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生产: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新模式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出口与技术引进等方面都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人 地矛盾尖锐、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发展中大国,乡镇企业今后还应当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速增长后,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优势条件 和环境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发展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到了增长乏力、举步维艰的地步。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就成为乡镇企业摆脱困境、实 现二次创业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适时引进西 方企业的虚拟生产模式,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思路。
一、目前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诸多 问题,特别是在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人才和技术、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 较为严重。
1、产业结构初级化、产品结构单一化。我国乡镇企业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短缺经济条件 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能源、原材料、粗加工产品和初级产品占有的 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多是以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和加工对象的粗放式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附加值和档次都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带动上档升级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企业效益低 下,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能力较差。
2、技术装备差、专业化程度低。乡镇企业长期以来资金来源匮乏,技术设备大多是国有企 业淘汰的旧机器,科技含量低,生产流程简单,工艺粗糙,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要 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日益向大型化、复杂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一家企业单独生 产一种或几种大型产品已很难完成,必须与其它企业进行分工协作。这样才有利于资源的优 化配置,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但我国乡镇企业的生产大多是“小而全”的模式,专业 化程度低,不适应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3、企业布局分散,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由于乡镇企业多以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和加工对象, 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不均使得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导致绝大多数乡镇企业规模较小,抗 风险能力差,难以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不能取得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乡镇企业的发 展。
4、技术水平偏低,科技人才短缺。科技水平偏低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乡 镇企业生产条件、生活环境较差,科研资金和设备短缺,引进科技人才很难。乡镇企业从业 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普遍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不具有竞争优势,从而 也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粗放式经营、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乡镇企业绝大多数采取粗放 式经营,主要是依靠要素的大量投入,实现粗放增长,而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来推动企业发展。许多乡镇企业的建成本身就是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单纯依靠投入大量 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来从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高耗生产,尽管产量不低,但由于 成本太高,因而效益很差。这种粗放式经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因无力进行技术改 造而长期处于劣势竞争中。
6、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差。在长期的发展中,乡镇企业总认为自己有资源优 势,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并带有一定的小农意识、管理水平落后,创新和竞争精神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资源优势被市场机制变为资源共享,船小好调头不敌船大抗风浪 。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显得茫然无措,不能很快适应市场变化。
这些问题在我国乡镇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不能回 避,而应尽早寻求良策。
二、虚拟生产模式的引入
虚拟生产模式是在西方虚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它是指:为了快速地响 应市场需求,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为 中心,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广泛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的空间概 念,以合作协议、外包、战略联盟、特许经营或许可等方式所构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动态的 网络型经济组织,并围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生产活动的生产模式。
虚拟生产模式突破了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采取网络化的动态联盟等形式来整合全社会的 制造资源,把多家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起来,企业可以获得外部的生产、设计、营销等各种 功能,它实质上是一种借用、整合外部资源,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资源配置模式。虚拟企业 只 是一个暂时性组织,随着市场机会出现而产生,一旦目标达成,联盟即行解散。企业借用外 部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却不一定拥有相应的实体组织,它注重的是对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 ,相关企业仍是独立的法人组织。这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其内向 配置的核心业务和外向配置的业务相连,形成一个关系网络。
现代社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个性化发展,企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采用“大 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来生产,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与其他企业合作, 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生产模 式得到广泛运用,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如福特、耐克、IBM、惠普及我国的春兰、青啤、海尔 等大型企业都先后采用虚拟方式来低成本地获取外部资源的使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虚拟生 产模式不仅为大企业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和经营理念,同时也为我国乡镇企业再次腾 飞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借鉴。我国乡镇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实力及所处环境条件的限制 ,没有能力去控制企业外部资源,但却可以借用虚拟生产模式来获得企业外部资源的使用权 ,使企业可以借势快速发展。
三、乡镇企业引入虚拟生产模式的实践意义
西方理论家预言,未来企业的最大变革将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企业必须突破原有的组 织界线,由竞争走向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共同提高竞争力。虚拟生产模式正是一种组织结 构变革的先进理念,因此,针对我国乡镇企业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引入虚拟生产模式十分 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
1、虚拟生产模式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虚拟生产模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 资金、技术和设备等资源进行跨企业结合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生 存、提高市场竞争力、上规模上档次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改革、改组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有 效、快速的方法和手段。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虚拟生产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广泛地采 用,这也正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2、虚拟生产模式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资源的有限性与市场需求的无限性是 乡镇企业始终面临的矛盾,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仅靠自身的资 源已很难发展,而虚拟生产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虚拟生产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型的 经济组织,其宗旨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把多家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起来 为我所用。因此,通过虚拟生产模式可以避免企业间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虚拟生产模式可以促进优势互补,降低经营风险。乡镇企业由于条件不同,各自具有不 同方面的优势,通过虚拟生产模式可以把各个企业的优势集中起来,从而促进企业间的优势 互补。由于各个企业承担的都是自己的优势项目,因而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企业 间 的相互合作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更有利于抓住市场机遇。
4、虚拟生产模式可以强化企业间分工协作,减少交易费用。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产品结 构越来越复杂,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大量的零部件靠一个企业生产不可 能做到,而要靠一批企业相互协作才能生产出来。因此大中型企业与乡镇企业间的“大鱼吃 小鱼”的关系将逐渐演变成一种“共生关系”。企业间相互信任的分工协作关系被强化,必 然会大大降低企业间的信息、谈判、监督等交易费用。
5、虚拟生产模式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和企业独立性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对产品 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个企业不可能满足用户个性要求的定制化服务,这就需要乡镇企 业通过虚拟生产模式,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整体的优势,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虚 拟生产模式只注重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故相对于资本经营来说,企业采用虚拟生 产模式后仍是独立法人组织,其独立性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6、虚拟生产模式可以缩短交货周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因 素也在不断变化,过去企业竞争的因素主要是成本和质量,而现在竞争的因素主要是时间, 也 就是交货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短。虚拟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多家企业优势条件的组合来加快生产 的周期,快速地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
四、乡镇企业实行虚拟生产模式的战略选择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可以预见,虚拟生产将 成为21世纪信息社会主流的企业生产模式。所以,笔者建议,乡镇企业引入虚拟生产模式时 应采取如下一些战略选择:
1.强化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我国乡镇企业由于人、财、物等因素的限制,一般都是一些 “小而全”或“小而差”的企业,因此不可能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乡镇企 业要对未来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确立自己的主导业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培养和维 持企业核心力量,强化主要业务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由“小而全”向“专而精”方向进行战 略转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合作方所需要的能力。突出并强化主业,放弃非相关业务 ,目前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2.组建动态合作联盟。传统的乡镇企业在市场中往往是孤军作战,竞争力不强,市场风险 也较大,因此需要建立动态合作联盟。也就是当某一利益目标或市场机遇出现时,各相关企 业各自的优势快速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各企业可以针对特定的市场机遇 ,促进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这种联盟可以随着市场机遇的不同而不 断变化和调整,当目标或机遇不存在时,各成员企业可迅速分离,且不会给企业带来大的损 失和风险。
3.承接外包业务。市场经济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大企业的发展可以为乡镇企业带来新的 机遇。乡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某一方面的核心优势承接大企业的外包业务,与大企业结成一 种合作关系,成为大企业的“卫星工厂”。这样乡镇企业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产品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乡镇企业在专心做好外包业务时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竞 争能力,强化自己的优势力量,为企业积聚长远发展的资本。
4.对非核心业务实行外包。目前,在全球的市场角逐中无论是大企业或是小企业,没有一 家会在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一方面纷纷放弃盲目的多元化策略,重返 自己的优势竞争领域,做大做强,同时又将价值链上的其它非核心业务、自己无竞争优势的 业务“虚拟化”,即实行业务外包策略。业务外包使核心企业的运作更有效率,而且往往还 可以省下较大的投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加快速敏捷。乡镇企业采用这种外包模式,可 以把某些环节如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制造、售后服务等“虚拟化”,以便集中自己的优势 力量,保持市场竞争能力。
标签:虚拟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