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与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矛盾论文,解决方法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两翼,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种全面教育,目的要使每个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各类专门人才要求的素质结构,成为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然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着三种主要矛盾,制约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正常进行,降低了大学生的素质,使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胆略、有技术、有文化又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一、政治素质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

政治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关键。政治素质,从政治的角度,决定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从社会和人生的角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的思想素质,它可以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乃至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保护自然的良好伦理道德品质;和谐的个性心理素质,重点是使学生保持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人的心态的平和、情绪的稳定、乐观、积极向上,达到平和而不保守,向上而不偏激,能经受挫折,抑制浮躁,防止骄逸,保持真诚的虚心、专一的目标的不懈的恒心。这实际上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三条,他认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学生大量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讲授中国的法律基本知识,也开展了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锻炼,使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奢侈浪费、沉迷酒色等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不但思想上受到侵蚀,有的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去刻意模仿,这无疑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政治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矛盾,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以加强“两课”建设为突破口,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灌输先进的思想理论,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切实解决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问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如就业指导、心理卫生等。拓宽、丰富“两课”内容,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一系列问题。3.要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正确地对待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走近社会、走近工农、了解国情,引导他们正确、全面地认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帮助学生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要优化校园环境,包括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科技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二)优化政治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实施政治素质教育,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政府部门要清政廉洁、务实为民,依法行政;作为社会各界要遵纪守法,规范正确的社会文化导向,传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积极向上的观点和信息,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作为家庭要诚实守信,光明磊落,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讲理想、讲道德、讲政治、守法纪的良好风气,保证政治素质教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使学校的政治素质教育不受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抵消,而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总之,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任务,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灌输新思想、新理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从根本上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为依托,拓宽政治素质教育的空间,积极开展社会教育,优化社会环境,探索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新形式,促进政治素质教育的社会化,这就是要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

二、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它包括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其主要内容有高科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通过专业教育及与之相关教化熏陶,培养既专又博、有文化内涵的专门人才;能力素质着力培养五种核心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从而达到有知识而不呆板,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联合组织众多的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传统的单学科教育,只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与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渊博的学识教育,只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大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素质教育。致使高校培养的一些学生,既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又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欠缺,文科学生则对现代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文理科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的能力都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正确解决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技能素质和渊博的知识素质,为社会输送出所学专业优秀,文理兼顾,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一)文化素质教育中要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学到渊博的文化知识。不少高校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路,努力为培养基础宽厚、学科交叉的复合人才创造条件,设置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开设文理科学生自选课,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文化的必要条件和环境。1.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2.要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得知识,陶冶情操;3.要加大经费投入,尽量改善教学、实验设备和更新补充图书资料,大力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施建设,使学生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学习,尽早接触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三)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这里说的实践包括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主要是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除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实践之外,还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增加科学实践的机会,提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主要是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为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创造条件,也为他们踏入社会奠定基础。特别是要根据各高校的性质和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要参加法庭审判的实践活动,亲自处理案件;师范院校的学生要重视教师基本技能的实践,开展对教材教法的研讨活动。这样结合专业和将来的工作进行实践,有的放矢,提高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学生能迅速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四)改革考试方法,重视教育评价。一是调整考试目的,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侧重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改变考试方法,做到形式多样,推行结构化考试。三是改革记分制,采用五级记分,以强化学生的分数意识;四是用全面发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对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把考试作为培养学生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有效手段。

三、整体素质教育中学生需求与教育者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办法

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进行纯专业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结合的宽基础教育,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工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育人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然而,现在高校不少教师的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只有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才能保证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正常而有效的进行。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为教师的科研、进修提供良好条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学校要对教师提出要求,严格考核,优胜劣汰,使教师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产生进一步提高素质的动力。二是各高校要加大提高教师素质的投资力度,为教师科研与进修提供物质保障,并且重奖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以优惠的政策诱导教师自觉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铸师貌、修师德、博师长、练师功,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功底、娴熟练达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对教师来说,要达到以下要求: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培养自己的洞察能力、思辩能力、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把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达到整体素质教育的目的。其次,要不断的科研与进修,更新知识,吸收教育教学和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并且运用到教学中去。还要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尊能者为师,发扬孔子既“诲人不倦”,又“学而不厌”的精神,努力充实提高自己。第三,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掌握来自实践的新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中,教师必须对这种结合发挥粘合引导作用。因此,必须熟悉生产、科研的过程,并具有相应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选择、把握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第四,掌握和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电化教育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高校教师不能固守原有的教育手段,而应积极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操作技术,在网上既作教师又当学生,为参与虚拟大学的教学、扩大自身教育的影响力打下基础,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总之,高校教师应当成为进步思想的先导,科技进步的带头人,先进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为培养大学生的优秀素质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收稿日期:1999-03-28

标签:;  ;  ;  ;  ;  ;  ;  ;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对策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