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性思考“假日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魏翔,吴新芳,华钢[1](2019)在《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文中指出近年来,带薪休假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于2008年便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10年过去,该制度却始终未得到全面落实。从假日经济的角度审视,带薪休假是否能够促进旅游消费,具有经济效应,这是研究中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重要议题,需要细致的定量测算支持。文章建立"假日-消费模型",利用原国家旅游局的多省市调查数据,分析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子类消费具有显着的积极效应,带薪休假每增加10%,个体的旅游消费将有望增加1.69%,带薪休假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对此,文章提出,坚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具有真实的经济社会效应。并且,可以通过优化假日结构来加速带薪休假的落实,如鼓励个人和企业将带薪休假和周休日结合,形成富有效率的"机动黄金周",或将带薪休假与公共假日相结合,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效应。
刘立军[2](2019)在《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在中国的冬季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如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冰雪体育旅游深入研究。目前中国的滑雪人口只占比1%,滑雪运动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冰上项目的参与度也是发展缓慢。如何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的宏伟目标,唯有准确阐释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内涵,揭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动因和消费特征,合理规划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才能成功兑现。研究对于丰富冰雪体育旅游理论,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建设,丰富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调查对象,针对资源开发、管理等现状设计了“冰雪体育旅游消费者”“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两份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冰雪体育旅游相关文件、管理策略,阐释了冰雪体育旅游内涵、价值、特征,实证研究了黑龙江、北京典型案例,提出了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1)分析冰雪体育旅游相关理论基础,并阐明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闲暇时间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旅游、体育旅游和冰雪体育旅游概念,进一步阐述冰雪体育旅游的内涵属性,包括其价值、功能和特征,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2)剖析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出台为该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伴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相关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基于微观层面来分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闲暇时间也逐步增加,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获得畅爽体验、获得社会认同则成为了旅游者的心理动因。(3)中国居民不同消费群体表现特征显着调查分析得出: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不管过去有无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对该产品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多数集中在100元以下消费;年龄高低与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各年龄段都有10%的人群未来愿意为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支付超过200元的消费;各种职业群体中20-30岁年轻群体占据半数,大多数人群对未来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集中在100元以下;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过去参加过冰雪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的人群比重不断增加,而低消费人去则在逐渐减少;与过去的消费需求相比,各不同职业人群未来的消费需求出现了显着下降;城镇与市区居民有着相对较高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对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相关的,不同收入的群体未来的期望消费水平都低于100元。(4)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梳理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脉络,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滑雪旅游为实证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施较差,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5)针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的发展策略实现冰雪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必须做到科学管理,管理的水平会对旅游产品的开发产生直接影响,科学管理缺位意味着无法实现高效的产品开发,也表示无法规范旅游市场的发展,资源配置的效率无法保障,政策导向不仅能使旅游企业有效地利用旅游资源,推进冰雪旅游产品运行机制,并通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使企业灵活运用营销策略,政策导向、运行机制、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和资源评价五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王丽[3](2018)在《假日经济“冷静期制度”之我见——旅游消费的法律思考》文中提出假日消费是人们通过节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行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系统经济模式。但从"丽江风波"到"长城购物事件"的发生,我们不难发现,在假日经济运作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针对旅途中的冲动型、盲目性消费,如何消除负面性才是解决旅游消费阻碍"瓶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假日消费现状的深入了解和透视,从而提出假日消费"冷静期制度"的创新型发展理念,为突破假日集中消费难题寻找新出口和新思路。
唐倩,谢懿,陈毓宁[4](2016)在《我国假日经济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本文从假日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出我国假日经济存在着主导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同时公众缺乏了解、商家反映不成熟而政府又欠缺引导的问题,基于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要从增强公众了解、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创新假日经济发展方式几个方面克服消极影响,将假日经济的经济价值最大化。
高磊,庞守林[5](2015)在《假日经济、政府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假日经济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一种方便的选择。本文基于1999—2013年的数据,建立包括政府支出的消费模型,从实证角度考察假日经济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999—2005年假日经济和政府支出均对消费起到积极作用,2006—2013年间政府支出和假日经济均未对消费产生显着影响。同时,发现政府支出对假日经济和消费关系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当政府支出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增长时,假日经济促进消费作用不明显,因此要有效发挥假日经济拉动内需,政府应加大支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解决假日经济拉动内需瓶颈。
袁率夫[6](2013)在《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很强且具有持续发展特点的经济模式。这就是假日经济,假日经济的发展从1999年在我国展开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这一角度进行研究,从假日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GDP、假日经济刺激了消费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GDP、假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就业的增长拉动GDP等三个方面对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进行阐述希望通过假日经济与GDP的深入研究找出对策让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真正增长点。
郝利建[7](2012)在《对“假日经济”的若干思考》文中提出当前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假日经济模式正在形成。这种经济模式在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活力的同时,也对经济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完善。
杨柳[8](2011)在《对中国假日经济的理性分析》文中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势下,有效拉动需求成为了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航向标。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对外贸易量急剧下降,扩大内需就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一粒中国经济的"速效救心丸"。假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对拉动需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分析了中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拉动内需,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元春[9](2010)在《和谐“假日经济”建设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假日经济对拉动内需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不和谐现象。本文从假日经济中的不和谐因素出发,探讨构建理性、和谐的假日经济的路径。
杨海林,胡茂林[10](2009)在《节假日调整的经济学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法定节假日自2008年起调整为两个"大长假"和五个"小长假",引发了消费者观念、商家营销模式、市场结构、假日旅游模式等各方面深层次的变迁。
二、理性思考“假日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性思考“假日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带薪休假的起源和定义 |
1.2 带薪休假的社会经济作用 |
1.3 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的作用 |
2 理论模型 |
3 实证检验 |
3.1 数据和样本 |
3.2 变量选取 |
3.3 计量策略 |
3.4 回归结果 |
3.5 稳健性检验 |
4 讨论和结论 |
5 建议 |
(2)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属性研究 |
1.3.2 冰雪体育旅游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1.3.3 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1.3.4 冰雪体育旅游案例研究 |
1.3.5 冰雪体育旅游中外比较研究 |
1.3.6 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
1.3.7 国内外研究比较述评 |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2 研究主要内容 |
2 冰雪体育旅游理论基础及内涵阐释 |
2.1 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闲暇时间理论 |
2.1.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2.2 冰雪体育旅游内涵阐释 |
2.2.1 核心概念的梳理及界定 |
2.2.2 冰雪体育旅游的价值 |
2.2.3 冰雪体育旅游的功能 |
2.2.4 冰雪体育旅游的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3 冰雪体育旅游的消费动因及特征 |
3.1 冰雪体育旅游的外部消费动因 |
3.1.1 宏观经济因素 |
3.1.2 社会因素 |
3.1.3 产业政策因素 |
3.1.4 交通、技术因素 |
3.2 冰雪体育旅游的内部消费动因 |
3.2.1 个人收入 |
3.2.2 心理因素 |
3.3 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特征 |
3.3.1 性别特征 |
3.3.2 年龄特征 |
3.3.3 文化特征 |
3.3.4 职业特征 |
3.3.5 居住地特征 |
3.3.6 经济特征 |
3.4 不同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1 不同性别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2 不同年龄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4 不同职业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5 不同居住地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4.6 不同家庭收入人群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实证分析研究 |
4.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
4.1.1 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历程 |
4.1.2 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现状 |
4.1.3 发展特点 |
4.1.4 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 |
4.1.5 中国冰雪赛事资源开发状况 |
4.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状况 |
4.2.1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资源状况 |
4.2.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
4.2.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布局分析 |
4.3 北京市滑雪旅游状况 |
4.3.1 北京市滑雪旅游资源的开发 |
4.3.2 北京市滑雪旅游消费者情况分析 |
4.3.3 北京市滑雪旅游的发展环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4.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单一 |
4.4.2 冰雪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稀缺 |
4.4.3 硬件设施不足,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
5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
5.1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
5.1.1 政府政策 |
5.1.2 消费政策 |
5.1.3 资金政策 |
5.2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
5.2.1 地理选择机制 |
5.2.2 法制保护机制 |
5.2.3 环境保护机制 |
5.2.4 顾客针对机制 |
5.2.5 策划宣传机制 |
5.3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5.3.1 法律保障 |
5.3.2 人才保障 |
5.3.3 科技保障 |
5.3.4 规划保障 |
5.3.5 管理保障 |
5.4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策略 |
5.4.1 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 |
5.4.2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
5.4.3 生命周期各阶段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
5.5 冰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评价 |
5.5.1 评价目的 |
5.5.2 评价的内容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冰雪体育体育旅游消费者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冰雪体育旅游产品需求的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假日经济“冷静期制度”之我见——旅游消费的法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日经济旅游消费的现状 |
二、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相关问题梳理 |
(一)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相关界定 |
(二)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历史来源 |
(三) 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法律依据 |
三、假日旅游消费法律规制的初步思考 |
(一) 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二) 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立的可行性 |
1. 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行使范围。 |
2. 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行使前提。 |
3. 假日消费者“冷静期制度”的法律效果。 |
(4)我国假日经济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日经济对我国的效应分析 |
1、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
2、假日经济的发展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
3、假日经济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齐头并进 |
4、发展假期经济能够完善市场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 |
二、假日经济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
1、主导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
2、公众消费观念保守 |
3、商家对假日经济的反映不成熟 |
4、政府缺乏对节日消费的引导和管理 |
三、促进我国假日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 |
1、增强公众对假日经济的了解 |
2、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消费 |
3、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
4、创新假日经济发展方式 |
(5)假日经济、政府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 一) 消费与收入相关研究文献 |
( 二) 政府支出与消费 |
( 三) 假日经济与消费 |
三、理论模型 |
( 一) 消费者行为 |
( 二) 政府行为 |
( 三) 厂商行为 |
四、实证分析 |
( 一) 实证结果分析 |
( 二) 进一步讨论 |
五、结论与对策 |
(6)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日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GDP |
二、假日经济刺激了消费需求, 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 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GDP |
三、假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拉动就业的增长拉动GDP |
(9)和谐“假日经济”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假日经济的不和谐因素 |
2 构建理性、和谐假日经济的措施 |
(10)节假日调整的经济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节假日制度的调整变迁 |
二、 节假日调整对假日经济的深层次影响 |
1.对消费者观念的影响。 |
2.对经营者营销模式的影响。 |
3.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4.对假日旅游经济消费模式的影响。 |
三、 新假日经济的经济学思考 |
四、理性思考“假日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J]. 魏翔,吴新芳,华钢. 旅游学刊, 2019(06)
- [2]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立军. 苏州大学, 2019(07)
- [3]假日经济“冷静期制度”之我见——旅游消费的法律思考[J]. 王丽. 河北企业, 2018(05)
- [4]我国假日经济的效应及其可持续发展[J]. 唐倩,谢懿,陈毓宁. 当代经济, 2016(04)
- [5]假日经济、政府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关系研究[J]. 高磊,庞守林.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 [6]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研究[J]. 袁率夫. 企业研究, 2013(18)
- [7]对“假日经济”的若干思考[J]. 郝利建.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08)
- [8]对中国假日经济的理性分析[A]. 杨柳.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ISME 2011)(Volume 4), 2011
- [9]和谐“假日经济”建设探析[J]. 张元春. 内江科技, 2010(05)
- [10]节假日调整的经济学思考[J]. 杨海林,胡茂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