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师德建设回顾总结和展望①
秦苗苗,曲建武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摘 要: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党领导下的师德建设成效显著,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梳理70 年师德建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新时代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新中国;师德师风;师德建设;师德水平
一、新中国成立70 年师德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师德建设起步期(1949-1977 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1977 年,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学校数量、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较1949 年前均有较大发展,围绕“又红又专”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师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一,教师的“红”体现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1949 年至1956 年,以解放区原有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和苏联教育的有益经验,开始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根据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新中国教育方针,对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教师队伍进行思想改造。一是培养无产阶级世界观。通过组织教师学习雷锋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的彻底革命精神,学习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精神,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师德思想。二是弘扬爱国热情。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揭露和肃清美帝国主义错误思想毒害,在青年中宣传踊跃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思想。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教师克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改变个人主义及不团结的现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进行师德改造。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师德面貌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要求过急、时间过紧、方法简单,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情感受到伤害,加之受“左”倾错误影响,师德泛政治化严重。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估计了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状况,错误批判了一些教授和专家,“师道尊严”“专家治校”“学术权威”受到抨击,教师被贬低为“臭老九”“走资派”。教师的教育信仰和职业道德修养受到冲击,新树立的师德自信受到打压。
第二,教师的“专”体现在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为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基本任务及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相关部门先后颁布高等学校和中学暂行工作条例。教师不仅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上进,而且凭借拳拳报国之心,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国家战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方面推动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在1949 年到1976 年间,各阶段教育专任教师从不足100 万人,发展到了900 多万人;小学在校生从2439 万人发展到1.5 亿人;中学在校生从103.9 万人发展到5836.5 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1.7 万人发展到56.5 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1]另一方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发展。1958 年,在钱学森的要求之下,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两弹一星工程培养专门人才。1960 年11月实现中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试飞成功。1953至1971 年间,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执教于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经过试验攻克了制种难关,总结了制种技术,为日后实现水稻增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师德建设发展期(1977-2012 年)
1977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被铲除,“两个估计”的枷锁被粉碎,教育工作得以逐步恢复并开始进入拨乱反正的调整阶段。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师们再次得到了信任和尊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以不断深化,师德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完善各级各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满足把我国尽快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国家从关系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入手,着手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方面,分别制定(修订)下发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78 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教师解放思想,充分调动教育的积极性。相关部门根据师德实际发展状况分 别 于1984 年、1991 年、1997 年、2008 年 先后四次修订颁发了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门文件。同时,各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1981 年颁发《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2000 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3 年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2011 颁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针对教育中需要突出体现师德师风的特殊岗位下发相应管理文件。2006 年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 年再次修订),2008 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09 年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这些制度根据不同学龄阶段、不同学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分类要求,对于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给予了具体的指导规范。
部分人追求美观效果,喜欢加湿器喷出白雾,而白雾的实质是水中矿物质随水雾喷出的结果。这些含有矿物质的雾滴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雾滴吸附细菌、病毒或装修时残留在室内的有毒物质,这种带有致病因素的“毒雾”被孕妇吸入过多可能是加湿性肺炎导致呼吸系诸多统疾的发病根源。孕、产妇这一易受疾病的群体,如果冬季室内过于干燥,可尽量选择无“雾”加湿器,并剂量在室内配置湿度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5%~50%之间,此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湿度过高容易致病[8]。而不使用加湿器时,务必将加湿器中水倒掉、擦干,防止细菌滋生,危害孕妇健康。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一社会性直接影响学生甚至社会的发展。因此,党历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党意识形态宣传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的这些理论优势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得到检验、贯彻和彰显”[5]。纵观70 年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师德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关键性因素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而确保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信仰。二是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学校的党建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并且随着非公有性质学校的增多,逐渐在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学校中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有效发挥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基本内容,切实净化党风政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三是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教师在职前就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步入工作岗位后,继续把党的思想学习培训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围绕学习贯彻党的重大精神展开。坚持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教育的理想追求与社会发展的理想期待、个人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价值期待紧密结合,心系民族命运、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自打王祥过上了摆地摊的生活,日子就越发难过了。刚开始摆摊时,王祥不习惯城里人多,木讷地不敢开口吆喝,跟他搭话的只有其他地摊的同行。
(三)师德建设成熟期(2012-2019 年)
第二,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3],是习近平给予广大教师的承诺。一是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改善与同等学历其他行业相比薪资水平偏低的现状,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鼓励高校通过试行取消编制、采用年薪制、逐步完善津贴制度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收入。关心青年教师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花大力气通过帮助解决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来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解决竞争性、公平性、激励性不足的考评晋升问题。改进人才评价制度,将唯“论文、专利、资金数量”改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增加学校的灵活性,减少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程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总之,这些帮助教师减轻后顾之忧的具体措施,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给予教师生活品质提升的人文关怀,为师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对教师的理解、支持和信赖,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2017 年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赞扬,并提出组织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黄大年活动的要求,实现了黄大年精神在教师队伍中持续传播、常态化学习。加强学生家长的教育,赢得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统筹各级党组织、各教育相关部委、各宣传媒体等机构搭建师德建设共同体,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合力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采用Mig25回波数据来验证本文算法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成像性能.该实测数据为步进频形式,部分雷达参数如表1所示,仿真中截取前96组信号进行仿真实验,且距离向、方位向分别进行2倍超分辨数.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从全局角度考虑教育和教师问题,把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付诸于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上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丰富师德新时代内涵。2014 年,习近平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明确了新时代高尚师德的内涵。之后又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分别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四个服务”“四个统一”和“三个传播”“三个塑造”的具体师德要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这一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当前衡量好老师的重要标准,也是合格教师在新时代下的诠释,为解决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在丰富师德新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从教育兴国的角度出发,科学阐释了“如何建设师德”这一重要问题。要求教师要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开展工作,重点强调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之,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逻辑起点,为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国化的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第三,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习近平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4]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建设进一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教人厅[2013]7 号)》《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 号)》《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师德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在这些文件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规范,结合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下发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与之配套的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既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形成严密的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当前,师德表现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招聘入职、年度考核、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二、新中国成立70 年师德建设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积极进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改革开放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师出现的职业信念动摇、以教谋私、以罚代教、收受家长财物等不良师德师风,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一是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规,廉洁从教。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法律的层面要求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1997 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加入了“依法治教”“爱国守法”的内容。二是要求教师坚决抵制诚信缺失,为人师表。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出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因此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积极宣传“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的准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三是要求教师积极发扬奉献精神,安心从教。伴随着对外开放,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对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面对各种社会诱惑,一些教师难以安心从教,对于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有所减弱。针对这一现象,教育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师德标兵和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幸福指数,进而促使其安心从教。
(二)坚持敬业精神养成,倡导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当代师德师风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6]。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中不免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糟粕”,如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将教师视为“父亲”和“君主”等。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教育效果,但在维护教师地位方面有所偏失,导致不少教师固步自封、忽视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下的师德建设在继承古代师德观中精华部分的同时剔除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落后思想,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师敬业精神的养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师德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教师的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教师开展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教育学习。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一再强调继承“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优秀传统师德的重要性,倡导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当代师德师风。
(三)坚持立足中国国情,丰富高尚师德内涵
师德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而发展,特定社会与阶级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总会在师德上留下印记。因此,师德建设必须立足国情,服务时代需求。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党领导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经济基础、政治环境下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师德的期望。新中国成立初期,引导教师发扬教育爱国的热情,克服艰难困苦,为医治战争创伤、经济恢复和生产建设培养了大批国家亟需人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要求老师“又红又专”,在积极进行思想改造的同时献身教育。改革开放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师德中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他律自律、道德法制等内容。十八大以后,为扭转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供给不能满足人民增长的教育需要的局面,习近平深入学校、实地调研,提出一系列新方法新理论,回答了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师德培养,解决教育难题、满足国家需要,在此过程中根据新时代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等丰富师德内涵。
第二,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组织教师向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如孔繁森、王进喜、张海迪等。特别是组织教师向教育战线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学习,如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优秀教育局局长的胡昭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二冬等。通过学习,促进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
(四)坚持常态化在职培训,保证师能整体水平均衡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国际环境日益复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贸易壁垒仍然存在;利用新媒体在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时期加大对意识形态的渗透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国内社会深度转型,改革发展攻坚期迫切需要大批能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量时代新人。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发展道路,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成为当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在解决师德建设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过程中,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精髓,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借鉴党和国家不同时期教师培育策略,实现了整体思考和谋划上的延续和创新。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的精准把握是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重要保证,是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部署上来,必然成为新时代师德建设创新发展的先行任务。各相关部门都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用富有时代特色和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把习近平关于师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传达给每一位教师,鼓舞教师从教热情,推动师德建设发展。
三、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贯彻习近平相关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发展道路
党历来重视师能培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发展快车道,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加入,通过提高师德师能来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成为重要手段。各级相关部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参加进修班课程、新课标改革培训、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等活动,保证了师能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一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整体师能水平较弱的情况,2010 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5年启动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帮助贫困地区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落实教师激励政策,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二是针对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2017 年先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教师厅〔2017〕3 号)》《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 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7〕8 号)》等文件,为培养造就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和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三是针对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2018 年先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通过这些培训,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使每一位教师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厚的历史人文修养;另一方面提高育人能力,锻炼授人以渔的能力、渗透德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积极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主体作用,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后备力量。
门头沟区旅游资源虽很丰富,但从气候条件看,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是本地区的旅游淡季,旅游人数相对较少.但地质遗迹的最佳观赏期却在冬季,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树木纷纷落叶,便于地质遗迹的观察.因此,开发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项目,扩大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和世界,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
(二)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细化制度规范,夯实主体责任,推进监督考核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进入新时代,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已经制定完成了一系列师德建设制度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它们是实现高水平师德培养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如何让这些制度深入落实、扎实推进、发挥作用,将成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201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发表题为《落实 落实 再落实》的讲话,将“落实”作为教师工作的关键词和主旋律。一是落实细化已有制度规范。随着新时代、新要求、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原有制度需不断完善和丰富。同时,各地各校要根据准则制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实施办法。二是夯实主体责任。师德建设要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明确组织、协调和调配权限,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例如师德建设管理办公室等)来专门负责并开展工作。分解师德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创新落实举措。三是推进监督考核。定期开展督查督导,继续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培训,将师德内容纳入到教师培训学习范围,通过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大对优秀师德的宣传解读,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深刻认识承担的职责使命。四是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而推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科学决策、坚决执行、持续创新。
(三)强调教育者先受教育,进行师德师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育者先受教育。习近平在教育大会上强调,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师自身如果不注重这六个方面的提高,那么何以能够培养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新人。因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成长的相关论述既是对学生的期望,更是对广大教师的鞭策。想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成为那样的人,正所谓“要做好老师先做好学生”。其次,紧密围绕新时代国际国内教育环境发展变化,推进师德师能高水平发展。学生需求是教师提高师德、追求卓越的重要牵引力。随着综合国力的强大,中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国际地位和角色的改变以及与之配套的人才需求体系的改变都要求进行师德师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要从世界视野、中国特色上明确师德建设国际化发展方向和路径,使教师具备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职业道德。
亚菲怀孕42周时宝宝还没有动静,也不去医院,因为她和家人都觉得“瓜熟蒂落”最自然,宝宝在肚子里养得久,生出来就会越皮实、越好养。苏珊37周产检时发现羊水少、宝宝不太好,产科医生建议马上住院引产。但是,她和家人都觉得宝宝离40周预产期还有20多天,这么早生出来怕养不活,坚决要求把宝宝放在肚子里再养两周。后来她们分娩时都发现羊水严重胎粪污染,宝宝出现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被送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济负担重不说,宝宝还留下了肺炎后遗症。
总之,新中国成立70 年是我国教育快速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师德水平显著提升的70 年。在这70 年,教师促进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发展道路。未来我国师德建设的发展必将继续稳步推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638.
[2]习近平.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 周年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0-04(1).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光明日报,2016-09-10(1).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2).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5(2).
[6]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光明日报,2013-09-27(1).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in the Past 70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QIN Miaomiao,QU Jianwu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6)
Abstract: The of teachers'morality is the first priority of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hina,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n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eachers have been trained and an abundant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has been accumulated.By sorting out the history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morality over the past 70 years,the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suggestion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are of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n nurturing and mor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nd for establishing the high-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who will satisfy the Party and people,as well as for cultivating the qualifie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fitness,beauty and labor.
Key words: New China;teachers'morality;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the level of teachers'morality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 1674-5485(2019)10-0021-06
①基金项目: 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19AKS021)。
作者简介: 秦苗苗(1986-),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曲建武(1957-),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徐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