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初探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李同建,董婧,贾明良,韩兴杰,文锋,徐玲玲

(九江学院 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九江)

摘 要: 虽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我院依靠教师科研项目和模块化实训基地,通过全面实行大学生导师制,模块化实训基地的工厂化运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取得阶段成果。

关键词: 创新创业;生物工程;工厂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和管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1]。虽然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未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搭建不够完善。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亟需在此类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索一套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环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适用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在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我国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却是——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生产经验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其内在原因是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雷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与动力不足[2]。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3]。如何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中,探索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的就业竞争,是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师资力量短缺

虽然各高校都在大力引进人才,提高教师学历结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但目前学校可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较少,更加缺少系统的培训和实战经验。存在“懂专业不懂市场,懂市场不懂专业”的尴尬现状。

(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课程较少,且主要以理论为主,课程质量不高,难以有效实现专业教育目标[4]。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专业教育中,课程教育没有围绕创新创业进行系统调整,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专业特色。如只重视学生创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三)高校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保障体系的支持,由于我国创新创业环境不够完善,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指导层次上,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不重视创新创业教学的相关成果,导致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不高,难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缺少鼓励教师与企业接触的政策支持,导致高校教师与社会和市场脱钩。

1.教学内容项目化

二 如何在现有环境下促进生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

(一)全面实行大学生导师制

图1 专业教育贯穿于模块化实训基地中

一是部分报账人员不熟悉财务报销业务处理流程,容易出现业务分类错误;报销总量庞大,报账排队的等待时间过长,甚至部分报账人员在在经历各部门签批手续后,仍无法在财务部门完成报账,因此,问题和意见集中在财务部门爆发。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它所带来了“民主”和“科学”即“五四”精神,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把科学与民主当作一个整体。新文化运动宣告科学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旧文化。此后,科学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方法与精神的传播,从而招致“科玄论战”,但最终“科学派”取得胜利,这表明科学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巩固。“科玄论战”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逻辑,其意义不逊于“五四”运动。

2.运用有效方法,衔接算理和算法。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注意:一是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有机统一的整体,算理和算法并重;二是算理教学需借助直观,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过程,要把握好算法提炼的时机和教学的“度”;三要防止算理与算法间出现断痕或硬性对接,必要时进行指导。

(二)实训基地模块化改造

实训基地模块化改造,修改专业课教学大纲增加实训基地教学内容,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打下基础。本单位已建成生物工程实训中心包括800L 啤酒生产线、100L 果汁生产线、100L 果酒生产线和小型果胶生产线,因以上生产线设备可重新组装使用,能够完成大部分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因此本研究拟将以上生产线先进行模块化分区,分为:物料前处理、灭菌消毒、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固液分离、浓缩提取、产品包装等模块。学生可将以上模块自由组装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打造一个模块化的实训平台。在各个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增加创新创业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熟悉各模块功能并能自由设计组装(图1)。

(三)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工厂化运行模式

项目一旦入驻后,由学生全权负责该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执行工作,包括:市场调查、工艺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生产和销售等工作,专业指导老师仅作必要的监督指导。

张连长从爬犁上站起来,一摆手,两辆爬犁停了。河里的老战士也停止了前进,为首的机务排尹排长问张连长:“连长,你怎么才把这些知青接回来呀?”

两组护理效果分析: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BPRS 评分、复发率、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创新创业教育围绕项目开展,项目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其来源主要由教师科研、校企合作、学生自主创新等。学生组成团队提交商业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经生物工程教研室组成的专家小组评审后入驻实训中心。

现有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则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第二课堂。学生大二开始根据兴趣选择导师,进入指导教师科研团队。该科研团队老师负责学生本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教育,学生能够在完成指导老师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快速学习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大三后给学生设定专门的小课题,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同时对应用型项目进行创业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竞赛和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积极性。以上措施在我院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较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的顺利开展。

图2 模块化实训中心工厂化实施流程

2.教学途径实践化

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大量的工程训练课程,如发酵工厂设计、啤酒发酵工艺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课程设计和生物工程生产实习,基于模块化的实训中心,通过工厂化运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图2)。

教学成果以商品为主,由学生将其生产的产品放入市场中,再扣除项目启动经费后,部分作为学生奖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3.教学成果商品化

4.考核目标市场化

为保证项目成功,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最终考核两种,中期考核主要考察项目的执行程度、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设计是否合理、产品是否能达到行业标准等,最终考核以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为主。

三 生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环境

(一)教师普遍主持各类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是以上措施的实施基础,项目不仅是呈现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载体,更是学生创新创业实验的课题来源和经费支持。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加,不断扩充实训中心项目库,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与其兴趣点的契合度更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强,而学生创新创业推动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和顺利实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同时促进学院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我院建设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创新科研平台,依托以上平台指导教师可以顺利的开展科研项目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实施性的项目可入选实训中心项目库,进行下一步的中试创业训练。

(三)配套的奖励制度

为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师提供适合的奖励措施,如以指导学生数目为基础适当提供实验耗材经费,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为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老师提供一定奖励等。

功率参数设计方案 用大信号频带完全覆盖机密信号频带,同时设计大信号和机密信号的功率参数满足Ps/Pw≥η0,η0表示能够保证机密信号抗盲检测的最小功率比值.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调整师资结构和课程设置,增加教师与企业的交流机会,通过鼓励横向项目,提供企业挂职机会和科技特派员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市场,同时也更清楚科研项目是否能够真正的服务地方经济,使科学技术与市场结合,增加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修订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专业教育,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充分的利用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和大学科技园等企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艳,闫国栋,孟威,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2] 王倩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4):9-11.

[3] 付蓓凯,李懋,王华.基于“教学工厂”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3):32-38.

[4] 徐艳.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试探[J]. 教育理论研究, 2018,(27):136-137.

[5] 刘臻,唐建洲,鲁双庆,等.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38-239.

本文引用格式: 李同建,等.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79):39-4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1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XJG-17-17-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同建,男,山东滨州人,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标签:;  ;  ;  ;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