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态势与统战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态势论文,非公有制经济论文,人士论文,统战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02)01-0066-05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随改革开放进程,在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的号召下先富裕起来的新的社会群体。实践证明,这一社会群体积极拥护并实践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自主决定自己命运的勇气,并且具有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敏锐的洞察和一定的政治眼光。他们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走出了不同的致富道路,构成复杂,知识、素质呈多层次性。因而其思想政治状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多样性。
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态势
全面、客观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态势是做好团结、帮助、教育、引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本文结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实际表现,从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认识、价值取向几个层面予以分析。
1、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观念
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基调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部分来自于劳动人民,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他们爱国爱家、勤劳致富、艰苦奋斗,在企业经营中注入儒家伦理文化,诚信重义。同时又有小生产、小农经济的浓重色彩,企业经营的家族化,家长制的专制作风,小富即安,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等等。
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方法上分析,他们一方面具有求实性、科学性,能敏锐捕捉发展机遇,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洞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趋势,能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较少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另一方面,他们文化素质的偏低、创业起始阶段的无所倚助、市场经济的变幻风险,又使他们迷信、依赖赵公元帅神灵保佑,算命求卦决定进退,在经营中极具赌博、投机心理。
从思想感情角度分析,传统文化的积淀,劳动人民的经历,与劳动人民的种种联系,一方面他们重情守义,扶贫济困,能正确把握个人富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另一方面,多年贫穷一旦有钱,心理的成熟跟不上物质富裕的步伐,又容易追求享乐、信奉金钱至上的观念。
从思想方向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流是开拓进取、向前看。他们往往把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拓展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报负,能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但也有一部分好逸恶劳,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在非公有制经济从小生产到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小商品经济向现代开放的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随经济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大浪淘沙的局面。传统的美德与现代经营观念的结合,传统糟粕的抛弃与文明、健康的思想境界的确立,是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迫切的课题。
2、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态度及发展趋向
首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群体。他们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热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政治基调和主流色彩。同时,部分个体在受到政策、法规制约而无法实现其资本的冲动时,又会抵触抱怨或者钻营投机。其次,非公有制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其代表人士的自主权利意识,平等交换、平等竞争、民主意识较强,也呼唤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的保障。同时,部分个体又容易滋生不要法制约束的极端民主化思潮,只要法律保护,不要法律约束,通过违法经营取得非法利润。对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角色意识不强,关系不正。如不当竞争破坏市场秩序,漠视雇工权益等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趋势。再次,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取向上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随经济规模的扩大,其代表人士的参政意识和政治热情呈递增趋势。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参政议政来反映、表达、维护自身的利益,确认自身的名分和地位,甚至希望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以适应自身的发展。当然,不同的个体的政治动机和价值取向也是各异的。有的是通过参政议政,实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有的是基于自身的经济功利和目的,通过政治安排获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外部环境;不否认有的取得经济地位以后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向党和人民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现阶段的政治态度,政治动向理应值得注意。特别是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以后,众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政治动向尤其值得积极关注。
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道德层面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属于经济界别,其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经济道德上,而经济道德的核心范畴是诚信原则。在诚信原则上这一群体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既有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靠诚实经营发财致富的典型,也有靠欺诈、造假、偷税、行贿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去破坏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的分子。
在社会道德层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道德分野是义利观的不同。有的恪守信义、重义轻利、义利并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不同层次的义利标准。有的则见利忘义,为富不仁,巧取豪夺,牺牲社会的正义和挑衅法律的公正以满足一己之利。
道德层面反映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对其价值、地位的认同和承认。良莠不齐的道德境界状况确实给统战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4、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观察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基础的企业群体。个人所有的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必然反映到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价值规律的调节,他们较快形成自主意识、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效益观念,崇尚自由竞争和平等的价值观。这一价值理念应该说是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的精神因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尽管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毕竟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容易诱发个人私欲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部分人的国家观念、集体主义精神、义务观念、社会责任感明显淡漠,只要经济效益不讲社会公德,甚至制假造假置公众生命安全于不顾;只为赚钱、不讲国格人格、不讲良心尊严。这种状况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毋庸讳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及价值取向有浓厚的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色彩。这一价值观念如果恶性膨胀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一种反动和背离,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的健康发展也是严重障碍。帮助他们端正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把个人最大利益的取得和谐地融入到社会和法律的允许范围以内,这正是统战工作的神圣职责。
总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构成的复杂、知识的差异、经营项目及规模的不同,导致思想政治态势呈现多样性差别。即使是剖析个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其思想、道德、政治态度及价值取向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下也是复杂的多面体而远非固定和成熟。表明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状况还处于自发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阶级的整体意识。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取向随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基础的巩固而形成其影响,将会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取团结立场,帮助、教育其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引导其与整个社会政治格局的良性整合,应该是必要且有可能的。
二、统一战线要做好团结、帮助、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
1、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统战工作崭新的课题
结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济地位及思想政治态势,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该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及改革开放政策,热爱我们的国家及认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同”正是我们能够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基础,也是统战部门团结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核心内容。这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及社会主义方向的大的原则问题。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有特殊利益的社会群体,生产资料私有的经济地位派生出的具体利益差别,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尽一致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异”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我们也不应该要求他们一律具有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觉悟,因此,存异是必要的。存异不是姑息迁就、被动应付,而是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多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应该承认,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异”,有些是可以通过做工作缩小、限制乃至转化的,有些则应当而且可以长期存在。敢于存异是我党的宽阔胸襟,善于存异是我党的政治智慧。应该在异中求同,应该在不同中求得和谐和互补。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该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环境中发展的。首先是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政策、法律、政府部门、国企之间,思想观念上与人们的传统观念、主流舆论之间的矛盾。其次,在非公有制经济内部,各私营个体之间的公平或不公平的竞争,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矛盾,特别是雇工的劳动保险、劳动权益与私营企业的利润之间的矛盾。再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也充满矛盾,利益的作用激发了进取意识、创造热情;同时,利益的驱动又会导致私欲膨胀,带来诸多消极因素。这些交织在经济、政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层面的矛盾很难用是非曲直判断,更不能用你死我活的斗争方式解决。因此,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用协调关系来化解矛盾,以达到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大目标是统战工作的必然。
2、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国民经济顾及不到的缝隙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在创业初期及发展过程中,还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歧视、排斥。如经济领域里与国营经济的不平等竞争,没有投资、资金、外贸等方面的支持。社会层面中思想观念的不认同,习惯均富的民族对首先富裕起来的嫉恨,自身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光彩形象和较低的社会地位,自身方面的私欲膨胀、素质低下、目光短浅导致的经营失误和破产。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至今是在自身与社会、内在与外界的重重包围中发展的。需要统战部门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党的十五大宣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体制外纳入体制以内,“七一”讲话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了适宜的经济政治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由家族经营向规范的股份制经营,从家庭作坊向规模经营,从粗放经营向科技质量经营的新的发展。这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素质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既能成为经济的巨人,又不至于沦为政治的侏儒,真正成为与时俱进的新一代企业家。
3、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首先,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量。作为体制外发展起来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群体,在纳入体制内以后,如何与国有及其他经济形式有益的组合而不是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秩序,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需要认真思考、正确对待的现实问题。统战部门及工商联应引导他们的经济活动朝着有利于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方向上来。
其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经营理念,优化投资方向,完善经营管理。实现由原始积累到常规发展的转变,由家庭作坊、家族化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由资金或劳动力密集产业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柱的产业转变,由经营服务业为主到实业报国的转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规的主力军。
再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正确处理自己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积极投身到光彩事业与西部大开发中。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追求自己发展与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的关系。在实现国家和整体利益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更多发扬中华民族的扶贫济困美德,更多实施注重社会效益的公德。引导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自己的投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自觉融入到国家的整体发展以实现自己资本的扩张及自身的价值。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随意引导,更不是盲目误导。应当合情合理,因势利导;应当平等协商,循循善诱。
4、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态势,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统战部门应当在团结、帮助的前提下,担负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工作,以促使这一新生的社会阶层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通过教育、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揭示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也是把握人生规律方向的科学。只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事业的发展、人生的辉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能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产生的非公有制经济,只能接受“社会主义的光”的普照而绝非资本主义的萌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只有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自己的发展适合并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才能有出路、有成效。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健康成长。
其次,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到爱国、敬业、守法。我们的国家经历了灾难和曲折,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前景。惟有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腾飞和发展。爱国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厚感情。爱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中华儿女的现实选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该树立实业报国的精神,致富不志国家和人民,把自己的发展同国力增强、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直接参与国际贸易和交往活动中,更必须时刻把国家放在心中。敬业教育就是要讲职业道德。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要讲富而思进,把税后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反对小成即满,小富即安。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方向上,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要把经营纳入到国家持续发展的战略上来,抵制破坏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短视行为。在企业间竞争过程中要以质取胜、公平竞争,杜绝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障雇工的合法权益,不允许雇佣童工、延长工时、不搞劳动保护、不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等非人道的措施。经营过程中应以诚信为本,讲信誉,守信用,重信义,反对欺诈行为。
法制与民主、自由从来都是紧密联系、互相保障的。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才能保障价值规律的平等交易、平等竞争的作用,才能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聪明才智的自由。只要民主、自由而不要法律,只要法律保护而不要法律约束或违法经营,从来不是发展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市场经济的正道、坦途。因此,教育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遵守法律特别是各种经济法规,在依法经营中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的重要举措。
收稿日期:200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