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上物理提问研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物理论文,网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网络学习与网上提问 网络学习(e-learning)是指使用电子媒体、教育技术或通信技术等形式接受教育的一种学习活动。相对于传统学习而言方式网络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学习者以自主学习为主可以共享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上提问是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在网络上进行的提问,它能更好地揭示学生真正的思维过程和学习兴趣等信息。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获取知识,形成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部分学生对在课堂上当众提问会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会顾虑到自己的问题是否会引起尴尬的场面、是否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是否会批评自己等,有疑难问题不愿和教师或同学进行当面交流;第二,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安排答疑的时间,一般只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第三,教师的知识储备有限,或者有些问题可能无法当场解决。而网络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低社交障碍的自主提问平台,这种服务平台相对于传统课堂具有互补性和拓展性,冲击了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不仅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更具有灵活性,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样品采集 按照皮亚杰(J.Piaget)关于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从思维特点上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步占据相对优势地位。思维的培养是从问题意识开始的,只有提出问题并追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快的成长。同时,物理学是以实验和思维为基础的学科,重在探索,探索的起点是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增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本文采用的物理问题是从百度知道、初中物理贴吧、360物理问答、初中物理论坛等国内网站中随机抽出的200个物理问题。由于提问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无法查询,根据经验略去了明显源自高中生、大学生及其他人的提问,除了对学生提问过程中的错别字进行了修改外,问题尽可能地保持原型。 三、问题分类 在对问题进行分类时采用了以下三个维度。 1.知识类型 将随机抽取的200个物理问题按照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模块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和光学五大部分。表1给出了物理问题分类示例,图1给出了初中生网上物理问题知识分类。 由图1可以看出,中学生在网上提问最多的是力学部分(57.5%),其次是热学部分(19.5%)和电磁学部分(16%),学生很少对声现象和光学部分进行网上提问,其他的(2.5%)主要包括物质的物理属性如密度、体积的计算及其他综合性的知识。作为中学物理重点和难点的力学部分,从统计结果来看也是学生的主要问题所在,学生对力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用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来建构力学思想。为了更好地把握初中生对力学部分的心理认知特点,本文又着重对该部分进行了分析(见下页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初中生在力学部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压强与浮力;其次是力与运动。“压强”一词对中学生来说是复杂的,因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法知道压强是什么,在学习压强之前也很难将压强的概念与空气、水等联系起来。例如,“什么是大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涉及大气压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平衡态,而学生此时很少会意识到力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学实验中,为了产生容易观察到的结果,我们要制造与大气压不同的压强。此外,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多都与浮力、压强的比较与计算有关。例如,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在分别放入同一个小球后(一个漂浮、一个悬浮、一个沉底)。问: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如何变化?对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困惑就是难以认清压强与浮力的关系,无法在头脑中建构系统模型,存在认知上的障碍。那么,他们是怎样理解容器内液面发生变化时对容器底部的影响呢?从追踪学生对这类题目的提问及学生的追问上可以看出,学生对漂浮、悬浮和下沉的平衡态和非平衡态的理解存在盲区,他们需要区分平衡态和短暂的非平衡态。在遇到问题时很少有学生能从这些方面来思考问题。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思考如何组织学生观察和调用知识以形成压强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如何鉴别压强,以此作为压强变化的前提。运动状态与平衡状态看上去是不一样的,但学生对平衡态没有什么兴趣,反而会提出各种概念性的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首先学习流动中的空气或水及其施加的力,然后学习静止的空气或水,包括它们的特征参数和施加的力等。这样,学生将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区分力(趋向平衡态的原因)和压强(平衡态的一个特征参数)。 初中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光学、声学和物质属性三部分的问题较少,因为这三部分的知识较直观感性,学生能够根据一些实验现象来对概念进行理解。而力学、热学、电磁学部分涉及大量的定义、定理、公式、原理等,在解决问题时若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只会死记硬套就会导致解题思维混乱。针对这些情况,可从技术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利用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网络平台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情境,尝试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思想、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动机 依据格罗斯(Gross,2001)对学生提问的分类方法,可将学生的问题分为两类即自源问题和他源问题。自源问题是来自学生个人内在的动机,他源问题是来自学生外在的动机。据此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成“自发”和“学校相关”两类。“自发”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校相关”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但这两种提问方式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均具有合理性。此外,自发的问题也可能与学校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如“0℃水的密度和0℃冰的密度哪个大?”这个问题源自在学校所学习的内容,但由于其并非是由习题或试题等外在动机引起的,因此也将其归属于自发提出的问题。学校相关的问题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来自课堂学习中的练习题或考试中的试题;二是来自教师安排的实践活动,即教师安排学生完成的课外学习任务,注重通过动手实践理解知识,表现出一种“实践化的倾向”。据此,本文把所有的问题分成自发、习题或试题、实践活动三类。 初中生网上物理提问动机如表2所示。初中生在网上提问时有明显的“答案诉求倾向”,以寻求客观的、是非性的答案为主要目的。例如,“人站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从问题可得知这是一道判断题,很明显学生没有想到在知道了答案的前提下去问“为什么”。另外,从统计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是直接拿着习题或试卷进行网上提问的,急于寻求答案,只知道题目的字面含义,缺乏对问题的实质、对各个概念与定律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等的深入思考。这些认知的缺陷会降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难以自发地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学的奥秘。 另外,学生自发提出的某些问题可能和学校任务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对形式逻辑的重视而缺乏对问题的实质意义的思考。但是,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带有一般性的目的还是特殊的需要,都表现出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态度。为此,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实践探索,并为学生提供具有鼓励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或资源,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造机会。 3.认知水平 综合与认知水平有关的研究结果及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信息加工的方式,可将问题分为信息(是什么)、规律(有什么共性)、解释(为什么)、预测(是否)四类。为了便于理解以上分类,表3列出了部分例子。初中生网上物理问题认知水平分类统计,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初中生网上提问是为了直接得到信息的最多(48.5%),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网上提问更关注的是“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即极力想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他们更重视求同的思维,很少有学生能够从个人的理解出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预测,这也表现出缺乏对知识的加工能力。另外,在有关探究实验的问题中,大多数学生直接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探究过程甚至是实验结果进行提问,反映出中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较低,对实验操作结果的关注超出了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关注即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这从侧面反映出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强调,削弱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单一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去表达。 四、反思与总结 1.网上学习的利与弊 信息时代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便捷,网上的提问平台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提供了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学习者可在共享学习资源的同时自定步调地进行学习,使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学习的目标变得更有特色更具有吸引力。宽泛的提问平台激发了学习者的求知欲。例如,“太阳光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电荷会转移?”、“相同质量的冰块和沸水恢复到室温哪个快?”等,虽然有些问题已超出了初中生应掌握的知识范围但通过追问和讨论也得到了解决,虽然有些问题不太规范甚至有些幼稚,但也有相关的回答,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改变了学习者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方式。 但网上提问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有限不一定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疑问,给回答者带来误解。同时,由于回答者的科学知识和素养有限,回答的问题可能缺乏科学性,有的随意复制粘贴,使学习者对知识产生误解。学习者和回答者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有些带有复杂公式的问题只能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回答者也缺乏深入浅出的语言分析或现场的模拟演示等,没有相应的学习情境也会给学习者的理解带来困扰。此外,不同网站上的内容的可信度不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在随机抽取的200个问题中有63.5%的问题有回答,51%的问题有一个回答,12.5%的问题有两个以上的回答且不同的回答者会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有少数的学习者(13.5%)会对问题加以追问,追问的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这些不良现象均会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2.对教师和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学生逐渐成为自主学习者。为提高网上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课外要主动参与网上提问的回答和讨论,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建构并将效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此外,面对网上学习的一些不良现状,教师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网上学习的经验。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有意识地发展一项基本技能,这种技能不是记忆而是要知道如何在网上获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并知道如何评价自己所找到东西。在平时应避免机械式的记忆和只求答案的严重依赖性的思想,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提问的过程中学会问“为什么”,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学习的体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生在利用网络平台寻求学习动机的同时也要发现思考问题的新方式,并通过深入探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主题从而使所学习的内容变得更有意义。 编辑手记:低社交障碍的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提问平台,也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窗口。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妨关注一些大型网站的提问服务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提供灵感。本文调查表明学生网上提问表现出明显的“答案诉求”倾向,鲜有追问,以至于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等等。这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对提问方式和策略做出具体的指导。初中生网上物理提问初探_物理论文
初中生网上物理提问初探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