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回顾、比较与展望_经济论文

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回顾、比较与展望_经济论文

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回顾、比较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独立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8月14日晚11时,为庆祝独立50周年,印度议会将举行特别仪式。届时,将播放1947年8月14日午夜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议会的演讲录音。当人们在聆听历史的声音、回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时,印度完全可以为摆脱两个世纪的殖民压迫和剥削,为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成就而自豪。

如今,印度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殖民地,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也不是异常贫弱的自治领,而是一个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大国。

1995—1996年度(印度的财政年度为4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的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1981年度价格计算)达27420.9亿卢比,如按现行价格计算,则为98578.7亿卢比,约合2947亿美元,居世界第16位。〔1〕

80年代前,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直在3.5%左右徘徊,故3.5%被人们戏称为“印度斯坦发展率”。但自80年代以来,这个格局被打破了,年均增长率提高到5.5%左右。近几年更有起色,高达7%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改革。

经过8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印度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指数(1980—1981年度为100),由1950—1951年度的18.3增至1995-1996年度的284.3,增长了14.5倍。同期,重要工业品产量皆有显著增长。能源生产亦有很大发展。煤炭增长了8倍,原油由30万吨增长了116倍,发电量(居世界第8位)增长了73.5倍。〔2〕

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农业亦获较大增长。1950—1951年度至1995—1996年度,农业生产指数(1980—1981年为100)由46.2增至164.3,增长了2.6倍。农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4位。期间,粮食产量由5080万吨增至1.85亿吨,增长了2.6倍;印度已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经济作物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1960—1961年度到1995-1996年度,油料作物由700万吨增至2240万吨,增长了2.2倍;棉花由560万包(每包170公斤)增至1310万包(居世界第3位),增长了1.3倍;茶叶由30万吨增至80万吨(居世界首位),增长了1.7倍;天然橡胶由1.583万吨增至50.7万吨,增长了31.8倍。

印度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是和其农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分不开的。印度生产的农用拖拉机,1980-1981年度为7.1万台,1995-1996年度达20.28万台,15年间增长了186%。化肥施用量,1960-1961年度仅20万吨,1996-1997年度估计已达1640万吨,16年间增长了81倍。灌溉面积由1950-1951年度的2256万公顷增加到1995-1996年度的7989万公顷,增长了2.5倍。印度的农业科研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1969年至今培育的良种已达2385个。1995—1996年度销售的良种达688.0万公担,播种面积达7500万公顷(15年前仅1540万公顷)。合作银行、商业银行和地区银行提供的农贷逐年增多,近年增长率大多为两位数,其中,1992—1993年度比上年度增长35%。印度农业的资本形成总额(按1980-1981年度价格计算)由1970—1971年度的275.8亿卢比增至1995—1996年度的630.1亿卢比,25年翻了一番多。〔3〕

在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印度的对外贸易亦有较大拓展。1950-1951年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有25.42亿美元,1996-1997年度已达716.54亿美元,增长了27.2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如计算机软、硬件出口值,1996-1997年度比1991—1992年度猛增314%。〔4〕

经济改革不仅促进了印度的出口,而且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亦取得迅速进展。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连年上升,1994—1995年度为13.14亿美元,次年为19.29亿美元,第三年则达25.87亿美元。印度的目标是每年争取1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且鼓励投向基础设施。目前外国直接投资中的24%是投在通讯部门,19%投在电力和炼油部门。

印度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不少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空间技术、核能技术、新材料的研制、电信技术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均有突出的成果,其中有的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近年来,印度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基于批发物价指数的年均通货膨胀率,1970—1980年为8.4%,1984-1994年为9.7%,1995—1996年度为7.8%,1996—1997年度(至1997年1月1日)已降为5.7%。〔5〕

在一些社会指标方面,印度亦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如出生率和死亡率,1950—1951年度分别为39.9‰和27.4‰,1994—1995年度分别降为28.3‰和9‰,而人们的预期寿命却由32.1岁提高到60.8岁(1992—1993年度)。识字率由18.33%升至52.2%(1990—1991年度)。印度现有科技人才310万,居世界第10位。收音机产量7200万台,电视机产量3650万台,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6位。而800多部电影的年产量和1.33万家影剧院,则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3位。〔6〕。

印度独立以来,诚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并正在加速发展,但目前还存在诸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过快增长及财政与外贸赤字有增无减等问题,急待解决。

印度的经济发展,从纵向看,成就卓著;但从横向比,和东方邻国、特别是和国情相似的中国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半个世纪以来,印度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就。但是,如果和中国作一番比较,则又大为逊色。50年前,印度大多数经济部门领先于中国;50年后,两国正好互换了一个位置,在许多方面,中国则把印度远远抛在后面。

目前,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还是增长率,印度均低于中国。198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723亿美元,为中国(2017亿美元)的85.4%;1994年,印度为2936亿美元,是中国(5222亿美元)的56.2%。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和1990—1995年,印度为5.8%和4.6%,中国则达10.2%和12.8%〔7〕,1996年,印度的增长率提高到6.8%,仍低于中国的9.7%。〔8〕

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显然要先进于印度。如199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印度为30.9%、27.1%(其中制造业占17.3%)和41.7%;中国则为17.8%、49.7%(其中制造业占39.8%)和32.5%。〔9〕

工业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和1990-1994年,印度为7.1%和3.2%,中国则高达11.1%和18.8%;1995年和1996年,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提高到11.7%和9.8%,中国则仍保持两位数,分别为14%和12.7%。农业年均增长率,1980—1990年和1990—1994年,印度为3.1%和2.9%,中国为5.9%和4.1%;1995年和1996年,印度为-0.4%和3%,中国为4.5%和5.1%。〔10〕

在建国初期,印度许多工业品产量都超过中国。如钢产量约为中国的2.5倍,生铁1.7倍,原油2倍,水泥1.9倍,发电量1.2倍,但原煤略少于中国,占我产量的74%。至1996年,印度大多数工业产品均低于中国。例如,1996—1997年度,印度产钢1421万吨,仅为中国(10003万吨,1996年,下同)的14.2%;水泥7617.6万吨,为中国(47095万吨)的16.2%;原油6281.4万吨,为中国(15852万吨)的39.6%;原煤28567万吨,为中国(138000万吨)的20%;氮肥859.94万吨,为中国(2153.6万吨)的39.9%;发电量3944.88亿度,为中国(10549亿度)的37.4%。〔11〕

能源的生产或消费量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从1971年至1994年,人均商业能源消费量(折成石油),印度由111公斤增至243公斤,分别为中国(由278公斤增至647公斤)的39.9%和37.6%。〔12〕

印度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中国优越,但由于许多农民少地、甚至无地,生产规模过小,农业技术陈旧,生产效率较低。与此相反,中国早就改变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农村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尤其从70年代末由农村开始的经济改革,又一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一直低于中国。如1995—1996年度(印度的农业年度为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印度产粮1.85亿吨,人均201公斤。1996年,中国产粮4.9亿吨,人均400公斤。

主要农产品的单产,印度也比中国低得多。1995—1996年度,印度稻谷产量平均每公顷只有1855公斤;1996年,中国每公顷稻谷产量平均为6212公斤;印度稻谷单产仅为中国的29.9%。同期,印中两国每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2493公斤和3732公斤,印度的单产是中国的66.8%。

印度对外贸易的规模比中国小得多,如近6年以美元计算的进出口总额,印度分别为中国的31%、25.5%、20.7%、19.2%、24.4%和24.7%〔13〕印度的进出口贸易不仅规模小于中国,而且增长率也低于中国,如1980—1990年,印度的出口值年均增长率为6.3%,中国为11.4%。1990—1995年,印度为7%,中国14.3%〔14〕。当印度正为连年的贸易逆差所困扰时,中国却从90年代起年年顺差。

印度在利用外资方面比较平稳,且重视期限长、利率低的优惠贷款,强调外资的质量,只欢迎那些具有十分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的公司进入。1991—1995年,印度获得的对外借款和赠款共约221.8亿美元,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共约39.6亿美元。中国则偏重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上述期间,中国对外借款共约455.82亿美元,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共约1154.8亿美元。印度在这两方面的款项分别为中国的48.7%和3.4%。1996年,印度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为近年最多的,达25.87亿美元,但也只有中国(423.5亿美元)的6.1%。〔15〕

印度的外汇储备,1997年1月为198.47亿美元,而中国1996年末达1050亿美元。前者为后者的18.9%。〔16〕

一些西方学者承认印度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但却认为这是“龟兔赛跑”,并断言,在下世纪初,龟(印度)就能胜过兔(中国)。显然,他们看重了印度的有利条件,而忽略了不利因素。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在若干年内将严重制约印度经济的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可能更符合实际。报告说,如果印度能保持目前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70年后方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的一半;而中国以目前的增长率发展,只需16年就能达到这一目标。〔17〕

由于发展相对迟缓,印度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了。1950年,印度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78%;如今分别降至0.7%和0.61%。〔18〕对此,许多印度人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纷纷要求向东亚国家学习,加速经济发展,在不久的未来,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目前,印度虽然已具备许多加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一时还难以“起飞”,因为不少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尚未清除,其中主要有:

一、内耗严重。除了原有的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外,印度的党争日益加剧,导致政局不稳,近一年来换了四届政府。现在是“政无三日宁”,经常闹“地震”。许多政治家把精力放在争权夺利上,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印度已进入政治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地方势力崛起,中央力量削弱,”诸侯争霸”,群龙夫首,“民主”倒不少,谁也难“集中”。政府的许多重大决策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最令公众不满的是腐败盛行,政界丑闻迭起,牵连除共产党领导人之外的许多政要。罢工为西方国家的“发明”,但运用最广泛的还是印度。尽管近年劳资关系有所改善,罢工次数趋于减少,但1995—1996年度损失的工作日仍然多达1799万个劳动日。〔19〕

二、基础设施不足。印度的水、电、通讯、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目前,各地供电局对付缺电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各辖区轮流拉闸限电。首都地区一日数次停电已成家常便饭,使馆区也概莫能免。停电还导致停水。市民们只得在无电无水的酷暑中受煎熬。—项研究表明,在未来10年中,如要保持7—8%的经济年增长率,至少要向基础设施投入6.42万亿卢比。但政府财政上捉襟见肘,难以筹措足够资金投向基础设施,致使“瓶颈”现象日益突出。

三、农业发展缓慢。印度是个农业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就业人员的65%,出口总额的20%。但独立以来,农业发展缓慢,农村落后面貌未有改观。政府虽然制订了许多计划,发表了无数宣言,但成效甚小。无地农民增多,耕地规模过小,生产方式和技术陈旧。农民普遍缺乏良种、肥料、资金、技术、水和电。政府声称87%的村庄已电气化,实际上只达31%。目前全国仅有1/4农田有便捷的灌溉设施,1/4农田有部分灌溉设施,其余一半农田则靠天吃饭。

印度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36%,其中大部分在农村。这些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住在简陋的小棚里,缺乏最起码的生活条件。政府为“消除贫困”已拨款数千亿卢比,但贫困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扶贫款被各级官员贪污或挪用。前总理拉·甘地曾公开说过,一卢比拨款如能有25派沙(1卢比=100派沙)到达穷人手中就算不错了。〔20〕

四、人口增长过快。独立初,印度人口不过3.4亿,50年后的今天,已多达9.6亿,且仍以2%左右的年增长率在递增,故一年新增人口约2000万,相当于一个哈里亚那邦的人口。结果是导致更多的贫困、失业、饥饿和疾病。有人估计印度目前人口增长率高达2.3%,如此增长下去,32年后人口将高达20亿。印度的粮食增长速度近7年为年均1.7%,尚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如不采取特殊措施,下个世纪印度很可能会出现粮荒。而可悲的是,继英·甘地之后,没有哪届政府敢于认真推行计划生育,都是空喊口号,敷衍了事。

五、难以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都是先污染后治理,而印度污染已十分严重,但未认真治理,致使环境日益恶化,难以可持续发展。以新德里为例,这里的268.5万辆机动车,每天排放1046吨有毒物质。每天排入首都主要水源——朱木拿河里的垃圾和有毒物质多达2万吨。首都3/10家庭里有人患有与污染有关的疾病。〔21〕科学家警告说,如不作出重大努力,五年后首都将因污染严重而无法居住。当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农药,而运用生物杀虫和生物肥料时,印度仍在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印度每年都有100亿卢比左右的出口茶叶、咖啡、烟草、蔬菜和加工食品因含超标杀虫剂而被买主退回。

为了扫除发展障碍,政府将继续推行经济改革,已经采取或将要出台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一、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中,重点提高发电能力,拟从三方面努力:1.增加投资,“九五”计划(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中,中央和邦政府及私营部门拟新增发电能力57735兆瓦。2.大力开发传统能源。加大水力发电比重,水电和火力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拟由目前的26∶74.发展到40∶60;尤其强调建立小水电站,计划新建2679座,总装机容量达2000兆瓦。〔22〕与此同时,提高核发电能力,到九五计划结束时,将达2720兆瓦。总之,非传统能源的发电能力将由目前的1200兆瓦提高到“九五”结束时的3000兆瓦。3.今、明两年拟从邻国购买1.8万兆瓦电力,以解燃眉之急。4.拟在塔尔大沙漠建造1万兆瓦的巨型太阳能电站,届时可满足5座大城市的用电需求。在增加发电能力的同时,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

二、吸引私人参与发展。由于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政府对生产和流通干预过多,以及一些生产部门由国营垄断,致使发展资金日益匮乏,生产技术十分落后。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政府向国内、外私人资本敞开了大门,如在电力、通讯、铁路、机场、港口、内河航运、工业园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将予国内投资者提供优惠贷款,甚至有的免交所得税。当局新近已向中央邦的一个私营电力工程贷款2.2亿卢比(其中1.2亿卢比为外汇)。政府拟将港口建设中的21个项目向私营公司开放。印度已允许外国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力生产方面正大力吸引美、欧资本。为了加速石油等矿物的勘探和开采,政府已批准5家外国公司进行空中探矿,每个公司可在一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作业。为了更多、更快吸引外资,政府规定,在“优先发展部门”,外资股份在51%以上者可实行“自动”批准制。

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为了将更多的印度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印度特别强调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新近公布的1997—2002年进出口政策中,政府进一步简化了有关手续,增加了优惠;对农业及相关部门的出口则予更多优惠。同时,允许原先禁止进口的542种商品进口。为推动出口,分析形势和制订策略,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委员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将在全部外贸活动中实行计算机联网。据估计,5年后印度出口额将由目前的320亿美元增至750—1000亿美元。

印度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当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众多的科技人才,法律制度较为健全,通行英语,在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发展经济有着许多有利因素。但因面临不少制约因素,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为6%左右。

从长远看,由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印度经济将会有一个长足发展。《世界经济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印度的综合竞争能力名列世界第24位;并且,印度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西方国家看好印度,视其为“新兴市场”。鉴于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工法律不像发达国家那样严格,对环保没有特殊要求,是个商品和服务的大市场,又有着和西方国家一样的政治制度,故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加大。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在国际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印度将是中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

印度财长声称到2015年,印将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尽管从目前来看,财长的预言18年后能否兑现,尚难定论,但印度在下个世纪将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并在全球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则是无疑的。

注释:

〔1〕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第S-1页: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1996-97》,第226页

〔2〕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第S-1页,S-34至36页;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1996-07》,第262页。

〔3〕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第147-150页,S—22页至S-34页。

〔4〕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第85、93、96页,S-81页至S-89页。

〔5〕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996-97》,第247页。

〔6〕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1997》,第S-1页;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1996-97》,第227页。

〔7〕英国《金融时报》,1997年6月24日。

〔8〕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7年,第13页;印度政府:《经济概览 1996-97》,第2页。

〔9〕《印度重要数据 1997-98》,第408、417页。

〔10〕印度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1996—97》,第230页。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6年第3页,1997年第4页。

〔1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7年第2、100页。印度:《印度斯坦时报》,1997年6月23日。

〔12〕印度塔塔服务公司:《印度统计概要1996-97》,第239页。《新印度时报》,1997年6月10日。

〔13〕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S—8页;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7年,第127页。印度《新印度时报》,1997年6月8日。

〔14〕英国《金融时报》,1997年6月24日。

〔15〕印度《经济时报》,1997年5月19日;《新印度时报》,1997年6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6年,第110页;1997年,第134页。

〔16〕印度政府:《经济概览1996-97》,第62页。中国《北京周报》,1997年4月28—5月4日,第28页。

〔17〕印度《国家栋梁》报,1997年4月24日。

〔18〕印度政府:《经济概览 1996-97》,第88页;印度《自由印度》报,1997年5月13日。

〔19〕印度《自由印度》报,1997年5月17日。

〔20〕印度《新印度时报》,1997年4月15日。

〔21〕印度《印度斯坦报》,1997年4月8日,4月26日。

〔22〕印度《觉醒时报》,1997年4月16日,5月18日。%>

标签:;  ;  ;  ;  ;  ;  ;  ;  

印度独立以来的经济--回顾、比较与展望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