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及今后学习的作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重要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劳动与技术的教育过程中,要实施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与技术教育;策略
核心素养基础上,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让学生得到劳动实践体验,使学生得到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研究。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要重视民主和谐、师生平等,实施改革创新,使劳技课堂活跃,改变传统旧思想,以新的教育思想和策略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学生实施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准确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担负着教育规划课程总目标的一部分任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技术能力素养,并可以得到相应劳动体验,主要形式是劳技课堂的实践操作学习[1]。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操作,教育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劳动观念实施有效培养,从而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技术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和潜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学习,综合利用数学、艺术、科学、语文等各学科知识,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给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今的现实生活,随时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所以,劳动与技术教育要实施创新和改革,不能只学习课本知识。老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教材、生活等实际情况,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适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科学的实施开放性教育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课堂中实施学习,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有效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环境,开展多元化评价
2.1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要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和优化。为了让课堂灵活,可以应用各种方法实施课程导入,比如应用谜语、展示成果、游戏等方法实施教育教学[2]。如在教学《柱形框架结构》课程时,老师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使学生对大型教具实施仔细观察,同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相应物体,学生会体会到旧有的思维和现实状态的冲突。学生实施实践操作和观察时,带着疑问,进而产生动力和热情,实施主动研究和探索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的目的。
2.2改善和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要利用亲身实践操作掌握劳动技术课程基本操作要领,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活动,老师和学校可以建立专用的劳技教室,有效完善各种教学器材及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更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劳动和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2.3实施多元化评价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学生是教学主体,利用实践教学,可以对学生实施创新精神及良好思想品质培养。第一,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本内容,给予学生科学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实施互补学习,相互合作,通过创建协作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实施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学生成员发挥不同作用,并不断变化关系,以此提高学生的各项技术能力。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多媒体对各种劳动技巧及操作实施科学指导,使其灵活实施动作,对学生培养协作及集体精神。第三,实施劳技教学成果展示和体验。劳技课堂的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就是成果展示,利用展评学生作品,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生实施创作、质量、竞争思想意识有效培养。老师可以实施集体展评、视频展示评价、小组互相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老师利用展示橱、微信群、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秀作品图片、视频等,也可以打印成稿粘贴到学生的成长记录纪念册中,利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体验到的喜悦,提高劳动技术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3、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劳动与技术教育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老师要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建设科学的教学内容,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突破口,有效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进行课程扩展的重要内容,为使学生保持学习和知识探究积极性,老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式。第一,设计和布置趣味性技术实践作业。作业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要进行教学方式有效探索和优化,老师要研究和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实施作业模式科学合理优化。与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不同,劳动技术和其他各学科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可以有效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让学生获取到丰富的课外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比如,回收废旧电池,研究纸张来源等知识课程,老师都会和自然课、化学课、物理课等相结合,实施深入研究。学生把相应信息制作成信息发布到微博、微信群,做成小海报,并实施信息整理和汇总,以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扩展,巩固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第二,开展各种技术竞赛。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劳动技能进行检验,老师可以应用技术竞赛的方式。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弯折一笔绘画铁丝的比赛,进而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实施检验,比速度、比质量,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学习兴趣,进而掌握和巩固相应技术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要使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实施课堂教学。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内容、环境的创新、改进、完善,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丽丽.发展核心素养,助力小学生劳动与技术高效学习[J].好家长,2017(25):97-97.
[2]李娟.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劳动与技术创新教学[J].教育,2017(13):27-28.
[3]江润荷.基于核心素养,深化劳动与技术教育[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7(1).
论文作者:陈碧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学生论文; 技术论文; 素养论文; 老师论文; 课堂论文; 核心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