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根据SF-36量表评分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预后,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性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3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渐进性发展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症的不可逆性肺功能缺失疾病,常伴有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甚至组织坏死[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缓解肺功能衰竭进度。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治疗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范围46.2~71.5岁、平均年龄53.4±3.0岁;病程范围0.84~13.5年、平均病程5.58±2.34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本研究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病例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理特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及营养精神状态,整体评价患者的机体状态;患者居住环境应舒适安静、保持舒适体位并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通过腹式呼吸法锻炼呼吸肌功能、加强用药护理、给予正压通氧治疗及适当强度的体育锻炼;观察患者的病理产物、给予止咳药或祛痰药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综合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饮食习惯、增进食欲及补充多样化营养;评价患者的心理活动、焦虑状态、给予心理护理、缓解焦虑及家庭支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避免诱发因素、指导家庭氧疗及自主护理方法。
1.3 生命质量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SF-36量表包含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含2-10条目共36个条目。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
3 讨论
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护理评估有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机体状态,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呼吸护理可显著纠正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缓解气道高反应,对消除患者应激反应有所帮助。营养护理可协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症治疗效果、对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所帮助。此外,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主护理水平,消除病情危险因素及缓解病情。通过SF-36量表评分标准,符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要求,可综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3]。在本研究中可知,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预后,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文.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11(6):33-3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7-16.
[3]徐小平.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80-181.
论文作者:代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功能论文; 躯体论文; 综合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