其提出“武与威是以临诸侯”之策,倡导诸侯立世子“身钧以年,年同以爱,爱疑决之以卜、筮”之制,反对“失政而害国”,具有雄才大略,长于谋断,去桓、庄之族,逐杀群公子,扶持异姓大夫,以绝公族之偪;作二军,伐骊戎、东山皋落氏二戎狄,灭翟柤、杨、耿、魏、霍、冀、虢、焦、虞九国,取卫故都朝歌及河内、邯郸、百泉四邑,其地东至河内,南济河南,西有河西,北临戎狄,对文公称霸具有奠基之功⑦;熟知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失政而害国论》、《立太子之道论》(俱见《国语·晋语一》)诸文。

四、太子申生事略考

屈原《惜颂》:“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9]《史记·晋世家》:“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⑧《国语·晋语一》韦《注》:“是时狐突未杜门,故以伯氏为申生。伯氏,犹言长子也。”《晋语三》韦《注》:“共世子,申生也。”则太子申生(?-前656年),即《国语·晋语一》之“伯氏”,《国语·晋语三》之“共世子”,亦即僖五年《春秋》之“世子申生”,姓姬,名申生,追谥共,武公称之孙,献公诡诸太子,齐姜所生,齐桓公外孙,秦穆夫人同母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之异母长兄,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为骊姬所谮自杀。其提出“言之大甘,其中必苦”之说,倡导“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古训,主张以“仁”、“智”、“勇”修身养性,提倡孝道,急人之困,以死报国,素有令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贵族文士,传世有《言甘必苦论》(见《国语·晋语一》)、《勇不逃死论》、《遗狐突书》(俱见《国语·晋语二》)诸文。

五、文公重耳事略考

《国语·晋语四》:“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僖三十三年《春秋》:“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癸巳,葬晋文公。”《左传》:“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史记·晋世家》:“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刘向《列女传·贤明传》:“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10]《国语·周语上》韦《注》:“晋文公,献公之子、惠公异母兄重耳也。”《晋语一》韦《注》:“重耳、夷吾,申生异母弟也。”《晋语二》韦《注》:“狐偃,重耳之舅、狐突之子子犯也。……偃,子犯名,重耳舅,故曰舅犯。”《晋语三》韦《注》:“文公,重耳。”《晋语四》韦《注》:“文公,晋献公庶子重耳,避骊姬之难,鲁僖五年,岁在大火,自蒲奔狄,至十六年,岁在寿星,故在狄十二年。……(献公)同出九人,唯重耳在。……重耳,怀嬴之舅。”《晋语五》韦《注》:“黑臀,晋文公子、襄公弟成公也。”僖二十三年《左传》杜《注》:“亡人,重耳。”僖三十三年《左传》杜《注》:“文嬴,晋文公始适秦,秦穆公所妻夫人,襄公嫡母。”文六年《左传》杜《注》:“公子雍,文公子,襄公庶弟,杜祁之子。……(公子)乐,文公子。……杜祁,杜伯之后,祁姓也。偪姞,姞姓之女,生襄公,为世子。故杜祁让使在己上。”宣二年《左传》杜《注》:“赵姬,文公女,成公姊也。”则晋文公(前?年—前628年),即僖二十三年《左传》、《国语·晋语一》、《晋语二》、《晋语三》、《礼记·檀弓上》、《檀弓下》之“公子重耳”,亦即僖二十三年《左传》之“亡人”,姬姓,名重耳,谥文,武公称之孙,献公诡诸次子,大戎狐姬(狐季姬)所出,秦穆夫人(秦穆姬、伯姬)、太子申生(世子申生、太子、共太子、共子)异母弟,惠公夷吾、奚齐、卓子(公子卓)异母庶兄,杜祁、季隗、齐姜、文嬴(夫人嬴氏)、辰嬴(怀嬴、嬴女)之夫,襄公驩、成公黑臀、公子雍、公子乐、公子儵(伯儵)、公子刘(叔刘)、赵姬(君姬氏)之父,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出奔狄,文公元年(前636年)返晋为君,在位凡9年(前636年—前628年)。其主张“仁”、“义”、“知”、“武”并重以霸诸侯,倡导以德修政而德广贤至,内则不失赏刑而施惠百姓,外则推行尊王攘夷之策,侵曹伐卫,救宋败楚,践土之盟,继齐为霸,熟知典籍,尤谙习《诗》,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贵族文士,传世有《答里克请纳书》、《答秦君之命书》(俱见《国语·晋语二》)、《对楚子问》(见《国语·晋语四》)、《白水之誓》(见僖二十四年《左传》)、《合诸侯盟书》(见《说苑·反质篇》)、《答王策命书》(见僖二十八年《左传》)、《践土盟书》(见定元年《左传》)、《践土载书》(见定四年《左传》)、《仁、知、武论》(见僖三十年《左传》)、《让不失义论》(见《国语·晋语四》)、《宫室令》(见《说苑·建本篇》)诸文⑨。

六、襄公讙事略考

《国语·晋语四》载文公问于胥臣曰:“吾欲使阳处父傅讙也,而教诲之,其能善之乎?”⑩文元年《春秋》:“晋侯伐卫。”《左传》:“晋襄公既祥,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文七年《左传》杜《注》:“穆赢,襄公夫人,灵公母也。”则晋襄公,姓姬,名讙,谥襄,爵公,献公诡诸之孙,文公重耳世子,偪姞所出,赵姬(君姬氏)、成公黑臀、公子雍、公子乐、公子儵(伯儵)、公子刘(叔刘)之兄,穆赢之夫,灵公夷皋、公子捷(大父捷、桓叔)之父,文公九年继立为君,在位凡7年(前627年—前621年)。其初继位即败秦师于殽,遏制秦霸中国之势,熟知典籍,尤谙习《诗》,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传世有《托孤书》(见文七年《左传》)一文。

七、厉公州蒲事略考

成十三年《春秋》:“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左传》:“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迓晋侯于新楚。”成十七年《左传》:“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成十八年《春秋》:“庚申,晋弑其君州蒲。”《左传》:“春王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国语·周语下》韦《注》:“(晋)厉公,晋成公之孙、景公之子厉公州蒲也。”《晋语六》韦《注》同。成十年《春秋》杜《注》:“晋侯,太子州蒲也。”则晋厉公,即成十年《春秋》之“晋侯”,成十年《左传》之“太子州蒲”,成十八年《春秋》之“州蒲”,亦即《史记·晋世家》之“太子寿曼”。姓姬,名州蒲(一作“寿曼”),成公黑臀之孙,景公据(一作“獳”)太子,景公十九年(前581年)继父为君,悼公元年(前573年)为栾书、中行偃所弑,在位凡7年(前580年—前574年)。其虽为君无道,侈而多嬖,然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传世有《绝秦书》(见成十三年《左传》)、《辞于栾书、中行偃书》(见成十七年《左传》)诸文(11)。

八、悼公周事略考

《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12)成十八年《左传》:“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荀罃、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二月乙酉朔,晋侯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己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脩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脩士蔿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13)襄三年《左传》:“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哀十一年《左传》:“初,晋悼公子慭亡在卫,使其女仆而田。”

谨案:成十七年《左传》杜《注》:“孙周,晋襄公之孙悼公。”据《史记·晋世家》,悼公周为惠伯谈之子、桓叔捷之孙,而桓叔捷为襄公少子,则其为襄公曾孙。故杜氏说不确。又,厉公寿曼为成公黑臀之孙、景公据之子,而成公黑臀为文公少子、襄公之弟,则厉公寿曼与惠伯谈为从兄弟,故为悼公周之从父。则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即成十七年《左传》之“孙周”,成十八年《左传》之“周子”,襄三年《左传》之“晋侯”,襄十五年《春秋》之“晋侯周”,亦即《汉书·古今人表》之“晋悼公周”,姓姬,名周(一作“纠”),谥悼,爵公,公子捷(桓叔)之孙,公孙谈(惠伯)之子,扬干之兄,平公彪、公子慭之父,悼公元年(前573年)继位,在位凡16年(前573年—前558年)。其具有民本、民主思想之进步因素,主张君权民授,提倡君臣之义,大力改革,推行新政,逐步改变了“晋政多门”的不利局面,为匡复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且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传世有《君臣大义论》(见《国语·晋语七》)、《围郑之令》(见襄九年《左传》)诸文(14)。

九、平公彪事略考

襄十六年《春秋》:“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左传》:“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张君臣为中军司马,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虞丘书为乘马御。改服、脩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会于溴梁。命归侵田。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齐楚之使。’”(15)襄二十三年《左传》:“春,杞孝公卒,晋悼夫人丧之。平公不彻乐,非礼也。”(16)襄二十六年《左传》:“卫人归卫姬于晋,乃释卫侯。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襄二十九年《左传》:“晋平公,杞出也,故治杞。”《国语·晋语八》:“平公说新声。”《韩非子·十过篇》:“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1]《国语·晋语七》韦《注》:“平公,悼公之子彪。……(太子)彪,平公也。”《晋语八》韦《注》同。襄十八年《左传》杜《注》:“彪,晋平公名。”昭十年《春秋》孔《疏》:“彪以襄十六年即位,其年盟于溴梁,十九年于祝柯,二十年于澶渊,二十五年于重丘,二十七年于宋,不数元年虢会,是五同盟。”则晋平公(前?年—前532年),即襄十八年《左传》之“曾臣彪”,昭十年《春秋》之“晋侯彪”,《国语·晋语七》之“太子彪”,《史记·晋世家》之“平公彪”,亦即《汉书·古今人表》之“晋平公彪”。姓姬,名彪,谥平,爵公,惠伯谈之孙,悼公周之子,杞女所出,昭公夷之父,少姜之夫,悼公十六年(前558年)继位,在位凡26年(前557年—前532年)。其提出“歌诗必类”之说,选贤任能,改服修官,六盟诸侯,精通音律,熟知典籍,尤谙习《诗》,富有文才,为春秋中期晋国中兴之君与贵族文十,传世有《歌诗必类命》(见襄十六年《左传》)、《授立贤人之后令》(见《国语·晋语八》)、《授郑公孙段策》(见昭三年《左传》)、《谏言令》(见《说苑·善说篇》)诸文(17)。

十、昭公夷事略考

《国语·鲁语下》:“平丘之会,晋昭公使叔向辞昭公,弗与盟。”(18)《史记·晋世家》:“昭公六年卒。六卿强,公室卑。……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19)《汉书·古今人表》:“晋昭公夷,平公子。”[12]则晋昭公(前?年—前526年),即昭十六年《春秋》之“晋侯夷”,亦即《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世家》、《汉书·古今人表》之“昭公夷”,姓姬,名夷,谥昭,爵公,悼公周之孙,平公彪之子,顷公去疾、哀公大父雍(桓子雍、戴子)之父,平公二十六年(前532年)继父为君,在位凡6年(前531年—前526年)。其恪守礼仪,熟知典籍,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传世有《辞诸侯之大夫请见书》(见昭十年《左传》)一文。

十一、顷公去疾事略考

《史记·赵世家》:“晋顷公之十二年,六卿以法诛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之大夫。晋公室由此益弱。”《魏世家》:“昭公卒而六卿强,公室卑。晋顷公之十二年,韩宣子老,魏献子为国政。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之大夫。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并为晋卿。”(20)《扁鹊仓公列传》:“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21)《国语·晋语九》韦《注》:“顷公,昭公之子去疾也。”则晋顷公(?—前512年),即昭三十年《春秋》之“晋侯去疾”,姓姬,名去疾,谥顷,爵公,平公彪之孙,昭公夷之子,定公午之父,昭公六年(前526年)继位,在位凡14年(前525年—前512年)。其善辞令,有文才,传世有《辞鲁公请逆于晋书》(见昭二十八年《左传》)一文。

十二、定公午事略考

《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史记·六国年表》司马贞《索隐》引《世本》:“定公名午。”《史记·周本纪》:“(敬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秦本纪》:“(悼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世家》:“(吴王夫差十四年)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国语·楚语下》韦《注》:“定公,晋顷公之子午也。”哀二年《左传》杜《注》:“(晋)午,晋定公名。”则晋定公(前?年—前475年),即哀二年《左传》之“晋午”,亦即《国语·吴语》之“晋公午”,姓姬,名午,谥定,爵公,昭公夷之孙,顷公去疾之子,出公凿之父,顷公十四年(前年512)继父为君,在位凡37年(前511年—前475年)。其拥戴王室,维护公室,善于辞令,富有文才,传世有《罪季孙氏出君书》(见昭三十一年《左传》)、《答王城成周之命书》(见昭三十二年《左传》)、《复吴王请主盟书》(见《国语·吴语》)诸文(22)。

综上所考,晋公室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始封君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春秋时期诸君世系为:穆侯→文侯仇、公子成师,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晋侯缗(无后)→小子侯(先晋自此绝),公子成师→庄伯、韩万(后别为韩氏)→武公称→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无后)、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公子奚齐(无后)、卓子(无后),文公重耳→襄公讙、成公黑臀、公子雍(无后)、公子乐(无后)、公子儵(无后)、公子刘(无后),惠公夷吾→怀公圉(无后),襄公讙→灵公夷皋(无后)、公子捷→公孙谈→悼公周、扬干(无后)→平公彪、公子慭(奔卫,无后)→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出公凿,成公黑臀→景公獳→厉公州蒲(无后)。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文公重耳、襄公讙、厉公州蒲、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献、文、襄、厉、悼、平、昭、顷、定九君可称之为晋诸公作家群体,太子申生属晋公族作家群体。

注释:

①郄,即郤之俗字。吕锜,当为郤锜,号驹伯,见成十七年《左传》,而吕锜见成十六年《左传》,即宣十二年《左传》之“魏锜”,魏犨之子,别为吕氏。富氏为周王室世卿,襄王大夫有富辰(前?年-前636年)。昭十五年《左传》载周景王谓籍谈曰:“且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

②桓二年《左传》杜《注》:“(仇)大子文侯也。……(成师)桓叔也。……昭侯,文侯子。……(孝侯)昭侯子也。”

③鄂,《史记·晋世家》司马贞《索隐》:“《系本》作‘郄’。”周,《史记·晋世家》裴骃《集解》:“徐广曰:一作‘纠’。”

④杜氏《春秋释例》晋君世系阙。

⑤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史记〉五》,中华书局据清乾隆庚戌(1790)湛贻堂刊本断句,1963年。

⑥唐林宝《元和姓纂·二十五愿》、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45并引汉应劭《风俗通义》:“(献氏)晋献公之后,战国时有献渊。”宋陈彭年等《广韵·二十五愿》、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卷上并引《风俗通义》:“(献氏)晋献公之后也,战国时有秦大夫献则。”案:诸家所引略异,此据《通志》引文。献渊,未详所出。献则,楚人,仕秦为大夫,为宣太后同母弟华阳君、新城君芈戎游说者,在秦昭襄王之世(前306年-前251年)。事见《战国策·秦策五》。

⑦说详:邵炳军《晋献公灭国夺邑系年辑证》,《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第4期,第26-33页。

⑧《国语·晋语四》韦《注》:“狐氏,重耳外家,与晋俱唐叔之后,别在犬戎者。伯行,狐氏字。”

⑨据《荀子·王霸篇》、《议兵篇》、《吕氏春秋·当染篇》、《风俗通义·皇霸篇》、班固《白虎通义·号篇》,晋文公为“春秋五伯”之一。又,《合诸侯盟书》,明梅鼎祚《皇霸文纪》(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间刻本)卷6、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中华书局影印清光绪年间王毓藻刻本,1958年)卷4皆题作《合诸侯盟》;《践土盟书》,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践土盟》;《践土载书》,据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宫室令》,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令》。

⑩《国语·晋语四》韦《注》:“讙,文公子襄公名。”

(11)《绝秦书》,据宋王霆震《古文集成前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刻本,2005)15题,宋真德秀《文章正宗·辞命二》(南京图书馆藏明正德十五年马卿刻本)、明唐顺之《文编·辞命》(镇江市图书馆明嘉靖胡帛刻本)皆题作《晋侯使吕相绝秦》,明梅鼎祚《皇霸文纪》卷15题作《厉公使吕相绝秦》,且皆因成十三年《左传》杜《注》说,以此为吕相所作。笔者以为,从文中末尾自谓五称“寡人”观之,此《绝秦书》当为厉公所作而吕相往而口宣之。又,《辞于栾书、中行偃书》,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以杀三郤辞于栾书、中行偃》,而明梅鼎祚《皇霸文纪》卷六误以此为晋士弱(士庄子)所作《盟郑载书》。参见:襄九年《左传》。

(12)《国语·周语下》韦《注》:“谈,晋襄公之孙惠伯谈也。周者,谈之子,晋悼公之名也。晋自献公用骊姬之谗诅,不畜群公子,故孙周适周事单襄公。”

(13)成十八年《左传》杜《注》:“(周子)悼公周也,生十四年矣。”

(14)《围郑之令》,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伐郑令于诸侯》,且以此文为荀罃所作。

(15)襄十六年《左传》杜《注》:“平公,悼公子彪。”

(16)襄二十三年《左传》杜《注》:“(晋)悼夫人,晋平公母,杞孝公姊妹。”襄二十九年《左传》杜《注》、《春秋释例·世族谱下》同。

(17)《授立贤人之后令》,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逐栾盈下令国人》;《授郑公孙段策》,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明梅鼎祚《皇霸文纪》卷6题作《赐郑公孙段策》;《谏言令》,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4题作《令国中》。

(18)《国语·鲁语下》韦《注》:“晋昭公,晋平公之子昭公夷也。”

(19)《史记·晋世家》裴骃《集解》引晋徐广《史记音义》:“(哀公大父雍)《世本》作‘桓子雍’,注云戴子。”司马贞《索隐》:“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为六卿。后韩、赵、魏为三卿,而分晋政,故曰三晋。”

(20)《史记·魏世家》司马贞《索隐》:“(简子)赵鞅。(文子)荀寅。(献子)范吉射。”

(2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贞《索隐》:“案《左氏》,简子专国在定、顷二公之时,非当昭公之世。且《赵系家》叙此事亦在定公之初。”

(22)《答王城成周之命书》,宋真德秀《文章正宗·辞命一》并题作《告晋请城成周》,明梅鼎祚《皇霸文纪》卷13并题作《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2题作《请城成周》。又,从《国语·吴语》“晋乃命董褐复命曰:‘寡君未敢观兵身见,使褐复命曰’”诸语及其“伯父”等称谓观之,此晋定公作《复吴王请主盟书》文为晋定公所作而让其大夫董褐(司马寅)转呈吴王夫差或代为宣读,而非司马寅所作之文甚明。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浅析靖公室的民族、谱系和作家群--春秋时期晋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研究之一_春秋战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