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吴玲玲 张晓燕

吴玲玲 张晓燕*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11 月~2014 年11 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运动、饮食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与ESS 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浓度远小于对照组,ESS 神经功能评分远大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无显著差异,出院时,观察组心理障碍者所占比例远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反应迟钝与下肢行动障碍者均少于对照组,且程度较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减轻疾病痛苦与不适感,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脑梗死;临床护理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脑梗死与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通常不会表现出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加上老年人本身经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很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有关研究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1]。

笔者探讨了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1 月~2014 年11 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大于60岁,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头颅MRI 或CT 确诊为脑梗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包括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61~81 岁,平均(69.2±4.8)岁;病程1~17 年,平均(6.9±3.2)年;患肢肌力:0级6 例,Ⅰ级5 例,Ⅱ级18 例,Ⅲ级14 例,Ⅳ级7 例;失语者5 例,存在程度不同的智力缺损者4 例。观察组包括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61~83 岁,平均(71.2±4.5)岁;病程1~18 年,平均(7.1±3.5)年;患肢肌力:0 级6 例,Ⅰ级5 例,Ⅱ级18 例,Ⅲ级15 例,Ⅳ级6 例;失语者4 例,存在程度不同的智力缺损者5 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水平,部分患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病情较轻,无严重影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共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糖尿病很可能造成血管病变,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观察,检查其呼吸频率及幅度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瞳孔大小不等、瞳孔散大、潮式呼吸,或者呼吸不规则、呼吸变浅、急促等情况,很可能发生脑疝,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且采取有关的检查与急救措施。

②心理护理。心情愉悦时,机体会分泌乙酰胆碱、有益的酶和激素等,使机体进入最佳代谢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刚入院的患者,时刻保持微笑,向其介绍护士、主管医生及医院环境,使其陌生感、紧张感消除。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解答各种质疑,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根据患者的家庭背景、个性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查房时多问候,交谈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与患者谈心,陪伴其散步,多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

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其实施多样化、有效的健康教育,在交谈中沟通思想,使患者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危险因素等。若患者理解与记忆能力差,可重复多次讲解,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④饮食护理。动脉硬化是脑梗塞形成的基础,所以患者不可使用动物脂肪,对于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等可以适当食用,促进胆固醇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血糖控制方面需禁食含糖食物,严格控制患者饮食。若患者吞咽困难,可通过鼻饲方式补充热能,避免发生餐后或空腹高血糖现象。适当给予高纤维食物,控制血糖,且有助于软化大便,解决长期卧床引起的排便困难问题。

④运动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患者的肢体功能难以较快恢复,护理人员可采用按摩、推拿等方式使患者参与被动运动,促进其身体循环系统=恢复,避免发生肢体功能萎缩。

⑤并发症护理。患者由于不分泌胰岛素或分泌不足,导致体内脂肪代谢、蛋白代谢与糖代谢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被感染的几率,很可能发生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肺结核、胆囊炎、蜂窝组织炎、胆道感染等。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提醒其清洁口腔,针对感染细菌的不同选择护理方式:若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需督促其排尿;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者,需要采用呼吸隔离消毒,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等[3]。

⑥观察血糖反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果发生手足颤抖、嗜睡、皮肤苍白、恶心、无力、心率增快、头晕、心悸、反应迟钝等,很可能出现了低血糖,需及时向医生汇报,避免因低血糖而形成脑部后遗症。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空腹血糖指标与欧洲卒中量表(ESS)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护理前与护理后3 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空腹血糖指标与正常值接近时,说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得到了良好控制;ESS 神经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越好[4]。②在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前分别向其发放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意见与其在社会、生活、心理、疾病等方面的需求为依据),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具体分为自卑和自弃,忧虑和焦虑,害怕和恐惧,孤独四项内容,统计两组患者中存在心理障碍者所占比例。

③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残留后遗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 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 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与ESS 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浓度远小于对照组,ESS 神经功能评分远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经过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中反应迟钝者11 例,患下肢行动障碍后遗症者9 例;大部分观察组患者痊愈出院,其中轻微反应迟钝者3 例,轻度下肢行动障碍者2 例,且并没有其他明显的后遗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3 讨论近几年,脑梗死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其免疫力降低、机体功能下降,除了要承受疾病的痛苦外,还随时面临死亡的危险。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时间较长,为获得理想疗效,必须辅以全面的护理措施,控制患者的生理指标,促进其机体功能尽快恢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浓度远小于对照组,ESS 神经功能评分远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理障碍情况无显著差异,出院时,观察组心理障碍者所占比例远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中反应迟钝与下肢行动障碍者均少于对照组,且程度较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减轻疾病痛苦与不适感,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1]陈洁,王小祥,罗孝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10,(10):1798-1800.[2]李寿华,王广英,甘学丽,等.血塞通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09):46-47.[3]潘燕,黄妙云,张建平.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3 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4,36(12):49-50.[4]刘延祥,陆卫华.血糖水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21(03):206-207.[5]童慧,宋文英,马宾.老年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J].临床中老年保健,2011,15(03):157-158.作者简介:吴玲玲(1980.09-),女,本科学历,江苏盐城人;康复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康复护理。

* 通讯作者:张晓燕(1983.06),女,本科学历,江苏南通人;康复科护士,护师,康复护理。

论文作者:吴玲玲 张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吴玲玲 张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