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张培文[1]2000年在《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机载荷识别问题是振动的反问题之一,工程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到目前,该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用逆虚拟激励法(IPEM)识别平稳随机载荷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论证,并在DDJ-W有限元分析程序中实现了,可以对复杂结构上的随机载荷进行识别。使得原先的随机载荷的识别这样的非确定性问题可以象确定性问题那样进行求解,并且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 本文分别在简单结构(简支梁)和复杂结构(有机玻璃框架)上,采用计算机仿真选择响应测点进行了实验,对逆虚拟激励法给予了初步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计算中对假定的激励谱识别效果较好的响应测点组合对实际载荷谱的识别精度也较高。所以,在识别方法简便快捷的前提下,计算机仿真这一方法对工程载荷识别的测点选择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通过将平稳随机载荷的识别结果与实验的实测载荷谱值比较,实验证实了逆虚拟激励法具有简单快捷、计算量少的特点,载荷识别精度较高,抗噪声干扰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本文同时说明了系统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和秩亏是导致载荷识别结果在结构固有频率附近出现较大误差乃至失真的主要原因。在尝试通过提高实验的测量精度和在矩阵求逆过程中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识别结果改善不多的情况下,讨论了利用结构频响函数矩阵的条件数分布找出识别结果失真出现的频率范围,利用数值处理等方法对其予以修正。

郭杏林[2]2003年在《结构随机载荷识别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构动态载荷识别技术是现代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载荷识别与系统参数辨识、动力特性修改等都属于振动的反问题。振动系统动力特性及响应分析的经典理论已基本建立完善,并已经在工程实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载荷识别问题的研究还远不够成熟。振动反问题与传统的正问题分析方法不同,它主要采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即根据已知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实测得到的系统动力响应反求振动系统所受动态激励。相比之下,实验手段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求解结构随机响应功率谱的快速精确算法——虚拟激励法作了逆向推广,用确定性方式求解作用于比例或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随机载荷功率谱的识别问题(重点研究平稳随机激励问题)。亦即,已知系统部分响应的自谱与互谱,反求多点激励间的自谱与互谱。所测量的响应可以是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变等多种类型的量,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因而响应测点和类型可以有灵活多样的选择.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实际测量和识别,首先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测点类型和数量的选择、结构阻尼以及测量精度等对激励谱识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合逆虚拟激励法简洁、高效的特点,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先在计算机上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选择用于载荷识别的响应类型和测点组合,以消除或减少载荷识别中频率响应矩阵的病态,可以有效地提高荷载识别的精度。 传递矩阵的病态始终是制约结构荷载识别精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历来的解决办法是花高价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或发展对于病态方程的计算技术。但依赖这样的手段提高识别精度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提出使用临时性附加阻尼减小系统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用较小的代价而显著地改善了识别效果。 随机荷载识别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都还十分稀少。本文在建立了理论方法(逆虚拟激励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设计了有效的试验系统,验证了该载荷识别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对照研究表明,用逆虚拟激励法识别作用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平稳随机载荷谱,方法可靠、简单高效,识别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抗噪声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随时间变化的(非平稳的)确定性或随机性荷载的识别是更为困难的问题。为此,本文将精细时程积分法也作了逆向推广,提出了基于精细积分格式的非稳态动力载荷时间历程识别方法。精细逐步积分法是基于独创的指数矩阵精细求解策略,实施结构时程分析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该算法给出了显式无条件稳定的积分格式,其积分时间步长不受结构自振特性的限制,只要在积分步长内外载是以确定性方式变化,就能得到相当于计算机精度的精确解答。计算机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对于作用在结构上的调制或非调制简谐荷载、突加荷载等确定性载荷和非平稳随机荷载,该方法都给出较为理想的识别结果,有可能发展为研究时域荷载识别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廖俊[3]2007年在《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器在地面运载过程的随机振动以及推进过程中起飞排气噪声与运载火箭高速飞行时引起的气动噪声对飞行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随机响应的预示和随机载荷的识别仍然是目前飞行器动力学环境研究中的难点。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虚拟激励法(PEM),将平稳随机振动的计算转化为稳态简谐响应计算,采用最基本的结构动力学方法来处理平稳随机响应问题,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且是精确的解答。逆虚拟激励法(IPEM)则继承了虚拟激励法的高效精确的特点,为随机振动的载荷识别提供一条思路。本文主要利用虚拟激励法在平稳随机振动的响应计算与平稳随机载荷的识别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后者是全文的重点。结合有限元建立分析模型,利用仿真对虚拟激励算法与常用的CQC(完全二次结合)方法,SRSS(平方和平方根)方法在计算线性系统随机振动响应功率谱精度与效率上进行了一个比较,得出虚拟激励法的计算量对于参与模态叠加数量并不敏感,是高效的算法,同时又是精确的算法。设计了简单的实验验证了用虚拟激励法进行响应预示的正确性可行性与抗噪声性能;本文重点对载荷识别进行了研究。用逆虚拟激励法在简单的3自由度,9自由度,以及数百自由度的有限元模型上用大量的计算机仿真详细分析了响应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阻尼,响应测量精度,系统参数的误差,以及噪声等对载荷识别精度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方法,提出用条件数的平均值大小来对响应测点组合进行筛选和判断对应频率范围内载荷识别结果可信度的一个标准;分析了传递函数矩阵的病态给识别带来的误差,并给出了几种常见的病态矩阵处理的算法,提出了条件数加权平均算法来处理传递函数的病态,并分别用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识别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相干与不相干两种不同的随机激励力情况下设计了两组实验验证逆虚拟激励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并利用条件数的平均值进行响应测点的筛选,结合条件加权平均算法,使得识别的结果良好,基本满足了工程需要,并对实验进行了误差的分析。

章红莉[4]2011年在《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直升机振动载荷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升机处于复杂变化的气动环境中,且存在着多种气动、惯性、结构及几何耦合,这使得直升机振动载荷识别成为直升机研究领域的难题。直升机振动载荷,是直升机设计、生产试验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关系到直升机结构及各个部件的设计和试验。由此看出,研究直升机振动载荷的识别方法对直升机的设计、制造、监测和维护非常有必要。本文以识别直升机的振动载荷为背景,研究了频域的载荷识别方法,包括频响函数求逆法、模态坐标转换法以及逆虚拟激励法。其中,根据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特点,采用高斯消去法对频率响应函数进行估计,此方法能较好地抑制测量噪声,提高识别精度。将逆虚拟激励法应用于随机性和周期性载荷的识别领域,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周期载荷识别精度较高,随机载荷识别误差也基本不超过5%,但在自振频率附近(尤其在低频部分)出现跳动,这是由逆问题求解过程中矩阵病态所导致的。利用加权平均法和奇异值分解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矩阵病态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而选取合适的测点组合,也能提高识别精度。最后将此识别方法运用到直升机振动载荷识别,结果显示:桨毂载荷频率成分主要包括旋翼基阶和二阶通过频率,而尾桨载荷不但包括了尾桨的基阶和二阶通过频率,还含有尾桨转速。逆虚拟激励法很大程度上减少计算工作量,并能获得较高的识别精度,但是识别精度对频响函数矩阵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较精确的仿真模型和试验数据。

赵荣国[5]2004年在《楔环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与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楔环连接与螺钉连接和管螺纹连接相比具有使连接壳体外表面更加光顺、外形尺寸相对缩小、连接附加质量轻、结构紧凑、连接工艺更简单和便于拆装等优点而在鱼雷、水雷和一些特种结构中已得到了实际应用。楔环连接结构是彼此接触的多变形体组合结构,其中的非线性因素包括材料、几何、接触与间隙、耗散、运动非线性等,这些非线性因素的存在使得结构的力学行为较线性要复杂得多,因此,研究并阐明非线性力学现象的机理,探求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同时通过为工程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而反映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楔环连接结构的非线性静力行为与动力学特性研究。这些研究工作跨越了一个较为宽广的应用范围(从结构的非线性静力学接触行为研究到具有接触特征的结构振动与冲击非线性响应研究),提出了结构静、动力学特性研究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从结构简化的非线性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到一个具有接触力学特征的三维多部件组合结构的非线性静力行为与动力学特性分析)的解决方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供楔环连接结构以及其它类似复杂结构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参考,并为结构的设计与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论述非线性接触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实际工程接触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振动与冲击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综述非线性结构系统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对楔环连接结构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以及设计与使用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回顾。第二章为静力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基础,分别给出接触问题积分形式的数学描述与离散形式的迭代方程。 第三章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开展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楔环连接结构的静力学接触行为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采用电测与光测结合的方法测量结构连接部位的变形与位移分布,MTS810材料实验机自带的力传感器和应变仪测量结构的载荷一总位移曲线。建立楔环连接结构的三维摩擦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连接部位环向与轴向应力,模拟轴向拉伸过程中载荷达到某临界值时载荷—总位移曲线的转折,合理解释产生转折的力学机制。对于实验难以测量的装配于环形槽中的楔环带,给出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建立楔环连接结构的参数化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研究楔环连接结构公差配合对结构应力与变形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楔环连接结构的装配过程中,楔环带靠紧下件环形槽底面可有效减小下件连接部位处的应力。 第四章基于冲击动力学计算基本理论,开展小量级冲击载荷作用下楔环连接结构动特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工作。建立楔环连接结构的三维摩擦接触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修正模型,应用LS-DYNA3D有限元程序显式算法求解结构摘要的加速度响应。采用拟谐波平衡方法辨识计算冲击响应信号中包含的前几阶频率成分,结果表明:计算与实验加速度响应峰值吻合较好(法向加速度响应峰值计算与实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16%,切向加速度响应峰值计算与实验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4.69%),计算曲线能反映实际响应信号的衰减趋势,且有限元时程响应分析考虑了接触状态的变化,因而更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给出冲击载荷作用下楔环连接结构壳体轴向与周向单元以及楔环带小端部位单元的等效应力响应时程曲线,结果发现结构整体最大等效应力并未出现在冲击载荷作用位置,而出现在与冲击载荷作用位置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上件连接部位的倒角位置处。 第五章综合利用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近似求解方法和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验证两种方法在研究结构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性上的一致性,开展楔环连接结构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性辨识研究。提出将等效线性化方法与Duffing模型相结合来共同进行模型参数的辨识,前者辨识出来的等效阻尼比用于后者以模拟结构的幅频响应,定量分析不同激振力幅值下结构刚度的变化,揭示结构刚度改变导致结构出现软非线性特性的力学机制,利用Duffing模型正确模拟和解释了结构振动响应中的不稳定和跳跃现象。 第六章基于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建立随机激励下楔环连接结构随机响应实验结果的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低量级随机激励下的振动环境实验,利用理论模型预测结构在相对较高量级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结构随机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软非线性特性,对于相对小量级随机激励情形,理论预测与实验频谱曲线吻合较好。 第七章基于模态实验结果以及分析模态对结构参数的敏度分析修正楔环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自由与固支状态下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构模态频率之间的内共振。应用LS一DYNA3D程序进行结构振动响应的数值模拟,比较6种定频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有限元计算与实验时间历程曲线,验证振动响应有限元计算的有效性。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技术对结构振动响应的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定频激励条件下结构振动响应中的?

张艳军[6]2017年在《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掘进机截割机构的载荷识别》文中提出掘进机在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其良好的性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而其安全性与截割机构的运行状态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掘进机截割机构的载荷分析研究,及时精确识别其承受动态载荷,能够为故障预示和演化、寿命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持。然而截割机构的载荷通常又无法直接测试得到,因此就有必要通过间接手段求解其载荷,载荷识别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对载荷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载荷识别技术包括频域法、时域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由于掘进机截割机构受到的是随机载荷,随机载荷识别一般采用频域法,而其中的逆虚拟激励法计算简单,精度也较高,因此本文通过逆虚拟激励法对掘进机截割机构载荷进行识别。逆虚拟激励法需要得知系统的频响函数逆矩阵,鉴于频响函数求逆存在病态问题,本文引入改进Tikhonov正则化法来改善识别效果,用GCV准则来求解正则参数,并用该方法做了悬臂梁的MATLAB仿真,得出其可以将载荷识别误差降低2.3dB,在改善精度方面较之前方法有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由于矿井中的响应测试环境比较复杂,很难顺利和高效地进行测试振动信号的工作,因而本文搭建即地面假岩壁的载荷试验平台,在井上进行了切割假岩壁的试验。要测得掘进机截割机构上的振动响应,必先须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本文根据模态置信准则建立了传感器的适应度函数,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其适应度值作为评价传感器组合优劣的依据,得出了传感器的优化布置方式,进而测得了截割机构的振动响应。此外还需要获得掘进机截割机构的频响函数,本文通过ANSYS中进行瞬态分析求得频响函数。在掘进机截割机构的有限元模型上根据测点布置原则选择激励点施加载荷,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截割机构上响应测点的位移信号。在MATLAB中写入载荷,和测点位移,分别对它们作傅里叶变换,然后据此求出系统的频响函数。获得其频响函数后,由改进正则化法求解其广义逆矩阵。然后采用逆虚拟激励法,通过实测振动信号建立响应功率谱矩阵,构造虚拟响应向量,求解各虚拟激励向量,合成载荷功率谱矩阵。通过与由实际测得的应变求得截割机构的载荷功率谱对比,得出该方法可以在非固有频率频段内和固有频率频段内分别将载荷识别误差最大降低2.23dB和1.44dB。因此该方法可以提升载荷识别的精度,为更深入地研究掘进机的力学特性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李东升[7]2002年在《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识别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振动问题中系统识别方法的深入,载荷识别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测量载荷的结构,如海洋平台、高大建筑及水工结构等在风浪及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动,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核反应堆中的部件等的振动。对这些载荷的准确识别,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不同测点组合的识别情况,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逆虚拟激励法试验载荷识别过程中。试验结构有阻尼较小结构简单的悬臂梁,和阻尼稍大的有机玻璃框架结构。同时以相干函数和频响函数为依据来调整试验中激振杆,传感器等的安装状态,经多次试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 本文还尝试运用小量分解法处理识别结果中个别点的异常跳动,并试图将其推广成为广义小量分解法。 试验结果表明运用逆虚拟激励法进行随机振动的载荷识别是可行而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冬[8]2018年在《水工弧形闸门动态荷载识别及支臂损伤分析》文中认为弧形闸门因其结构轻,运行方便等优点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闸门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控制上下游的水位,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开启、关闭或局部开启以调节水位。此时,在水动力荷载作用下,闸门会发生强烈振动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失稳破坏。所以研究有效的荷载识别方法,及时监测闸门的运行状态,避免其失事破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一般来说,荷载量测的精度不如响应量测的精度高,响应的测量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可以通过已知少量测点的动位移响应值,反演出结构所受激励荷载。本文将虚拟激励法运用到弧形闸门结构水流动力荷载识别以及支臂损伤识别中,利用数值仿真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利用弧形闸门图纸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弧形闸门进行模态分析。然后,对水动力荷载的测量与等效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实测水流动力荷载作用下弧形闸门结构的瞬态动力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2)提出了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水工弧形闸门动态荷载识别方法。基于有限元模型得到结构的模型参数,利用弧形闸门结构的时程响应进行反演。对作用其上的水动力荷载进行了识别,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在水动力荷载和模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测点数量、位置以及参振振型数,对载荷识别精度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测点进行均方根误差(RRMSE)分析,给荷载识别的测点选择提供指导。(3)在弧形闸门等效水动力荷载被正确识别的基础上,利用虚拟激励法对闸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位移响应谱进行了分析。选取结构位移响应均方根(RMS)值为特征量,重点研究了支臂损伤对其的影响,并利用损伤关于RMS的灵敏度计算结果,分析了动力测点的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支臂损伤与低频部分能量的定量关系,进而根据闸门位移响应实现了支臂损伤程度的评估。

吕晓东[9]2016年在《火焰筒浮动壁的随机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发展,特别是对提高推重比的不断要求,导致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壁温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燃烧室火焰筒的寿命与可靠性,需要一种新的冷却技术形式。浮动壁式火焰筒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火焰筒壁温结构,提高空气的冷却效率。火焰筒内载荷很复杂,不可忽略浮动壁因振动而引起的结构破坏问题,因此需要对浮动壁进行振动特性分析。本文针对浮动壁模型进行随机振动特性研究,开展以下工作:一、以平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和随机振动响应实验,实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二、对简化的浮动壁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对比分析了边界条件变化以及温度场载荷对浮动壁模态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边界条件变化对其低阶模态频率有较大影响,对高阶模态频率影响不大;材料参数会随温度变化,导致温度场载荷对模型的模态频率影响很大。三、计算了四种不同压力分布载荷下浮动壁的随机振动响应结果,得到了浮动壁在每种载荷下的1σ解。通过计算特殊位置的响应功率谱密度,得到了易引起结构失效的危险频率,并根据结构响应值的大小,比较了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可靠度四、分析了两种不同边界条件和温度场对浮动壁随机振动响应结果的影响,计算了各响应值的1σ解及结构特殊位置的响应功率谱密度。结果发现:不同位置处响应结果和模态振型有关;引入的局部刚度对结构响应结果影响很小;温度场对模型的模态频率和响应结果影响很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浮壁式燃烧室火焰筒的浮动壁的随机振动特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不同载荷和不同边界条件对浮动壁的随机振动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以概率的方式描述的结构最有可能出现的响应结果,并得到了危险部位的响应功率谱密度,这些数据对于求解结构的可靠度和寿命分析,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王明珠[10]2009年在《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空航天、风能利用、公路铁路以及海洋运输等领域的很多结构都是在振动载荷环境下工作的,然而由于振动疲劳本身存在的复杂性,目前在试验和理论方面对振动疲劳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因此,对振动疲劳寿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采用试验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振动疲劳试验提供了验证数据,以全寿命区疲劳S-N曲线作为寿命分析依据,从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和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两方面,对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采用锤击法对LY12CZ铝合金悬臂梁结构的U形槽和圆形槽缺口试验件进行了模态分析试验;采用基础振动的加载方式对U形槽缺口试验件悬臂梁结构进行了三种不同疲劳载荷谱下的振动疲劳试验,对圆形槽缺口试验件悬臂梁结构进行了两种不同疲劳载荷谱下的振动疲劳试验。研究了频率对金属材料疲劳寿命曲线的影响,提出了金属材料疲劳S-N曲线模型。疲劳S-N曲线模型在全寿命区域内很好的描述了循环应力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了大量的试验结果,对疲劳S-N曲线模型以及频率的影响进行了验证,为结构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提出了随机过程的雨流幅值分布模型和时域振动疲劳寿命估算的样本法。提出的改进三角级数法解决了频域内非均匀采样随机过程的时域模拟问题,并基于改进三角级数法提出了时域振动疲劳寿命估算的样本法;提出了限带白噪声、单峰谱、双峰谱、斜谱和一般宽带随机过程的雨流幅值分布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参数和随机过程谱参数之间的半经验计算公式,并据此发展了频域振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结合振动疲劳试验结果对常用的频域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和比较。经试验验证,得出本文提出的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寿命预测结果,且偏于安全。研究了阻尼、应力集中和平均应力对结构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建立了模态阻尼比与结构振动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定义了均方应力集中系数,引入疲劳缺口系数计算缺口件的振动疲劳寿命;提出了随机过程雨流均值分布模型,基于雨流幅值和雨流均值相互独立的假设,解决了平均应力影响下结构的振动疲劳寿命估算问题,给出了总体疲劳载荷和振动疲劳载荷共同作用下结构疲劳寿命估算过程。通过模态分析试验和振动疲劳试验的验证,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的预测阻尼和应力集中影响下结构的振动疲劳寿命。

参考文献:

[1].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D]. 张培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结构随机载荷识别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郭杏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3]. 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研究[D]. 廖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4]. 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直升机振动载荷识别研究[D]. 章红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5]. 楔环连接结构静力接触行为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 赵荣国.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04

[6]. 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掘进机截割机构的载荷识别[D]. 张艳军. 中北大学. 2017

[7].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识别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研究[D]. 李东升. 大连理工大学. 2002

[8]. 水工弧形闸门动态荷载识别及支臂损伤分析[D]. 黄冬. 南昌大学. 2018

[9]. 火焰筒浮动壁的随机振动特性研究[D]. 吕晓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10]. 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研究[D]. 王明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平稳随机振动载荷谱识别方法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